父母从小不在身边成长的孩子内心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小时候父母工作都很忙,爸爸是科研人员,妈妈是三班倒的护士,所以理所当然的,我经常是在外公外婆家待半年,爷爷奶奶家待半年,一年里见到自己爸妈的日子扳着手指头数都能数出来。那时候我的内心是怎样的呢?

1、自卑:觉得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陪,而我却一天到晚的跟着老人,觉得自己和其他的小孩不一样,特别羡慕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的孩子,尤其羡慕被爸爸妈妈带着玩的孩子。每当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被人问起“你的爸爸妈妈怎么老不来接你啊”之类的问题的时候,就想找个地方躲起来。那时候也会在内心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所以爸爸妈妈不愿意带我。所以一直以来我都表现的特别的乖巧懂事,力争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超过爸爸妈妈的预期,以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和认可。

后来读了阿德勒的《超越自卑》一书,觉得自己就是典型的超越自卑的行为,我的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自卑和克服自卑、力争优秀的过程

2、幸运:同时我也觉得我非常幸运,在外公外婆家有对我非常疼爱的外婆,外婆对我的关心真的是无微不至,我也把她当作是最亲的人。长大后学习心理学,了解依恋关系,我想我应该是把安全依恋从母亲身上移到外婆身上了。

在爷爷奶奶家有对我要求非常严格的爷爷,他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爱惜粮食,比如重要的事情先做,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他也教了我很多本事,比如打太极拳,比如写毛笔字,最重要的是他教会我和书做朋友。同时爷爷也讲了很多爸爸小时候的故事给我听,让我觉得爸爸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而不是记忆中的一个影子。从心理上说,爷爷就像爸爸一样。

另外家里的其他亲人,比如姑姑、叔叔还有舅舅都对我很好,所以说虽然我没有跟着爸爸妈妈生活,但是我在我周围的人中找到了爱我的并且我爱的人,所以我并没有缺爱,这真的是我的幸运。

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没有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小朋友非常重要,自己要善于调节和发现身边真心关爱自己的人,要对这个世界心怀善意和感恩,这样自己以后也不会因为爱的缺乏而变得不懂爱、不会爱。

3、独立:爸妈不在身边,虽然有疼爱自己的亲人,但是很多事情还是需要自己面对,自己处理,所以我觉得我比大多数的独生子女要独立很多。这种独立在生活上表现在我会自己照顾自己;在思想上表现在很多时候我都能自己拿主意,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也算是爸妈不在身边给自己一个成长历练的机会吧。

总之,不在爸爸妈妈身边生活的小孩,内心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缺憾。每个孩子都渴望父母的陪伴和疼爱,所以,爸爸妈妈们,工作是忙不完的,生活还要继续。你们的孩子需要你们,每天还是抽一点时间陪陪自己的宝贝吧。

这里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推荐一个高质量陪伴的小窍门:和自己的孩子建立一个特殊时光,每天5-15分钟,固定时间,比如晚上睡前,给这个时间起个名字,比如和宝宝的故事时光。

在这个时间段里,陪孩子做固定的事情,比如睡前亲子阅读,或者睡前歌谣等等,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光里,让孩子感受到你全身心的陪伴,感受到你满满的爱,这样即使平时你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也不会有缺爱的感受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30

  大多数孩子的童年时光是在父母的身边度过的,但也有一小部分由于各种原因,不得已离开父母,放在别人家寄养,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出生在了计划生育最严的年代,我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又由于我的爸爸是公务人员,所以我的父母把我放在外婆家养。

  从我能记事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和别人不一样,我是生活在外婆家的,我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在我的外婆家我是把自己封闭起来的,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不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这个在我上学的时候更能体现的出来,每次放学的时候,看着别的小朋友,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接,而我却要自己一个人走回外婆家。我就会在想我是不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觉得上天对我太不公平,为什么就我一个人是孤独的。

  特别是我受了委屈的时候,也找不到人倾诉,受到表扬的时候,也找不到人分享。虽然我所谓的爸爸妈妈会定期的来看我,他们会给我送点穿的衣服,送点吃的过来。但那些属于我自己的高兴和悲伤,在他们来之前,早都被我深深的压在了心底,再也不想和别人诉说。

  久而久之,我的性格变得非常的孤僻,内心想的非常多,对任何事情都变得很敏感,宁愿自己承受,也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就这样我到了小学五年级,在爸爸妈妈的活动之下,我可以回到他们的身边上学了,但此时的我也没有觉得回到他们身边而感到丝毫的开心,因为我知道我要重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周边的一切都不熟悉,我甚至排斥他们给我的安排。

  回到爸爸妈妈身边过后,我依然是内向的,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小心,觉得这个家不是我的家,就连吃饭都不敢吃,只是吃我身边的菜,生怕做的不对,就会引起他们的不高兴。虽然我们爸爸妈妈在我回来之后,一直给我灌输这就是自己家的想法,但我就是接受不了,也改不了自己这种小心翼翼的性格。

  所以在接下来的生活当中,我依旧很敏感,做什么事情都不敢放开,也不敢向自己的爸爸妈妈提出什么要求,更不会反驳他们,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一直到我长这么大,我的内心一直是孤僻的,对很多事情都很敏感,很在乎别人的看法。

  

第2个回答  2017-09-30

内心是是十分缺乏安全感的。因为我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长大,所以这件事情我感同身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我的想法。

因为我从三个月开始,就跟着一个保姆,这个保姆人很好,是一个东北人,听妈妈之前说,我以前换过很多个保姆,但是只遇见他的时候,我才不会哭闹。也许是从小就和他在一起吧,我在刚会喊妈妈的时候,先叫的她,所以我妈就感觉好难过,所以在我三岁的时候就把我带回家自己养。那个时候,我每天都个保姆在一起,没有了她,那些日子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听妈妈说,我是每天都在哭闹中度过的。后来,和她们呆了半年的时间,我就又被送到了舅妈家里。虽然说,这次是家里人,但是总是觉得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每次他们回来我都不是很爱亲近她们,甚至说,不愿意让他们抱我。后来大一点,就出去上学了。就有一种感觉,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人家其他同学相处。感觉,他们都是有爸爸妈妈的陪伴,然后他们什么事情都可以不自己做,只有我自己,需要做任何事情,而且只有我自己。所以,从那以后我就感觉很孤僻,愿意对我身边的人特别好,总是害怕他们离开我,一直都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

现在虽然我已经上了大学,但总是感觉,和家里人没有那么亲近,没关系,我会努力让自己变的更强大起来,让自己多一些安全感,同时,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陪伴我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感觉到爱和足够的安全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21
向父母如果从小不在身边长大的孩子,他的内心一般都是比较孤僻的,像这种情况的话,一般孩子他都不能放开自己的内心,可能自己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也会有所改变。
第4个回答  2020-09-21
从小不在身边,成长的孩子内心应该是比较孤独的,总是看着别人有家长,自己没有家长在身边,感觉比较凄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