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如题所述

禅宗认为,人心不净,是因为“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因此,有佛法,也“不自开悟”。

首先大家要相信,大云后面有丽日,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即“自心清净”。有着这种自信,其他好说。

那么都有那三层乌云呢?念,相,住。

掀去乌云,即无念,无相,无住。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即是禅宗的核心纲领,无论南禅的顿修还是北禅的渐修。

无念,即不管面临什么境遇都不多想,即使有各种心念升起也不执着于这些心念,尽量删除心念,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统统随时产生随时删除,永远让心留有空间,流水不腐。删除了心念,就删除了偏见,因为任何心念都有偏见。

无念,不是“ 没有心念”,我们见一切法,起心动念,但心不染着,是为无念。我们身处六尘中,但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意思是大雁飞过湖泊并没想到把影子留在湖泊上,湖面映照大雁的影子但湖面本身也无意要留住大雁。大雁和水,皆无念。

无相,即无视各种外在现象,接触周围的事物却不执着于这些事物。“能离于相,法体清净”,换言之,是相带来了人世间的不清净。佛告诉大家:五蕴皆空。但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我们不能因为性空而否认缘起,一切是有。不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佛教给大家的方法,你应该这样去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以后怎么样呢?“不住于相,如如不动。”

无住,是说人本来的心念就是迁流变易的,不要执着时间性的“前念,今念,后念”以及蕴含其中的“远近恩仇美丑冤亲”,外境总在成住异灭,意念也是如此。一旦执着,即为系缚,若能无住,也就无缚。我们贪恋过往,即前念,属于过去的心;我们期待未来,即后念,是未来心;而今念就是此次此刻你的心中所想,属于现在心。所有的念,都不执着。

简单理解,三者实为一体。“无念”是核心。

“无住”是对内心而言,是不执着于主观,是人类心理活动“自然流转”的状态。心即不在过去、现在、也不在未来,那心在那里呢?金刚经告诫我们要“无住生心”,我们都知道生理上心跳不能停顿和中断,心理上一样也不能停顿和中断,停顿即为执着。

“无相”是对外境而言,是不执着于客观世界。

一个人,总是“心里有事放不下”,大概率,是取于相,念了住了。这个事很可能是钱权色,是车子房子或升职加薪。他进了寺庙大概率会拜佛,求个平安,升学,发财之类。有需求了临时抱下佛脚,跟佛谈谈交情甚至做做生意。虽然《金刚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可他哪管佛说啥,拜了再说。

如果一个人,遇到任何事,都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真正做到了无念,无相,无住,就离佛不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6
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主要依据是达摩的“二入”、“四行”学说。“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凭借经教的启示,深信众生同一真如本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令其舍妄归真,修一种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荡一切差别相,与真如本性之理相符,寂然无为。这是该宗的理论基础。行入即“四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与称法行,属于修行实践部分。惠能继承这一学说,在《六祖坛经》里主张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提出了“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其禅法以定慧为本。定慧即“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指“定”,“生其心”即“慧”。惠能从“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经文中,悟出了定慧等学微旨。禅宗的一切思想,皆从此义引申扩充而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3-28
中国禅宗的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第3个回答  2021-04-07
禅宗的核心思想就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理为法,空是平衡
第4个回答  2014-03-28
普渡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