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如题所述

23+105k。k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分析过程如下:

中国剩余定理

2*70+3*21+2*15=233

所以是所有形如23+105k的数,如23,128等等。

验证:23

23除以3余2

23除以5余3

23除以7余2

扩展资料:

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问题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世纪)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问题,原文如下:

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即,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以七余二,求这个整数。《孙子算经》中首次提到了同余方程组问题,以及以上具体问题的解法,因此在中文数学文献中也会将中国剩余定理称为孙子定理。

宋朝数学家秦九韶于1247年《数书九章》卷一、二《大衍类》对“物不知数”问题做出了完整系统的解答。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将解法编成易于上口的《孙子歌诀》: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支,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使得知

这个歌诀给出了模数为3、5、7时候的同余方程的秦九韶解法。意思是:将除以3得到的余数乘以70,将除以5得到的余数乘以21,将除以7得到的余数乘以15,全部加起来后减去105(或者105的倍数),得到的余数就是答案。比如说在以上的物不知数问题里面,按歌诀求出的结果就是2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28
答案是23

有一次数学老师王维克讲了一道历史难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王老师说:“这是历史上的一道名题,出自古老的《孙子算经》。后来传到了国外,不知引发了多少数学家的兴趣,也不知绞尽了多少人的脑汁……”

这时课堂上寂静无声,同学们一个个紧张而困惑地思考着。

忽然,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23!”

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集中在那个同学的身上。

他,就是一向不大惹人注意的华罗庚。

王老师十分惊讶,忙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华罗庚不慌不忙的讲出了自己的解法。

王老师听了连声称赞:“算得巧,算得巧啊!”

你知道华罗庚是怎样计算的吗?

解:“物不知数”问题,还被称作“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韩信点兵”、“神机妙算”等等。国外称作“孙子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

华罗庚说:“我是这么想的:三个三个的数余二,七个七个的数也余二,那么,总数可能是三乘七加二,等于二十三。二十三用五去除余数又恰好是三,所以二十三就是这个题目所求的数。”

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在他的《算法统完》里有一道解这类题的口诀: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少一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意思是:用三数余1作70,用五数余1作21,用七数余1作15(半月)。将各数和求出后再减去105,便求得。

其中70是5、7公倍数中被3除余1的数;21是3、7公倍中被5除余1的数;15是3、5公倍数中被7除余1的数。105则是3、5、7的最小公倍数。如果得数较大,可以连续减去105。

依此,上题可列式为:

70×2+21×3+15×2=233

233-105-105=23。

故事很扯,权当参考追问

谢谢

感激不尽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1-28
23啊。除3除7都余2,那么3*7+2=23 23除5正好余3 就是23追问

谢谢

感激不尽

第3个回答  2018-11-30
不是如你所理解的那样.实际上70是能被5和7整除但被3除余1,21能被3和7整除但5除余1,15能被3和5整除但被7除余1.题目中此数被3除余2,那就用70乘以2,被5除余3,那么就用21乘3,被7除余2,那就15乘2,相加.70×2 + 21×3 +15×2=233.
看情况减3、5、7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此题减105的2倍,得到23.
第4个回答  2019-08-16
设这个数为x.则x/3=?……2,x/5=?……3,x/7=?……2除3余2的数最小的是2,对吧?接着找即除3余2又除5余3的数,那就是2+3+3+3+3…一直加到它除5余3为止,也就是8.接着找即除3余2又除5余3的数又即除7余2的数,那就是8+15+15+…一直加到它除7余2为止,也就是2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