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舞蹈创编课有什么认识与提高

如题所述

舞蹈教育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部分,在其他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非其他各领域所能比拟。幼儿的知识面和联想虽然不够丰富,但对音乐的感受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在听一首音乐时,幼儿往往会用点头、拍手,扭屁股等动作来表现音乐,这是孩子们感受音乐最自然的方式。舞蹈教学的重点是习惯、兴趣的培养和智力的启蒙。而不少艺术教育中,我们通常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幼儿在教师的指挥下千篇一律的唱、跳,忽视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考力,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常把现成的作品教给幼儿,很少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中小鱼怎样游?我们通常让孩子手做鱼尾状,小碎步游走,却忽视了幼儿想象的各种手的摆放,及步伐。应该说,在舞蹈教育中模仿是必要的,任何艺术的审美创造都来源于生活,模仿着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因此,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舞蹈教育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阶段,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此,通过舞蹈创编活动来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使舞蹈教育真正成为各教育领域之间联系的纽带,以新观念、新理念对待幼儿舞蹈教学,需要在创新教学中进行尝试。下面谈谈我对幼儿舞蹈创编教学活动的几点认识。
一、通过教材选择进行幼儿舞蹈创新教学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实际情况,选用具有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的教材。所选的教材风格应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幼儿情趣。
(一)选择可爱的小动物形象
幼儿喜欢小动物,一些小动物特征明显,动作优美,幼儿易于模仿,因此就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特征、动作(如:小兔的特征,长耳朵、短尾巴、走路蹦蹦跳等)小鸟的翅膀煽动飞舞、捉小虫时点点头等,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情景,将舞蹈动作融汇到游戏中、故事中并能合拍做动作;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语音要简单、形象、生动活泼,使幼儿易于理解。
(二)选择幼儿喜爱的动画片角色
动画片是幼儿最喜欢的节目,如:“喜羊羊和灰太狼”、幼儿都喜欢喜羊羊的聪明、机智,喜欢美羊羊的美丽、善良,还有“小哪吒”中小哪吒正义勇敢的形象,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舞蹈创编活动中,幼儿对这些形象有认识、有了解,对音乐也非常熟悉,因此,在教学中有助于幼儿更好、更快乐的学习。
(三)选择本土的民族民间艺术活动
选择当地的民间艺术活动,让幼儿对家乡的民间艺术、独有的道具有所认识,并借助这些道具进行舞蹈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因此,结合我园申报的课题“大理白、彝族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实践研究”,我设计了白族舞蹈的创编活动“欢庆”。
二、以幼儿兴趣为主,进行舞蹈创编活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3——6岁幼儿的特点是好动、思维方式简单、情绪落差较大、身体机能不协调、控制稳定性差等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受兴趣的支配,因此在目标制定上把激发幼儿兴趣放在首位,在激发幼儿兴趣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最基本的技巧。从兴趣入手,也使得幼儿尽快地进入角色。
(一)创设环境,提供机会
轻松愉快的环境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收获更多,也能使幼儿更好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组织“欢庆”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
1、在组织活动前,让幼儿对白族有一定认识,如:服饰、生活习惯、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特点等,2、组织活动时,教师身穿白族服饰向幼儿介绍白族女装的特点,着重介绍包头风、花、雪、月的四景,引起幼儿的兴趣,初步了解白族服饰的特点及白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3、让幼儿欣赏具有白族特色的舞蹈“八角鼓舞”,让幼儿说说、做做,并鼓励幼儿把看到的动作模仿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全体幼儿互动,在分发“八角鼓”环节时,设计了游戏“和小乐器做朋友”,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贯穿到活动中,来丰富此次活动。先让幼儿玩鼓,在玩儿的过程中探索能使八角鼓发声的方法,这时得到了好多好的答案,如:用手敲、拍肩、拍地板、拍膝盖等等,这个环节也是为下一环节幼儿创编舞蹈做积累和铺垫,教师将幼儿所说的这些方法加以修饰变成舞蹈动作,让幼儿合拍练习,练习中一些幼儿又有了新的创意,他们两人一对、三人一组有的拉手、有的勾脚又有了新的动作,在一片愉快的音乐声中,幼儿们展示着自己的风采,还有的小朋友邀请了客人老师、朋友们和他们一块舞蹈,在这样的一次活动中幼儿不仅认识了家乡白族八角鼓舞,更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验,创造力、审美力也得到了发展,将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让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增强了自信心,从而使孩们在活动中更感兴趣、更投入、更富有成就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使幼儿真正在艺术活动中体验舞蹈的乐趣,感受艺术活动带来的美。
(二)在故事中愉快学习
幼儿舞蹈不同于成人,教师在教学时语言应简单、形象、生动、活泼,使幼儿易于理解。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先将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内容。如:在进行儿童舞“小熊”时,我先让幼儿说说、学学小熊的形态,再给幼儿讲述春天到了,冬眠的小熊醒了,让幼儿根据起床的经验来表现小熊醒来的样子,有的打哈欠、有的伸懒腰、有的揉眼睛等等,这时小熊发觉自己肚子好饿,该找点食物了,幼儿又开始揉揉肚子东看看西瞧瞧找好食物,哇,找到了一罐蜂蜜,小朋友表现出拍手高兴、拍腿高兴等动作,更有的小朋友表现出迫不及待地用手去蘸蜂蜜的动作,教师在将幼儿的动作汇总后加以修饰让幼儿合着音乐练习,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孩子们在故事中自己创编、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感受到了自我表达和创编的乐趣。
(三)在游戏中愉快学习
舞蹈是一种美的艺术,它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舞蹈教育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部分,在其他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非其他各领域所能比拟。舞蹈对儿童来讲,是一种游戏,一种趣味,一种追求,一种表现。而在这种追求、这种表现中,孩子们获得了美的享受,获得了想象的快感,获得了创造的愉悦。因而,为幼儿编排的舞蹈,从进行构思的时候起,就要想,怎样把一个舞蹈,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律动,歌表演或集体舞,编成孩子们感兴趣的小游戏让孩子们来做,使孩子们觉得跳舞就像做游戏那么好玩。例如:在进行“小兔子捉迷藏”这一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扮演兔宝宝,教师扮演兔妈妈,让幼儿合着音乐学小兔子,听到音乐变化后幼儿和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幼儿可随意摆造型但要求幼儿不能走动,这样会被妈妈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始终扮演着小兔的角色,跟兔妈妈愉快的学习。
(四)用多种表现形式激发幼儿兴趣
在幼儿舞蹈创编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是小组表演、区域表演、个体表演等。在这些形式中幼儿可以根据音乐和所提供的道具自编自导自演,也可以和同伴一起讨论,将自己觉得不错的小朋友的动作合在一起集体表演,从而使幼儿获得成功体验,也获得个体发展。
总之,教师在创编幼儿舞蹈时,创编要有新意,构思要注意巧妙,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艺术构思、舞蹈的语汇去反映孩子们生活中的童真、童趣,反映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根植于幼儿生活,童化自己,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心灵反映世界,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同时注意把握幼儿每个年龄段心理和生理的不同特点,选取不同层面的不同题材,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和当代儿童精神面貌的舞蹈,使幼儿在参加舞蹈活动的同时获得丰富的审美愉悦和精神熏陶,激发幼儿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艺术潜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