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回眸“十一五”。 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回眸“十一五”。 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624亿元,年均增长23.6%;2006年至2010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从5464亿元增加到12450亿元,全国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1.3亿中小学生实现免费教育;医疗卫生支出从1421亿元增加到474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4394亿元增加到9081亿元;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力度,补助资金从2007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11亿元;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材料二:展望“十二五”。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什么现象?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意义。(14分)(2)中共中央为什么 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假设你是某市的市委书记,你将如何为保障和改善当地的民生事业尽职尽责?(12分)(3)运用主、次矛盾相互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6分)

(1)①材料一反映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在节能减排目标、GDP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分)说明我国“十一五”期间,在实现科学发展、经济转型、民生改善、人民共享、社会和诣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分)②取得成绩的原因:是我国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施正确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了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意义:这些成就的取得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十二五”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2)第一小问:①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2分);②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所要求的,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责任意识所要求的。(2分);③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统一的,由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2分)。第二小问: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2分);②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2分)③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分)。
(3)①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分);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分)③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的智慧、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2分)增加社会物质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2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