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在经济和科技的表现有哪些

如题

美国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生物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受此推动,美经济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增长期。2001年美经济陷入短暂衰退,之后逐步复苏。2004年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GDP全年增长4.4%。2004财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继续扩大,达4123亿美元。2004年外贸逆差为6171亿美元,创历史最高。 2008年,美国经济再次呈下滑趋势。

美国的经济体系兼有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的特征。在这个体系内,企业和私营机构做主要的微观经济决策,政府在国内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较为次要;然而,各级政府的总和却占GDP的36%;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社会福利网相对较小,政府对商业的管制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在全国各地区,经济活动重心不一。例如:纽约市是金融、出版、广播和广告等行业的中心;洛杉矶是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旧金山湾区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是技术开发中心;中西部是制造业和重工业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芝加哥是该地区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东南部以医药研究、旅游业和建材业为主要产业,并且由于其薪资成本低于其他地区,因此持续的吸引制造业的投资。

美国的服务业占最大比重,全国四分之三的劳力从事服务业。美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了黄金、石油和铀,然而许多能源的供应都依赖于外国进口。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主要农产品包括了玉米、小麦、糖和烟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区惊人的农业产量使其被誉为“世界粮仓”。美国工业产品主要包括了汽车、飞机和电子产品。美国也有发达的旅游业,排名世界第三。美国也是飞机、钢铁、军火和电子器材的主要输出国。

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毗邻的加拿大(19%),中国(12%)、墨西哥(11%)和日本(8%)紧随其后,每天大约有价值高达11亿美元的产品流经美加的国界。美国经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经济高度发达,全球多个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而美国的证券市场被认为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自从1980年代隆纳·里根的总统任期以来,美国增加了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运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减少福利制度的规模,抛弃了自经济大恐慌以来长期实行的、偏向干涉主义的凯恩斯派经济政策。也因此,美国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务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要少,降低国内的税赋,并更依赖于自由市场和私营的慈善机构上。

交通运输
美国拥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运输工具和手段多种多样。2000至2003年产值分别为3137亿、3061亿、3104亿及3178亿美元。与运输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约占美经济总量的3%,吸纳了1/8的就业。

由于汽车产业在美国的发展相当早(比较起其他西方国家),美国许多城市的发展都提前顾虑到了将城市和住宅区搭配道路网络的设计。为了连结广阔的国土,美国设计并建造了高通行量、高速度的高速公路,美国的国家交通系统主要便是依赖这些高速公路网。当中最重要的是州际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这些高速公路在1950年代经由当时的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授权建造。根据2004年的数据,美国的公路总长为6,407,637公里,名列世界第一。

大城市里也有建设公共交通的系统,纽约市的地铁网络是当中最大的,也是世界上载客量最为沉重的捷运网络之一。而区域铁路和公共汽车网络则延伸至长岛、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都成为了世界上载客量最大的交通网之一。但是普遍而言,美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为薄弱,人们出行更多的使用私人汽车。

美国建造了横贯大陆的铁路网络,用以在48个州之间运载货物。美国铁路公司(Amtrak)所建造的铁路网也横贯了48个州中的46个,专门用于客运用途。美国的铁路货运系统是世界最繁忙和先进的,且美国的铁路总长度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美国铁路的客运并不如西欧和日本那般发达,部分原因是出自美国国土的辽阔;若要到达数千英里以外的大城市,搭乘飞机会比搭乘铁路还要省时。美国政府的分析便认为空中客运是导致客运铁路公司在1970年代接连倒闭的主因。

空中运输是长途旅行的更好选择。以乘客量而言,在2004年全世界前30个最繁忙的机场中就有17个位于美国,包括了排名第一的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以运货量而言,在同一年里,全世界前30个最繁忙的货运机场就有12个在美国,包括了排名第一的孟菲斯国际机场(MEM)。

许多世界上主要的港口也位于美国;最繁忙的是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港和长堤港,以及纽约港,它们全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五大湖也有许多船运交通,每大湖都与密西西比河的河网络广泛连接,河的最下游直通大西洋。而第一个连接五大湖与大西洋的伊利运河(Erie Canal)则促成了美国中西部的快速农业和工业发展,并使得纽约市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
财政金融
20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大幅增加社会福利和军事支出。80年代,里根政府一方面减免税收,另一方面扩大政府支出特别是军费开支,导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急剧扩张。1992年,美联邦财政赤字达到2904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峰,占当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达4.9%。1993年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将“减赤”作为施政重点之一。90年代美经济持续增长使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克林顿政府加强了税收征管,美联邦财政于1998年财年转亏为盈,出现692亿美元的盈余。布什政府2001年1月上台后,面对经济颓势,力主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复苏,加之反恐及军费开支大幅增加,2002财年美联邦财政重现赤字,达1578亿美元。2004财年美财政赤字达41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04年底,美国公债总额为75962亿美元,公众持有额为44084亿美元。(数据来源:美国财政部)

银行
近年来,美国政府逐步放宽对金融业的管制,金融业兼并重组加剧,商业银行总数已从1985年14000多家减少到2002年的7887家。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法》法案,进一步取消了证券、保险及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

美主要商业银行有:
1、花旗集团(Citigroup)
1955年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银行合并,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67年改为花旗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市。1998年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建花旗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
2、摩根大通公司(J. P. Morgan Chase & Co)
2000年12月由J.P.摩根公司和大通-曼哈顿公司合并而成,总部设在纽约。
3、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
成立于1923年,总部位于纽约,是美国华尔街第六大投资银行,系全球500强企业之一。
4、美洲银行公司(Bank of America Corp)
美洲银行于1904年成立,总部在旧金山。1998年与国民银行合并为美洲银行公司,成为横跨东西两岸的全国性银行。
5、第一银行公司(Bank One Corporation)
1957年成立。1998年与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总部在芝加哥。

此外主要商业银行还有:第一联合银行、美林银行、威尔斯·法格银行、美国银行、美国国民城市银行、美怡银行等。

对外投资和外国资本
2004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为2258亿美元,高于2003年的1518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约为23674亿美元(以2004年价格计算)。2004年外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为1049亿美元,远高于上年的298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外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总额约为17088亿美元(以2004年价格计算)。

对外援助
美国会2005财年批准用于发展援助的资金(包括伊拉克减债和重建计划)共计约170亿美元,其中“千年挑战帐户”(MCA)占15亿美元;“关键发展援助”(Core Development,含发展援助基金、“转型计划”以及儿童和健康项目等)占30多亿美元。

以色列和埃及仍为美最大受援国,2005财年美对以、埃援助额分别为25.6亿美元和18亿美元。此外,2005财年美对阿富汗援助额为26.8亿美元(含由国防部支配的17.24亿美元的紧急拨款),对巴勒斯坦援助额为2.7亿美元。(数据来源:2004年美国会研究服务部(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人民生活
2004年个人收入总额为94185亿美元,个人收入主要构成:工资和薪金收入51086亿美元,其他劳务收入11034亿美元,资产收益8541亿美元,租金收入1686亿美元,股息收入4321亿美元,利息收入9687亿美元,转移支付净额(老人、儿童、残疾人、失业、卫生保健等社会福利减去个人社会保险额)13845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达83276亿美元。美个人储蓄率(个人储蓄额/可支配收入)近年呈不断下降趋势,1997年和1998年分别为4.2%、4.7%,2002年降至2.3%,2004年为2.0%。

美国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20%最高收入家庭占全国收入比重从1980年的41.1%上升到2002年的50%。2002年贫困率连续第二年上升,由上年的11.7%升至12.1%,贫困人口增加1663万,达3457万。

美国的社会福利分为社会保险和非社会保险两种。属于社会保险福利项目的有:老残保险、失业保险和其他就业保险;属于非社会保险福利项目的有:对抚养儿童困难家庭的补助、社会保障收入、食品券、医疗补助、住房补助和能源补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08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力量的对比。自资本主义兴起以来一直处于中心地位的西欧被严重削弱,美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

  大战期间,美国由于有两大洋作为天然屏障,战争远离本土,生产能力没有受到破坏。不仅如此,美国经济由于受到世界范围内大量军火和粮食需求的刺激而急剧地增长。1941年3月至1945年12月,美国作为“民主阵营的兵工厂”,通过“租借法案”,向英、苏等国供应了约491亿美元的军用物资和粮食。这一方面支持了反法西斯战争,另一方面也刺激了美国的工业生产。1940—1944年,工业增长速度每年平均达16.9%。1945年同1939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能力扩大了约40%。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39年的886亿美元上升到1945年的1350亿美元。

  战后初期,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一半以上、出口的1/3、黄金储备的3/4、谷物收获量的1/3;它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大大加强。与此同时,其主要竞争对手则严重削弱,不得不仰仗于美国的援助。1947年6月,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感慨道:美国“今天正处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①

  美国作为二次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之一,凭借强大的经济后盾,军事实力也急剧膨胀。1939年,美国武装部队总人数只有33.5万人,国防预算不过10亿美元,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这两个数字分别上升到1212万人②和800亿美元以上。美国拥有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1200多艘战舰和5万多艘供应、登陆船只,它的海军舰艇吨位达380万吨,大大超过英国的150万吨,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强国。美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它的15000架远程飞机几乎垄断了整个洲际空中运输。战后初期,美国在56个国家驻有军队,在国外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还垄断了原子武器。美国已成为全球性军事强国,它的军事力量不仅在资本主义世界,而且和苏联相比也处于明显优势。

  在科学技术方面,美国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二次大战期间,出于战争的需要,美国政府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从事科学研究,1941—1945年间,受雇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从8.7万人增加到19.9万人。同时,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大批世界第一流科学家流亡美国,从而使美国拥有了空前的智力优势。代号为“曼哈顿计划”的原子弹研制工程就是来自各国的科学家通力合作的产物。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标志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时代的开始。

  1945年底,美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标志着世界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开端。战争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战后美国作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率先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国家。

  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客观上把美国推上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的位置,确立了它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它凭借比其他国家强大得多的经济、军事实力,公开追逐世界霸权。1945年12月2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说:“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056628.html?si=2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