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位置分布(最好要图).风俗特征等

如题所述

彝族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区。彝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彝族拥有自己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之一,共有约一千多个字。1957年,彝文规范方案通过,确定了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
彝族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包括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其中不乏珍贵的文献。彝族民间流行集体舞蹈“跳乐”。传统工艺美术包括漆绘、刺绣、银饰、雕刻和绘画等。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是副业,手工业也相当发达。
彝族的习俗中,迎接宾客有“打羊”、“打牛”的习惯。在宴请客人时,会根据客人的身份和亲疏关系,分别用牛、羊、猪、鸡等食物款待。在杀牲之前,会将活牲牵到客人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示对客人的尊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地区,客人进屋后,主人会先以酒敬客,然后才制作各种菜肴。在彝族家庭中,长辈坐上方,晚辈依次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夹菜、泡汤。
彝族的婚俗中,男女青年订婚后,会开始准备婚宴。婚宴上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在一些地区,彝族在出嫁前会有邀请男女伙伴聚餐痛饮的习惯;而在其他地区,婚礼期间会在庭院或坝子中用树枝搭建棚子,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这种棚子被称为“青棚”。
在饮食方面,彝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手沙江、安宁河、大渡河流域的彝族,早餐多吃疙瘩饭。午餐以粑粑为主食,伴有酒菜。荞麦面做的粑粑是彝族特色食品,据说具有消食、化积、止汗、消炎的功效,并且可以长时间保存不变质。贵州的荞酥已成为当地著名的传统小吃。晚餐也多吃疙瘩饭,搭配一菜一汤,以及咸菜。在春季和夏季,彝族常用酸菜或干板菜拌豆米煮成酸汤作为菜肴。也有将玉米磨成米粒,去麸皮,与大米混合蒸熟作为主食,或将各种面粉擀成粗面条作为主食。
彝族的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常见的烹饪方式有“坨坨肉”、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狩猎所得的鹿、熊、岩羊、野猪等也是日常肉类的补充。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蔬菜来源十分广泛,除了鲜食外,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酸菜分为干酸菜和泡酸菜两种,另一种常见的菜肴是“多拉巴”。
彝族的日常饮料有酒、茶,以酒待客,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的说法。饮茶主要在老年人中流行,一般在天亮后坐在火塘边泡饮烤茶。烤茶是将绿茶放入小砂罐内烘烤,烤成酥脆略呈黄色并发香时,冲入少许沸水,稍煨片刻后加入开水即可饮用。彝族饮茶每次只斟半杯,慢慢品味。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包括荞粑,是彝族的风味主食;面糊酸菜肉,是彝族农家的常菜;白水煮乳猪,是云南彝族传统佳肴,乳猪水煮后蘸食;锅巴油粉,是云南彝族风味名小吃,由豌豆面制成。
彝族的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和区域性的节日及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通常在农历十月上旬选择吉日举行,为期5-6天。节日期间会杀猪、羊,富裕者会杀牛,人们会盛装宴饮,拜访亲友,并互赠礼品,礼品通常是油煎糯米粑或粑粑,并在上面覆盖四块肥厚的熟腊肉。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间举行。补年节是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过的节日,称为“麻龙火”。
在祭祀活动中,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准备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自带饭食,肉食共同分享,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
彝族的服饰图片可以参考以下链接:http://travel.sohu.com/20060329/n242537958.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