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题

1,一串数1,4,7,10,。。。697,700的规律是:第一个数是1,以后每一个数等于它前面一个数加3,直到700为止。将所有的这些数相乘,试求所得积的尾部零的个数是多少?

(1)甲乙两个同学分别在长方形围墙外的两角(乙在左上角,甲在右下角)。长方形长20米,宽15米。如果他们同时开始绕着围墙反时针方向跑,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那么甲最少要跑多少秒才能看到乙?
这是追及问题,公式:
时间=两人相差路程速度差
题中说:“甲乙两个同学分别在长方形围墙外的两角(乙在左上角,甲在右下角)。”
已知长方形长20米,宽15米。
所以甲和乙相差的路程是(15+20)米=35米
题中说:“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是甲追乙,所以它们的速度差是1米每秒。
所以:
时间=(15+20)÷1
=35÷1
=35秒
答:甲最少要跑35秒才能看到乙。
(2)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围墙,甲
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沿围墙按逆时针方向同时出发,已知甲每秒走5米,乙每秒走3米,至少经过多长时间甲才能看见乙?
和上面的一样:
题中说:“甲
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沿围墙按逆时针方向同时出发”
所以我们可以得知:
甲和乙相距200米
题中说:“已知甲每秒走5米,乙每秒走3米”
所以甲和乙的速度差是2米每秒
所以:
时间=200÷(5-3)
=200÷2
=100秒
答:至少经过100秒甲才能看见乙
(3)两辆电动小汽车在周长为360米的圆形道上不断行驶,甲车每分行20米,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米的A、B两点相背而行。相遇后乙车立即回头行,甲车继续往钱行,当乙车回头行道B点时,甲车过了B点恰好又回道A点,此时甲车立即回头行,乙车继续前行,再过多少分钟两车又相遇?
题中说:“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米的A、B两点相背而行。”
可以得出:甲从A点出发,乙从B点出发。
题中说:“相遇后乙车立即回头行,甲车继续往钱行,当乙车回头行道B点时,甲车过了B点恰好又回道A点”
两车相遇时两车在一起,但当乙车回头行道B点时,甲车过了B点恰好又回道A点。B点在A点后,所以乙车的速度比甲车慢。
列个方程:
因为两车用的时间相同,所以这里要找时间相等。
甲车的时间:
甲车从A点出发,一会儿后又回到了A点,所以甲车走了一圈,也就是360米。
公式:
时间=路程÷速度
甲车的速度是20米每分钟,所以:
甲车用的时间是:
(360÷20)分
乙车从B点出发,走到和甲车相遇的地方后又回到了B点。
解:设:乙车的速度是x米每分钟。
乙车从B点出发,走到和甲车相遇的地方,这是相遇问题,公式:
时间=路程速度和
因为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米的A、B两点相背而行,所以他们的路程是(360-90)米,也就是270米
甲车的速度是20米每分钟,乙车的速度是x
米每分钟
所以他们的速度和是(20+x)米每分钟
时间=270÷(20+x)
因为他们的时间是乙车从B点出发,走到和甲车相遇的地方所用的时间,可乙车又回到了B点,所以它用了两个这样的时间,就是[270÷(20+x)]*2
甲车所用的时间和乙车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所以:
360÷20=[270÷(20+x)]*2
18=[270÷(20+x)]*2
9=270÷(20+x)
9*(20+x)=270
180+9x=270
9x=90
x=10
题中说:“当乙车回头行道B点时,甲车过了B点恰好又回道A点,此时甲车立即回头行,乙车继续前行。”
这时,是相遇问题,他们的速度和是30米每秒
路程是90米,所以再过3分钟两车又相遇。
答:再过3分钟两车又相遇。
(4)甲、乙两只蚂蚁同时从A点出发(左上方),沿长方形的边爬去,结果在距B点2厘米的C点相遇,已知乙蚂蚁的速度是甲蚂蚁的1.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25
共有(700-1)/ 3 =233
能被5整除的每5个中一个,就46个
能被25整除的每25个中一个,共9个
能被125整除的的125个中一个,共1个
所以末尾有56个0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4
楼上的3,4步有问题,你直接定义了真假的轻重,并没有判断
12颗平均分成4份,每份3颗。这4份就分别可以表示为(真,真,真,假)。第一次称分出有问题的其中两份,即如果其中两个平衡就知道剩余两份有问题,如果不平衡就知道是这两份有问题,如果碰巧是不平衡我们还要记下这两份哪份轻,哪份重。现在按碰巧是不平衡的条件往下推。第二次就是分轻重并且知道哪一份是假的,就是把有问题的那两份(真,假,这两份有记下轻重)当中取一份,与没有问题的那两份(真,真)取一份来称,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出假的那一份和假的那一份的轻重,第三次就是分真假了,在假的一份中任意取两个称,根据第二次的数据判断出哪一个是假的。
第二种情况就是当第一次称是平衡时的情况及方法,第一次平衡,可以判断有问题的是剩余的两份。第二次就是分真假是在哪一份,方法同第一种情况,假如第二次不平衡,还是按第一种情况方法称出来。如果第二次是平衡,可以分出真假的一份,但不能分出假的轻重,这种情况下第三次应当这样:把假的一份3个根真的一份3个放上去,这是肯定不平衡,然后我们在两边同时各取一个下来,如果平衡则假的就是刚取出的那一个,如果不平衡就继续两边同时各取一个下来,判断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样就可以三次称出假的出来(取下来应该不算称的次数的)
第3个回答  2019-09-23
1
甲注水速度是乙管的一倍半,同时开放甲、乙两个水管向游泳池注水,12小时可注满。现在先开甲管向游泳池注水若干小时,剩下的由乙管9小时将游泳池注满。问:甲管注水有多长时间?(列方程解答)
解:设甲管注水有x小时,将水池的水看成单位1,
则甲注水速度+乙注水速度=1/12,甲注水速度:乙注水速度=3:2
甲注水速度(1/12)*(3/5),乙注水速度(1/12)*(2/5)
x*(1/12)*(3/5)+9*(1/12)*(2/5)=1
x/20+9*(1/30)=1
x/20+3/10=1
x/20=7/10
x=14
答:甲管注水有14小时
2
一个水池,底部安有一个常开的排水管,上部有若干个同样粗细的进水管。当打开4个进水管时,需要5小时才能注满水池;当打开2个进水管时,需要15小时注满水池;现在要在2小时内将水池注满,那么至少要打开几个进水管?(列方程解答)
解:一个进水管的速度为x,
(4*5*x-1)/5=(2*15*x-1)/15
(20x-1)/5=(30x-1)/15
3(20x-1)=(30x-1)
60x-3=30x-1
60x-30x=3-1
30x=2
x=1/15
一个常开的排水管的速度(4*5*x-1)/5=[4*5*(1/15)-1]/5=1/15
设现在要在2小时内将水池注满,那么至少要打开y个进水管
2*(1/15)*y-2*(1/15)=1
2y/15-2/15=1
2y/15=13/15
y=6.5
根据题意y为整数,所以y=7
答:现在要在2小时内将水池注满,那么至少要打开7个进水管
3
一个水池地下水从四壁渗入,每小时渗入该水池的水量是固定的。当这个水池水满时,单独打开A管,8小时可将水池排空;单独打开B管,10小时可将水池排完;单独打开C管,12小时可将水池开孔。如果打开A,B两管,4小时可将水池排空。那么,打开B,C两管,将水池排空需要多长时间?
解:设每小时渗入该水池的水量是x,A管排水速度(1+8x)/8,B管排水速度(1+10x)/10,C管排水速度(1+12x)/12
[(1+8x)/8+(1+10x)/10]*4=1+4x
(1/8+x+1/10+x)*4=1+4x
1/2+4x+2/5+4x=1+4x
4x+4x-4x=1-1/2-2/5
4x=1/10
x=1/40
A管排水速度(1+8x)/8=[1+8*(1/40)]/8=3/20,
B管排水速度(1+10x)/10=[1+10*(1/40)]/10=1/8,
C管排水速度(1+12x)/12=[1+12*(1/40)]/12=13/120
打开B,C两管,将水池排空需要时间为y小时
(1/8+13/120)*y=1+y/40
7y/30=1+y/40
7y/30-y/40=1
5y/24=1
y=24/5
答:打开B,C两管,将水池排空需要24/5小时
第4个回答  2019-05-12
1、两次插入水,湿的部分一共是30+30=60CM,而这比1/3还长12,就是说,60-12=48就是全长的1/3,
那么全长就是48/(1/3)=144CM,
列成总算式就是全长=[(30+30)-12]/(1/3)=144CM
2、原来甲与乙的比是3:2,3+2=5,即甲占全部的3/5
后来,甲占全部的45%=9/20,
(3/5)-(9/20)=3/20,即前后相差3/20,是因为甲劳出了18条造成的,即全池的鱼总共是18/(3/20)=120条。
那么甲池是120*3/5=72条,乙池是120*2/5=48条。
3、因为前面是先顺水再逆水,那么,前4小时一定是已经到乙港再返回,即,顺水的时候不需要4小时,前4小时比后4小时多行60千米,60/2=30(因为船已经返回了,多行的路在拐弯处是两倍),即船逆行4小时再加上30千米就是全程。或者说,前4小时是顺水走了全程再加上逆水走30千米。
因为船逆行4小时再加上30千米就是全程,那么,这4小时如果是顺水的话,可以多走4*20=80千米,而事实上只多走了60千米,是因为后面的一些时间是逆水走的,80-60=20千米。说明正好是1小时的差异,而这1小时逆水走的路程是30千米,即,船逆行速度是30千米/小时,要走5小时,全程就是30*5=150千米。或者说,顺水要走3小时,每小时速度是30+20=50千米,全程就是50*3=15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