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地方歇后语趣谈

如题所述

歇后语是民间俗语的一种,丰富多彩,极具生命力。太康作为中原大县,民间流传着很多地方特色浓厚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的产生都有着精彩动人的传说故事。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相传,少康中兴当上夏朝第五位国王后,怀念旧时在戈地(今太康一带)避难造酒结识的好友游大,就把其一家搬回自己身边居住。少康去世后,葬于太康城东南1里处。游大为其守墓,以表对少康生死相随之情。游大后人念念不忘少康王之恩,常在少康陵墓前悼念少康。后游大子孙婚娶,缺少酒具、盘碗,晚间,游大家人在少康陵墓前焚香祭奠说:“康王奶奶康王爷,请把酒具借奴才,用后再还来。”不一会儿,墓顶上现出了一堆金光闪闪的酒具。游大家人急忙收藏起来带回家,用后立即归还。此事被前来贺喜的肖三知道后,非常眼馋,便也仿照游大家人借到了稍次的酒具,他顿生歹念,藏匿不还。从此以后,谁家有事,再也借不到酒具、盘碗了。人们便唾骂这个盗贼“借东西不还,遗臭万年”。如今,少康之乡村民中有这样一个风俗习惯:借谁家的东西或钱财时,说啥时还就啥时还,人无违言。所以至今民间流传着:“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俗语。
槐花水做豆腐———多出秤少康王流落避难在今太康城时,开凿了一眼“八角槐花泉”井,用以酿酒。与此井同属一个水系的大小井泉,民间称之为“槐花水”。此水甘甜爽润,还能治病延年,史称甘露。明朝年间,从山西移来一户叫王天水的外来户,重操旧业做豆腐。他取用槐花水做的豆腐,鲜美可口,每到一处,即抢购一空。更可喜的是,每做一个豆腐,要比他用山西的水多出称四五斤,生意因此非常兴隆,他经常悼念少康王开凿了槐花泉井。后来,他每走一处,见人就说:“槐花水做豆腐———多出称。”后来此话便成了太康民间歇后语了。
常饮槐花水———不生病不闹鬼相传,少康墓附近村子里有一富户,雇了一个伙计从来没有名号,人称老刘。老刘长年累月给富家干活,没吃上一顿像样的饭,没喝上一口烧开的茶,一年四季,他常饮槐花水。可他在富家过了大半生,从未拉过肚子、生过病,也未得过疟疾(闹鬼),强健有力,后来人都叫他刘结实。人们纳闷,问其原因。他一拍胸脯说:“我刘结实常饮槐花水,不生病,不闹鬼。”从此,常饮槐花水能治病强身的传说流传开来。至今,人们还有这样的习惯,每到“头伏”节气那天早起,饭前喝一杯“槐花井泉”清凉水。太康县城过去不少开茶馆的都在门前写幅对联“西湖龙井茶,太康槐花水”,以招揽生意。
麻丑招亲———叉子多麻丑,艺名,名叫葛照昌,常营葛家村人,1923年出生,太康豫剧团主要丑角演员,气质幽默,颇负民间声誉。他所扮演的角色多是强抢民女拜堂成亲的无赖,而良家女子有的被逼自尽,有的受义士保护,使恶作剧的洞房花烛夜变成揭露丑恶现象的场所。长期以来,给当地群众留下鲜明的印象:麻丑“成亲”,成功的少,沮丧的多,简言之,叉子多。在日常生活中,凡遇棘手难办或节外生枝的现象时,人们爱用“麻丑招亲———叉子多”来比喻,形象且富有情趣。
侯乱的驴———丑骑(气)侯乱是乳名,学名侯心德,生于1900年,卒于1983年,太康牛城岗人。豫剧老艺人,著名文丑,颇有名气。他嗓音宽厚,道白清晰,做戏洒脱,善说绕口令。他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常常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丑气”是当地土语,丢人现眼的意思。侯乱是丑角,他骑驴当然是丑骑。“丑骑”谐音“丑气”,这个歇后语常用于给那些做了不光彩事情的人。如“我要是服了你那才是‘侯乱的驴———丑骑(气)’”。
丁崇相见官———不跪(贵)清同治年间,清廷亲王僧格林沁为打捻军来到朱口镇,镇里百姓纷纷躲避。一位有胆有识名叫丁崇相的穷人,为了免除百姓苦难,冒着风险去见僧王。他即兴地把财主们躲避旗兵撇下的粮食和草垛说成是为旗兵准备的粮草。僧王被丁崇相蒙骗,当即封丁崇相为“五品军功”。太康县令祝垲听说僧格林沁亲王到了朱口,就策马赶到朱口给僧王拍马屁。谁知僧王嫌祝垲来得晚了,要革祝垲的职。丁崇相又壮胆为县令讲情,才保住了其官位。从此,县令和丁崇相结为友好,每逢相见,平起平坐。后来,这件事演化成了歇后语,“丁崇相见官———不跪(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