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时,大清朝的12名铁帽子王的态度如何?

如题所述

公元1912年,隆裕太后颁布逊位诏书,标志着大清王朝正式结束,也标志着两千年封建史结束。

当时的大清12位铁帽子王爷,(仅仅是爵位,有些并无实权,而且有的年纪很小,并不能有什么意见可以发表)主要成年的有权利的王爷:有主战派肃亲王善耆,恭亲王溥伟,消极避世派醇亲王载沣,和平逊位派庆亲王奕劻(主和派)。

主战派:以恭亲王嫡孙溥伟为代表。

公元1880生于恭亲王府,18岁时即公元1898年继承王位。说到清末的这么多皇子黄孙中,这个溥伟绝对是比年仅三岁的溥仪更适合做皇帝的,当时也是候选人,可是慈禧最后一次的选择依旧是错误的。

溥伟这个王爷还是名副其实的,历任官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禁烟事务大臣等要职,而且办事干练,颇有当年清朝先祖的一丝丝味道。当时的溥伟在京城与良弼、铁良等人成立宗社党,由铁良任总司令,组织军队与革命军决战。

当朝廷就退位讨论时,溥伟曾要求领兵再战一次,但是遭到了朝廷内外的一致反对,无奈而退。1912年,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后,溥伟大怒,叫嚷道:“有我溥伟在,大清就不会亡。”不过溥伟也是识时务之人,大势已去,黯然离开了北京。

肃亲王善耆:

溥仪退位后,善耆把自己所有农田、森林、金矿、牧场等都抵押了出去,然后招募了大量土匪,进行军事训练,计划在辽宁组织一支军队,联合蒙古贵族千山和巴布扎布的部队一起南下,合力拿下北京,然后建立一个“包括内外蒙古、满洲三省和华北为一体”的大王国,请溥仪即位。(无疾而终因为日本人反对)

消极避世派:醇亲王载沣

载沣,溥仪的亲爹。当溥仪继位以后也是父凭子贵,当上了摄政王。不过载沣的能力显然不够,而且为人谨慎,行事颇为低调。当辛亥革命发生以后,已经预感到大清时日无多的载沣也主动退出了权力的舞台,一边养老去了。当然作为大清王朝最后的实际统治者,溥仪退位他也是同意的,一种无奈的同意。

和平逊位派:庆亲王奕劻

这个王爷呢,就是一手推动溥仪退位的主力,也是当时清朝权力最大的王爷。可惜了,权力有时候大了祸害也大(仅限于针对清朝江山)。没本事,还特别爱财(受了袁世凯200万劝溥仪退位),没能力,却又世袭了王位。(但是死后也是比较惨的,据说尸体都臭了,而且溥仪只给出了谥号只有“谬、丑、幽、厉、密等五个最贬低的谥号让其家人选择)

276年的国祚也随着王爷们各自的选择一同流进历史的长河,“铁帽子王”的发展历程也就大概是大清王朝的兴衰史了。铁帽子”随着大清王朝的落幕,也变成了“泥帽子”,终被历史的淘沙大浪冲刷而尽。没有假如,没有奇迹,六岁的溥仪成为了末代皇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