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宰相、相国,有什么区别呢?

如题所述

宰相最早起源是先秦时期,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有周公为太宰,"宰"是主宰的意思,"相"有辅佐的意思,太宰和相合称为宰相,意为辅佐皇帝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而非具体的官名(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

所以,不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国,还是三国时期的丞相,亦或是明朝时期的内阁大学士,都可以称之为宰相。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最杰出的宰相。

随着时代变迁,宰相的正式官名也一直在变化,比如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汉朝仿秦制,丞相为正职,御史大夫为副职。

丞相是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同时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也是宰相制度中正式官名。比如秦武王二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也是最早开始使用丞相之名的朝代。不过记不住每个朝代名称的统称为宰相是不会错的。

相国又称相邦,起源于春秋晋国,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秦国樛斿便是第一任相邦,后由张仪接替,当然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吕不韦,也是战国七雄秦国的最后一任相邦。

而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的名字中带有"邦",为了避讳相邦于是改名为相国。汉朝的第一任相国是韩信,第一任丞相是萧何,所以熟知历史的应该都知道在地位上相国是高于丞相的。
史上第一位宰相也是最出名的莫过于管仲了,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接触的政治家,当时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极重视商业,在在淄博设立七处市场,为了吸引外来商人,还设立了七百处"女闾",也就是妓院,所以管仲也是中国官营妓院的始作俑者。

《坚瓠续集》卷一记:"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教坊花粉钱之始也"。他与鲍叔牙的友谊以及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佳话,齐恒公将管仲尊为"仲父",后世尊管仲为"春秋第一相"。

还有一位比较出名的是商鞅,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就是由他主导。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少好刑名之学,闻秦孝公下令求贤,于是离魏去秦,以变法强国之术说孝公,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下令变法,但是秦孝公死去后,秦国保守派开始实行疯狂的包袱,甚至将商鞅五马分尸。商鞅变法虽然惨遭失败,但是商鞅变法对秦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一位并不出名,但是十二岁便拜相,此人就是甘罗。甘罗是秦国名臣甘茂的孙子,甘茂本身就是政治家,还曾担任过丞相,所以甘罗从小就和上层贵族交往,接触到的政治比较多。甘茂死后,甘罗便拜入吕不韦门下。

当时秦王欲派张唐去燕国做国相,和燕国联合起来攻打赵国,但张唐推辞说自己被赵国通缉不愿出使。甘罗说动吕不韦并成功劝说张唐后便收到吕不韦的欣赏,后来后让秦国不费一兵一卒收获赵国十几座城池,秦王大为赞赏,于是封甘罗为上卿,也就相当于丞相。甘罗当上丞相这年才年仅十二岁,从此名扬四海。

但是为什么到了清朝时就没有宰相这一说了呢?因为宰相在明朝时就被朱元璋废除。朱元璋时代前期,共经历了四位宰相,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汪广洋和胡惟庸。

此时的宰相权利上可谓是百官之首,而且当时并灭有机构来分散和约束宰相的权利,这肯定就对朱元璋当时的皇帝权益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而朱元璋又是将黄权看的极其重要的人,所以胡惟庸是最后一任宰相。

据《见闻杂记》中,洪武十三年五月初二,胡惟庸上奏说自己家里有祥瑞出现,邀请朱元璋前去观赏,而在朱元璋摆驾出宫的时候有一位小太监始终不让皇帝的轿子前行,不惜冒死谏言,朱元璋感觉不妙,赶紧上城楼看到胡惟庸屋中被层层士兵包围,于是朱元璋将胡惟庸以"擅权植党"的罪名将其处死,并永久废除丞相,史称"云奇告变"。当然很多研究明史的专家称这是朱元璋为废除丞相故意陷害,但实际情况不得而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5
相国
作为一个正式的官称出现要比丞相早,相国(相邦)和丞相是两个不同的职位。并且丞相最初出现是相当于相国(相邦)的副手,相国(相邦)的地位要高于丞相。后来相国逐渐被丞相取代,到吕不韦后,秦国不管出土文献和传统史料就都不在见相邦和相国的记载。秦国丞相权力发展到顶峰应该就是在赵高担任丞相期间。
丞相
丞相,是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总理国政的最高官职。丞相是宰相制度中具体的官职名称。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武王二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最先开始使用丞相之名。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简短一点就是,宰相是最高官职的通称,也是一种制度;丞相是最高官职的一个称呼。
宰相
不一定都叫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假如记不住哪个朝代的宰相具体称呼是什么?可以直接说某朝宰相,这样称呼不会错。(摘自网络)
第2个回答  2020-11-25
丞相是官职的名字,宰相只是统称。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叫丞相。
秦代有丞相的官名,南宋时期的左右丞相,也是宰相。但是比如北宋元丰改制后的尚书左右仆射也是宰相,但是他们不叫丞相。

【丞相】是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总理国政的最高官职。丞相是宰相制度中具体的官职名称。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武王二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最先开始使用丞相之名。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从字面意义上看,宰,主宰;相,它的本义是辅佐。

所以宰相就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需要注意的是“通称”,不管任何朝代,只要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都可以称为宰相。宰相是通称,更是一种制度。

总体来说,宰相是最高官职的通称,也是一种制度;丞相是最高官职的一个称呼,是个实质的官名,宰相不一定都叫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宰相制度起于春秋时期,完结于明代,明代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形成了“内阁”(文渊阁处在宫内,故名内阁)制度,清承明制,无名义上的宰相制度。
第3个回答  2020-11-25

宰相、丞相和相国有什么区别?

第4个回答  2020-11-25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
政务的最高官职。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
令、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军机大臣、总理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丞相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
相。秦汉时期尚无官品制度,因此秦汉的丞相没有官品,但丞相是百官之长,其官阶是最高的,当时的官阶是用
秩俸来显示的,丞相的秩俸号称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