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湾:万亩番茄陆续成熟,订单农业助农增收,为何发展这么好?

如题所述

原因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原因是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种植番茄,主观原因则主要是由于当地加工厂、农户的合作策略得当。应用了预先订立收购订单的方式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同时也确保了加工企业能够获得稳定的原料来源,双方供需结合,沙湾当地的番茄种植面积比去年又有了大幅度提升。

沙湾是新疆塔城下辖的地名,该地被称为塔城地区的东大门,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的南缘,由于日照、降水、土质等多方面的原因,被广泛认为是最适合种植番茄的地区之一。 

其实在以前,新疆的番茄还没那么出名。

毕竟对于大多数习惯了网购的国内消费者而言,新疆太远了而且地广人稀,这就导致了网购的运费这一块始终难以大规模地降下来。消费者在浏览网上商品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觉得运费过高,不够合算。

有一说一,新疆番茄在国内打响知名度,欧美各国借口新疆搞事,封锁新疆出产的棉花和番茄,多多少少也是一个诱因。

很多普通人通过媒体报道、网络信息,发现了新疆这个西北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番茄资源,出产的番茄量大品质好。

而且,新疆当地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负责人曾经介绍过情况,新疆种番茄早已脱离了人们想象的那种高温下面靠着人力劳作的局面——“新疆加工番茄种植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耕作、机械化采收、订单化管理,是新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农户就不辛苦了,但能用机器帮忙做大部分的事,总归是一件好事。

当地也有不少各族居民看上了这条来钱的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有位农民就和朋友合资搞机械化番茄种植,手握700亩番茄地,一年赚到超过200万元

近年来,当地农户之所以敢放心大胆地投钱增产,与加工企业实行的“订单种植”直接相关。

企业在春播之前,实际上已经跟农户的种植合同都签完了,这是一种“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农户亲自管番茄的出产,企业则提供车辆机械等保障服务。两者合作,农户不愁番茄卖不出去,自然就取得了增产丰收。

据报道,新疆沙湾市共有超过1.2万亩番茄,虽然经过了欧美搞事的风波,但种植面积较之去年不降反增。近日地里的番茄陆续进入成熟期,当地农户已经开始安排机械化采收的计划。

今年的沙湾,也只是新疆各地的一个缩影和窗口。

金沟河镇曹家坡村的一位村民说,用机器采收番茄又快又好,他家里的240亩地只需要用上两台采收机两天左右就能全部搞定。

这才是科技真正蕴含的巨大能力,有了机械化能够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也能为当地居民带来真正更好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