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高手:跟管理大师德鲁克学目标管理,让你的管理更胜人一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作为企业管理者,最直接的价值体现就是管理增值,如果不能给企业带来增值,说明管理失效。

那么如何让管理价值利润最大化是每个管理者应该考虑的范畴。

前段时间,跟一个大学同学聊天,因为各自上班地域性差异,所以平时也很少联系,偶尔联系时,谈到了家庭,但谈到最多的还是工作。

同学自从大学一毕业就在苏州一家电子公司做管理直到现在,以前刚进去的时候是做品质工程师,做了3年之后才转岗做的主管,说是管理就是品质主管,可能是遇到了 职业天花板 ,一直停留在这个岗位上毫无任何晋升的迹象。

同学结合自身情况说,公司一直处理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还是过去那种管人基本靠吼的模式,公司规模没见扩大,公司在同行中也缺乏应有的竞争力,可想而知员工的管理水平也只能是随大流,一直处理最原始的状态。

在信息时代,用过去的方法处理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再适用了,企业管理模式和战略方向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比如以前线下批发叫薄利多销,现在线上电商叫资源整合。

在大环境下,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那么池塘里的鱼也好不到那里去,在商业案例中,诺基亚和柯达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说到管理学习,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管理学之父:德鲁克。

今天文章内容着重讨论德鲁克的《管理实践》,希望看完本文的所有管理者或未来的管理者一点启发, 从而不断精进自己的管理技能,提升自身在企业洪流中的竞争力。

德鲁克提出,只要一个有活力的考评体系才能激发出员工最好的工作绩效,同时这里需要引出一个重要的概念:目标管理。

按照德鲁克的说法,目标管理是指把企业中的个体努力,凝聚到企业的共同目标上来。

说到目标管理,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KPI,一个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模式,在任何一家企业,每个部门都会被分到不同数据的考核目标,比如业务部有交付达成率、生产部的产出率,质量部的合格率.....,这些数据都是各部门的KPI。

但是在实践中,绩效考评让不少公司都栽了跟头。比如日本索尼公司的一位前高管就认为,是绩效考评害了索尼。没上绩效考评的时候,索尼本来好好的;一上绩效考评,公司业绩一落千丈。

后来,谷歌等硅谷企业开始推行一种新的考评体系,叫做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

对于一些私营企业来说,别说OKR了,甚至连KPI都只是一个摆设,这样的企业经营状况一定好不了那里去,如果连最起码的考核都是没有,谈什么持续经营,我就认识这么顽固不化的老板。

这个老板如果你说他不能持续经营,他肯定会不服,因为他的企业从起初几个人的加工作坊到现在几十人的加工厂,所以一定是在成长,如果你问他赚了多少钱,他肯定会说赚了满车间的机器。

其实在大部分眼里,这个老板的加工厂没有流程,更别谈什么KPI了,甚至连一个简单的产品QC都没有,当有人提出招聘QC时,老板立马说招QC都是浪费钱的职位, 产品质量都是生产出来,而不是检出来的。

听到这里老板说出来的话好像挺有觉悟的,确实是这个道理:质量是制造出来,而不是检出来的,但是在 “零缺陷”只是一个目标而已 。

实际按照目前的制造水平根本做不到,那么生产出来的不良品还是要通过QC检验拦截,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

无论是KPI还是OKR,任何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制定符合自己的考核体系,一旦有目标才能更有的向前发展,所以目标管理是企业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说到定义目标,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肯定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但是德鲁克认为,这样的回答不仅不对,还会对企业造成误导。

在传统商人眼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是“低买高卖”,作为商人只能被动的顺应经济形势,而无力创造或者改变经济条件。

但是现在不一样,市场并不是天然存在,而是需要努力去开拓,所以企业必须积极主动的塑造经济环境,想尽办法突破既有的条件限制,不断去创造需要、开拓市场。

所以单纯强调“利润最大化”,就已经模糊了现代企业与传统商人之间的区别。

德鲁克提出,企业的根本目标有且只有一个,就是创造客户。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最终指向创造客户这个目标。

比如德鲁克举的一个例子

西尔斯公司(经营零售业)的创始人叫做理查德·西尔斯,这是一名典型的传统商人。

他凭着敏锐的嗅觉,大批买进亏本处理的廉价商品,然后通过密集的广告攻势向农民兜售,赚了很多钱。这时候的西尔斯公司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

但是西尔斯的继任者——罗森沃尔德改变了西尔斯公司。

当时西尔斯公司发现,美国农民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消费群体,虽然个体购买力不高,但整体购买力不容小觑。不过,他们分散在偏僻的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年到头难得进城采购一次。

西尔斯公司要怎样改变之前零敲碎打的销售模式,把农民群体发展成自己的长期客户呢?

对此,罗森沃尔德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渠道——邮购商品。

西尔斯公司向农民家庭定期寄送邮购商品目录,目录上的商品经过精心规划,专门针对农民家庭的需求,以农民能够接受的心理价位进行销售。

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农民没有条件在事前检验商品,事后的消费者维权也很困难,西尔斯公司率先推出了“无理由退货”的销售政策。

此外,为了能快速出货,西尔斯公司建立了效率极高的分拣工厂,能在接到订单后的15分钟之内将商品分拣完毕,平均每天要寄出10万件订单。

这种开拓性的举措,让西尔斯公司很快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60%的美国人都是它的客户。美国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家电,甚至是全套住房建材,农民只需要自行组装,就可以盖起一栋漂亮的小别墅。

其实,美国农民早在100年前就享受到了送货上门、无理由退货的高质量网购服务,只不过到货速度慢一点而已。

西尔斯公司的例子充分说明了,企业必须用开拓性的活动来突破限制条件,创造市场和客户,这是企业与传统商人的最大区别,也是企业的根本目标所在。

德鲁克想强调的是,企业的具体目标实际上是多维度的,必须合理分配资源,关注每个关键领域的表现。

这就好比飞行员在驾驶时,必须同时关注多个仪表盘,如高度表、空速表、地平仪等等,才能确保飞行安全。如果只看一个数据,那是非常危险的。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获利能力不是唯一目标,利润只能说看出企业运转是否正常的指标,其次,足够的利润可以抵御风险的最好手段。

所以,企业的目标,是获得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最小利润”,而不是一味追求最大利润。

对于企业来说,“创造客户”本质上是一种长期思维,首先要兼顾各个关键领域目标,然后在时间维度上,要兼顾短期与长期目标,这样才能超越经济周期,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

综上所述,企业制定目标不能把利润作为唯一参照,必须考虑企业创造客户和开拓市场作为目标进行管理,从而让企业实现永续经营的目的。

企业的目标是建立在个人的目标基础之上,确保分解到个人的目标,然后汇聚到企业共同目标上来。

举个例子

三个石匠的故事。有人分别问了三个石匠,你们正在干什么。

第一个石匠说,我在养家糊口。

第二个石匠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儿。

第三个石匠仰望天空,自豪地说,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如果用目标管理的角度来看。第一个和第二个石匠都有自己的目标,而且第二个石匠的目标还很高,要做全国最好的手艺活儿。

在个人目标的指引下,第一个石匠很有可能磨洋工,而第二石匠可能只顾打磨手艺,而忽略了工程的整体协作。只有第三个石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对建造大教堂这个整体目标做出贡献。也只有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

企业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应该是企业的整体目标,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成功,真正能做到这一点,才被称之为合格的管理者。

德鲁克指出,CEO至少担任三种角色:第一,思考者,负责企业长远战略;第二,行动者,负责企业的实际运营;第三,抛头露面的人,负责代表企业对外沟通。

其实,这三种角色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由3个人组成的一个团队来负责完成的目标。

总结一下,目标管理的第一步,是确保每个人的个人目标,汇聚到企业的共同目标上来。公司的最高领导应该是一个团队而不是个人。

目标制定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执行,就是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去实现目标。

德鲁克认为,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是人的内在需求。哪怕是在操作一线的员工,都有追求高绩效的动力。

同时,要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掌控感。只要让员工掌控自己的工作,他们就能实现高绩效。为企业创造价值。

举个例子

IBM公司原来是生产办公设备的。

这些设备都非常精密,对一线工人的操作要求很高,但当时IBM仍然采用的是计件工资。

工人为了追求速度,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如果只靠最后的质检环节来把关,效率会很低。最理想的情况,是让工人在生产线上就把好质量关。

当时的IBM老板老沃森决定,取消计件工资制,让一线工人和职业经理人一样,领取固定薪水。

同时强调,没有“标准产量”这回事,每个工人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在领班的协助下,规划对自己最有效、能创造最大产出的工作流程和速度。

当时有人担心,如果不计件,又没有“标准产量”限制,工人们难道不会磨洋工吗?

结果恰恰相反。在新的工作流程下,不但产品质量提高了,工人的产量也持续攀升。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通过来进一步分析发现IBM的做法,和之前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相似。

具体办法是:首先,把复杂的生产过程拆分成一个个简单环节;

然后,通过反复试验,找出每个生产环节最有效率的操作方式,把这种操作方式规定为“标准动作”;

最后,专业化分工,每个工人只负责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两个操作动作。

德鲁克高度肯定科学管理的成就。

他认为,科学管理是美国对西方思想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而且据他估计,科学管理把工人的劳动效率提升了50倍。

不管是体力劳动者,还是管理人员或者专业人士,都可以通过分解步骤、优化步骤来提升自己的工作绩效。同时一个人的工作必须拥有最低程度的完整性,他才会感觉到工作的意义,否则工作就只是强制劳动。比如,让一个工人组装一个完整的轮胎,就比让他只拧一颗螺丝,要好得多。

同样地,科学管理强调计划的重要性,认为计划得越周全,后面的执行就越有效。

但是,科学管理的计划和执行是分开的。管理人员负责制定计划、指派任务,而一线工人执行就好了,他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用知道工厂的整体目标是什么。这当然也就剥夺了工人对工作的自主权和工作的意义。工人们之所以强烈抵制科学管理,原因就在这儿,而并不是人们以为的工人想偷懒。

同样的道理,IBM也把生产分解为尽量简单的作业步骤,每个步骤也规定了标准动作。

但它训练每位工人都能够兼顾多项作业,并且需要在作业中用到一定的判断能力。这本来比只动手不动脑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但没想到,工人的效率和工作自豪感都大大提升。

还有一次,IBM研发了一款新型计算机,由于工期太紧,工程设计还没最终完成就必须开工,最后的设计图纸是由工程师、领班和工人在生产线上共同完成的。由于参与了产品设计,工人们都非常自豪,这款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后来IBM把这个经验制度化,每次推出新产品,都让工人参与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的规划,效果非常好。

而类似KPI这样的绩效考评,也是犯了科学管理同样的错,把计划和执行过程分离了。

先由上面定了总体业绩,然后自上而下地强行摊派业绩,下级部门肯定会消极抵制,或者想法设法钻空子。对各级管理者来说,他必须自己思考目标、自己制定目标,他才会真正对自己的目标负责,去不折不扣地执行。

其实,如何行动目标,简单的概述就是让员工自己思考目标,自己设定目标,实现自我管理。只要当员工拥有充分的工作自主权,才能够实现高绩效。

无论是企业想要基业长青,还是员工想要长期生存,把个人目标融入到企业目标中,实现价值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

那么挖掘员工的潜能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员工拥有工作自主权,自行设定目标,实现自我管理。

德鲁克说,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代表了真正的自由,合法的自由。也可以说:实现了目标管理的企业,才是真正的“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最后,希望所有的管理者看完本文之后,对目标管理有一个不同的概念,在企业管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干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