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为什么没上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30

《大象席地而坐》这部长达四个小时的电影仅仅是根据一篇短篇小说改拍而成。获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奖、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奖以及豆瓣电影网友2018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的肯定。然而这部从原著小说一个人的故事扩展到4个人的遭遇,更加沉重真实,也更加深刻的文艺电影却迟迟未能在国内上映。

«大象席地而坐»迟迟未能上映的原因,首要原因大概是因为剪辑问题造成的无法过审以及票房的考虑,导演拿生命换的片子进行剪辑免不了饱受争议,,操刀手也是难办,何况是观众并不怎么买帐的“文艺片”,影片长达四个小时,对于观众而言这个片长是在不算友好,就排片问题想必很多影院都不会考虑。想想某墨看个«地久天长»都得跑临县只因自家县城没排片的绝望,就知道影院多么不待见文艺片了,说白了收入不可观。

还有就是影片的价值观的问题,影片呈现了比较丧的局面,可能是因为影片太过真实,满满充斥着绝望,尽管每个人看到的有所不同,但是满洲城没有大象,一切皆是虚妄。这并不符合主流思想。加之影片上映之前导演就自缢身亡的消息,难免让人产生各种猜测。

说到导演着实可惜,导演胡波被视为华语文坛头角的黑马,用自己的笔书写着冷漠荒诞城市中令人窒息的生活。而就在生活似乎逐见起色的时候,2017年10月12日他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选择在北京的家中自缢。«大象席地而坐»既是导演胡波的处女座也是导演的遗作。

据说:满州里动物园有一头大象,每天坐在那里,那是因为腿被人打断了,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席地而坐,坐下的却是悲哀。影片讲述了互相伤害的故事。通过四个人物它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就是互相伤害。王小帅在《大裂》的序言里把胡波称为“离队少年”。胡波在《大象席地而坐》里展现出来的,恰恰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真实看法。

《大象席地而坐》里的主要角色宛若展望了导演胡波的一生,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可惜现实中他连青年都没熬过,影片中有两次自杀不知算不算是胡波的彩排,一次是于城的朋友撞破于城与自己爱人偷情为自我欺骗被自己撞穿而自杀,一次是韦布的同学在开枪击伤于城,获得了平生从未获得过的他人的“恐惧”后,自我欺骗被自己成全后而自杀。

影片的结尾,王金说的那句话“你能去任何地方,可以去,到了就会发现,没什么不一样的”是影片的点睛之笔,这应该就是是导演胡波的价值观。人生的幻灭、失望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