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

如题所述

一、自我介绍

       答主自告奋勇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是一名20级的考研党,本科所学是金融,也是在南审就读的。其实当时考研院校的第一选择是某211院校,但后期由于一些个人原因调整了自己的选择,一方面想留在南京,另一方面又是自己母校,最终考取了南京审计大学应用经济学研究生。



        我整体上是从2019年3月初开始复习,整个复习长度大概有9个月。我的整体风格就是不会局限于一本书一位老师,只会选择适合我的且我能听下去的老师,所以会出现拿着这个老师的参考书却看另一位老师课的现象。我当时的考研成绩分数分别是专业课120、数学111、政治66、英语59。我个人放在专业课和数学上的精力比较多,大家可以选择性参考。虽然我总分不高,但也算一个学渣渣的逆袭,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资料获得渠道

      纸质版我都是通过购物软件买的,有些是预售会便宜一点。但后来我听说好多人都是趁着大型促销活动买的,可能会更便宜一些。公共课的网课资源都是从公众号找的免费资源,大家可以去搜一下。一般回复公共课课程或者老师的名字,就会给出相应的链接。专业课的话因为之前有上过课程,我基础的课就是看着书和郑炳老师的课(某站上都有)。 模考会有专门的答题卡,到时候可以准备一些,方便锻炼自己的手感,同时确定适合的笔。

二、备考经验

(一)专业课

1、书籍: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

             历年真题可以在学校官方网站找到。

            相关辅导资料:

2、专业课复习规划时间

第一阶段复习(3-6月)

        刚开始这个阶段,一定得把基础打牢。先整理每本书的目录大纲,可以阅读引论部分,看看这本书内在的逻辑,根据这个逻辑线去学习知识点,不理解的需要反复学习。尽可能地阅读和理解书上所有知识点(每年考试总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题目),根据每一章节的大标题和小标题能够知道本章的逻辑(标题就相当于是在分类知识点了),一定要耐心认真阅读每个文字,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经济学中的图画很多,这点一定要非常重视,要搞清楚每个图像的推导,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图才不会混淆和困难,作图的时候可以用专门的本子记录,作图需要反复练习。对于计算题,刚开始可以先做做课后的习题,后期开始做真题和模拟题。简答题和概念对比性质差不多,在看书的时候,就要注重知识点的类似点,有时候书里会对于两个语义相近的概念进行区分,有时候只是会分别讲解,需要自己有归纳分类的意识。

        对于书中的“小”知识点和有的看起来很复杂很长篇大论的知识点也不要遗漏,前期时间足够,能阅读能理解的尽量去做。

第二阶段复习(7-10月):

       这个阶段可能差不多把前面学习的知识点忘记了,这个时候需要重新捡起来,只是速度要加快,按照第一阶段的步骤进行同样的学习,尽量多地理解知识点。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先看着目录能够回忆起每一章的知识点的串联,结合辅导材料着重背诵重点部分,附加“小”和“复杂”的知识点,作图需要动手反复实践。根据,记忆曲线背诵,反复记忆,可以背诵2-3遍专业课。

第三阶段复习(11-12月):

      开始真题和模拟题的演练和背诵,可以根据这两个资料看出反复出现的考点,对于这些考点一定是要记住的,做到滚瓜烂熟。除此之外,容易遗漏的知识点也要尽量去背,在之前阶段理解的基础上,有印象总比一无所知好。当然有一些做大题的小技巧,我大题喜欢总分的结构,并且按每一条列举出来更好,防染

(二)英语

       不得不说,我的英语最后考试看着只考了59,分数属于很低的情况。但实际上我基础很一般的,大学英语考级一直没考过,英语从大一开始就是我的一门硬伤。所以我在英语这门上花费了很大精力,预期是60分,能有59也算是达成了一小部分目标。

1.单词(3月-考前全程)

       刚开始准备时,我主要是使用恋练有词这本书,并且跟着对应的课程,每天早上背1小时单词,下午或者晚上听这本书对应的课程。后期开始刷真题我就拿着真题中不会的单词抄录出来背诵。考研需要的单词量是很大的,因此要一直背诵防止忘记。

   

2. 阅读(5月-考前)

       阅读一直是我复习的大头,我没有使用什么别的参考书,我觉得唯一接近考试的就是真题,我考的是英语一,所以刚开始我就用英语二的历年真题,每天做一篇,然后看真题详解的视频(我主要是以唐迟的阅读讲解为主),一方面学习阅读做题方法,另一方面将生词、短语和固定搭配摘抄出来进行背诵,一篇大概需要2天。再将英二的题刷完后我就将英一的留下5套用来模拟,其他的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复习。因为会忘记,所以我真题会重新刷题,后期就一天2-3篇的样子。我买的就是最简单的模拟卷子。

3. 作文+完型+翻译+新题型(11月-考前)

       作文、完型、翻译和新题型我都是在进入11月开始复习的,但其实我觉得这四个放在一起可能会有点不够,建议可以早点开始作文。整个阶段,我每天必定复习的是作文,然后完型、翻译和新题型穿插一天一种类型的复习。

      作文我主要是看潘赟的9步搞定考研作文,我全程观看她的九部法视频对我的文章进行撰写、修改和提升。同时结合王江涛的英语必背素材来进行考研英语作文的复习。作文我整个过程都是用答题卡写的,锻炼自己的手感和练字。


       完型、翻译和新题型主要是看网课。翻译我主要是跟着唐静老师的课程,先看方法论做好笔记,并且参考方法论练习1篇翻译,整理翻译思路同时扩宽自己的词汇量。完型和新题型也是,完型是看易熙人老师,新题型是刘琦老师。

(三)政治

     政治我开始的相对比较晚,是从7月暑假才开始看的,一共进行了两轮。参考书全程用的肖秀荣的资料,从1000题到肖四肖八。我的课程是听徐涛老师的基础课和腿姐的技巧课。因为是政治,每年都会变,所以还是建议使用当年的书籍和课程。

第一阶段复习(7月-9月):

       我从暑假才开始真正进入第一阶段复习,基础班我就听徐涛老师的课,老师的课很通俗易懂,而且老师也很可爱,听的很有趣。我感觉每次学习政治也算是比较放松的时间。第一轮我一般就是,用知识精讲听课做笔记,然后做1000题,第一轮复习的很慢,一般在其他三门完成的情况或今天状态不太好的情况下抽时间看视频。

第二阶段复习(10月-考前):

       开始重刷1000题,同时开始听腿姐的技巧课,买了腿姐的背诵手册就开始背了。后面拿到肖四肖八就开始狂背。

       总之我个人在政治上花费的功夫跟其他三门相比其实并不算太多,当然最后成绩也只有66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把时间都用在其他三门上了,所以这个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

(四)数学

       我的数学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在数学上花费的时间也算是很多的。数三从3月份开始,从高数、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系统地复习进行了两轮,最后真题的刷题也至少过了2遍。我个人用书也比较宽泛,不特定于某一个特定的老师,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

第一阶段复习(3月-6月中旬)

      主要是以听课和复习基础知识为主,听的是汤家凤老师的基础班。整个过程我花费大概3个月左右的时间。我的步骤一般是一章先听课记笔记,然后重新做一遍笔记上的例题,最后再结合参考书把参考书上的例题和基础部分的练习题做一遍,一般一章需要2-3天左右的样子。

高数的参考资料是李正元老师的全书,我只看高数部分。线性代数是李永乐老师的书,概率论则是曹显兵老师的书。

 

       这些都是我在准备开始之前查阅各种经验帖,在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的,大家在选择参考书的时候建议不要盲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注意:我个人认为基础阶段很重要,无论你使用的是谁的参考书和课程,都要多动笔练习,把考点最基础的问题搞懂,数学最重要的还是多练。

第二阶段复习(7月-9月上旬):

        这一阶段我就结合自己的笔记和第一轮复习的参考书,再过一遍的基础上加上了接力题典1800的第一二部分。这一部分侧重于练习,所以基础过的很快。当时暑假留校了,所以从7月份开始,大概在9月份上旬这一轮就复习完了。



        第二阶段我对于课程的依赖性很少,一般是在自己不太能理解不太懂的部分,针对性地找老师的课来听。我会多找几位老师的来听,张宇、李永乐、曹显兵等等。

第三阶段复习(9月中旬到考前):

       这一阶段就是疯狂做题,结合接力题典1800和历年真题开始狂刷题,一般两天一张卷子,一天模考,一天复盘。还会找各种模拟题,之前的错题,死磕不下来的难题。真题我主要是买了简单的卷子和张宇老师的真题解析。到考前大概20天左右的样子就不再做新的模拟题了,而是拿出错题不断重复复习知识点。

三、写在最后

(一)关于报班

       当时因为学校还有课程没有上完,我自己也是比较喜欢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所以我没有报那种考研机构的班,就自己找课看。当然如果你个人认为自己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或者想要那种班上一起学习的氛围的,可以报班。还是那句话,每一位考研老师的风格不一样,自己的基础也不一样,所以你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别人都选的。

(二)考场

      不得不说,心态真的很重要。在考场上一定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不慌不过度紧张。提前定好酒店,早一点准备好考场需要的东西,在考场上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慌,不要影响下一场考试。答主当时信心慢慢的去考场,结果因为粗心将数学答题卡一个10分大题写错位置,导致整个都很慌张,甚至影响到了下午的专业课,还好最后上岸了。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千万不能慌张。

(三)备考心得

     就算是已经过去了2年,回想起来考研那段时间还是觉得很耗费心神,尤其最近几年报考人数增加、学校整体缩招的情况下,只会更难。我并没有劝退大家的意思,只是觉得一旦你下定决心要去考研,你就要有这个心理准备,痛苦和煎熬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都会过去的。你要做的就是放平心态,按照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偶尔遇到难题或者emo的时候,就去散散步、做做运动或者去看场电影,不要太担心会拖慢进度,让自己整体放松下来,劳逸结合会比较好。我觉得我考研的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每天晚上吃完饭会绕着学校的湖泊散一会儿步。

      当然,在考研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比自己进度快、复习好的同学,心里会变得更加焦虑。其实,不同人有不同的目标和学习方法,你可以向他们学习好的方法,但不能对比,专注于自己,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很喜欢八个字,“低头赶路敬事如仪”,我觉得这是考研最好的状态。

      最后的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早日上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0
南京审计大学应用经济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和(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和(811)西方经济学
参考书目为:
1. 高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的《高等数学》(上、下册)(绿色封皮)
2.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的《线性代数》(紫色封皮)
3. 概率:浙江大学编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蓝色封皮)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专业课:
第一遍看课本:
我看书看得特别慢,一天只能看一章。我第一遍看的时候每一章带的功课是:看一遍课本,然后自己的思路列一个大体的逻辑顺序。按照所列的逻辑顺序整理笔记,将书上重要的东西摘抄下来(因为我觉得课本很多都是废话,而且我觉得摘抄可以加深你的理解,因为在抄的时候会跟着思考。而且课本太多太厚,后期没这么多时间看。后期看你自己记得东西速度会快许多)做课后习题的时候,这样可以帮助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毕竟自己做笔记还是不够完整的,借鉴他人的是必要的。
第二遍看课本:
先看笔记,在心里大概回想本章的知识点。然后再去看课本,看看有没有以前漏看的知识点,然后把漏掉的知识点再记录进笔记本,然后去写习题集,微观习题集是一章一章与课本对应,可以很好的和课本吻合。宏观不是完全对应,都没有解析,第一遍看不懂得先放着,等到第二遍写的时候会好很多,在写题时将觉得好的知识点搬到笔记本上。
第三遍做习题:
现在再把课后习题再写一遍,课后习题是有参考答案的,做完自己核对一遍,看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复习整理的笔记,笔记节省了很多时间(因为笔记已经浓缩了书本和习题的东西,就不要再花时间去看书了,因为书上有很多废话再看一次课本很费时间)
写真题
真题很重要,今年我们考的试卷出了好多以前考过的原题。所以真题要重视!!真题答案除了看资料外,我还通过自己整理一份浓缩笔记(精华),看着以前的笔记,找出真题答案,简要的用几句话或几个公式记下每章对你来说的重点,这样对应的重点就牢记在心了。
建议大家加一些经济学相关的群,我加过一个经济学答疑群,每天晚上从自习室出来回寝室以后都会翻一下群里提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答的,也很有帮助。平时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也可以拿进去问。还有11月以后,群里会有人模拟题拼单,我也跟同学拼过几次,感觉那些模拟题质量还是挺高的,建议大家做一做。
最后,面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面试中,除专业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外,导师们也非常看重考生的一些非学术的综合素质,比如不希望考生以过分虚假、华丽的方式来掩饰缺陷,尤其是涉及专业的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考生在面试中不可太花哨,不可过分讲究技巧,要给老师留下认真、踏实的好印象。面试过程中一些基本的礼仪问题也要注意。比如正在面试的考生手机铃声突然响起,不但让考生尴尬,也容易给面试老师留下不好印象,甚至可能影响成绩。
考研是一个非常费神费力的过程,但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坚持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放弃很多,每天早上天没亮就起床,每天晚上十一二点才能睡觉,躺在床上后背都是疼的,脖子始终都是僵硬的,但是,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累的时候就会思考为什么选择考研,不断的激励自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0-20
第一阶段是要很细致的慢慢看书,根据大纲把基础知识都看一遍,千万别嫌慢,也别先麻烦。第二阶段题海战术准备一个错题本,记录别人在学习数学时的好方法、在做题时的好方法以及我在接下来做题时出现错误。隔一天做一套题,做完就检查,把错题和没把握的题记在错题本上,争取当天就消化,不拖到第二天。最后一个阶段是冲刺阶段。这段时间也是容易让人产生心浮气躁的情绪和想放弃的心理,这段时间一定要坚持住,坚持下来,离曙光就不远了。最后是查漏补缺的时间,还可以做做模拟试题,练练手,千万别让自己手生。
第3个回答  2022-10-20
复试准备建议,准备一个简洁的自我介绍,2分钟左右,讲清楚自己的优势,参与过哪些项目并得到过哪些专业方面的奖项。练习英语口语,这个建议找人帮助练习,进行对话模拟之类的。后面专业问答的随机性就非常大了,不存在单单指向哪一个重点范围,建议还是把参考书上的所有知识点掌握于心,并且整理一下本科期间所做的实验和实习内容,应对应用题。基本与专业课范围一致,无论学硕和专硕都是GIS综合和遥感综合,多为简答题和实际应用分析题。复试流程包括了自我介绍,英语考核(听说和翻译),简答题和老师提问,大约每人20分钟左右。
第4个回答  2022-10-20
首先学好自己的专业课至少保证不挂科,当然优秀更好,其次多刷刷题嘛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高分率,英语至少要过四六级,平时多记单词丰富词汇量,语法知识学好英语就不会有大问题了,不仅课本上的知识要学好,平时也可以多搜集网上资料丰富自己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