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河里抓的,好像是淡水水母,求高手指点一二。

如题所述

桃花水母,也被称作“桃花鱼”或“降落伞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生物,它们在早春桃花盛开的季节最为常见,因此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常被称作“桃花鱼”。这种称呼并非偶然,古人已经认识到桃花水母并非鱼类,而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因其出现在桃花盛开之时而得名。这种对生物的认识在当时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成就。桃花水母身体透明,如小伞般在水中漂浮,无头无尾,呈圆形,身体周边长满触角,中间有五个类似桃花的触角状物体。它们在水中上下移动,犹如空中缓缓升降的降落伞,优雅动人。
桃花水母是一种濒临绝迹的古老生物,拥有至少6亿年的生存历史,是地球上最低等级的生物之一。由于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且难以制成标本,它们的存在珍贵度可与大熊猫媲美,两种种类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桃花水母身体仅由两层细胞构成,内部有一个消化腔,属于腔肠动物。它们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伞体、触手和其他部分。伞体通过收缩和舒张进行游动,触手用于控制运动方向并捕捉猎物,其他部分包括生殖器、缘膜、消化系统和平衡囊等。桃花水母的口位于伞体下方,通过管子与外界相连,用于进食和排泄。它们的伞缘有一水平缘膜,这是水螅水母的共同特征。
桃花水母的触手数量在280至444条之间,分为三级,主幅触手较长,数量为4条,二级触手数量为20至29条,三级触手数量为256至412条。在水中下沉时,触手向上伸展;而在上升或向某一方向移动时,触手远端会逆向弯曲。
在清澈的水面上,成千上万的桃花水母如硬币般大小,翩翩起舞;晨光洒落时,它们浮到水面享受阳光;秋风拂过,它们又慢悠悠地躲藏在绿意盎然的水草之中。桃花水母静静地悬浮,宛如水中飘落的桃花瓣。它们无头无尾,晶莹剔透,柔软如丝,在水中张缩飘荡,宛如空中缓缓升降的降落伞,在清澈的水潭中显得异常优美。
桃花水母的繁殖方式是通过有性和无性生殖交替进行。它们在早春以成熟的水母体出现,有雌雄之分。雌性触手细长,向上伸展;雄性触手短粗,向下垂。雌雄生殖细胞排入水中,受精后发育成微小的浮游幼虫,幼虫一端接触外物固着,发育成极小的树枝状水螅体。水螅体能够度过酷热和严寒的天气,待到春天以出芽生殖产生水母体。水母体成熟后,再次进行有性生殖。
桃花水母对环境的要求极高,一旦离开水母阶段,对环境和水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它们最佳的生活环境是无污染、人为痕迹少的弱酸性水质,水温不得高于35摄氏度。如果水质受到污染,它们可能在数日内灭绝。当环境适宜时,螅状体自然分离出水母;环境不利时,螅状体便长期吸附于水下或岩石缝中世代生存。
在我国,对桃花水母的研究起步较晚,导致这一珍稀物种被遗漏在保护物种之外,错过了许多保护良机。近年来,在湖北秭归、四川泸州张坝等地发现的桃花水母,对渴望研究它们的中外专家学者来说,无异于一场春雷。但是,秭归桃花水母因三峡水库蓄水而面临失去家园的威胁,在中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秭归桃花水母开始“移居”北京。中科院院士、原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宋大祥认为,秭归桃花水母异地繁殖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因此他们只能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今年3月30日,宋大祥院士在结束对泸州张坝桃花水母的实地考察后指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张坝水母生存环境已十分脆弱。对此,泸州市政府已决定投入巨资进行保护。
发现桃花水母的地区,应成立专门的管护队伍,对其所在地进行定点巡查,在其出现的高峰期实行专人看护,劝阻打捞者。因此,桃花水母的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