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榜眼

如题所述

1、秀才
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也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举人才,这一做法被称为察举。元封四年,命公卿、诸州每年各举荐一名茂才,即优秀的人才。东汉为避光武帝名讳,改称秀才。三国曹魏时沿袭察举,复称秀才。南北朝时,举荐秀才尤为重视。隋代始行科举制,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后废秀才科,秀才遂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宋代为士子和应举者的统称。明代曾一度采用荐举之法,亦有举秀才。明清时期,秀才亦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生员。
2、举人
举人原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
3、贡士
贡士是中国古代中央一级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原指古诸侯推荐给天子的士。汉指郡国荐举的孝廉。《后汉书·左雄传》:“郡国考廉,古之贡士。”此称始见于《礼记·射义》:“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唐、宋时,以州(府)、县科举考试(乡贡、乡举)中试者称乡贡士。
4、进士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5、状元
状元是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简介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6、榜眼
榜眼是科举时代对殿试第二名的美称,其名始于北宋初,当时殿试录取的第二、三名,皆称为榜眼。后第三名称“探花”,榜眼专指第二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