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人与时代脱节了吗?

如题所述

经常听爸妈和家里的老人讲他们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过年,感觉那时候的春节,比现在的有意思多了~

腊月二十七除尘

传统民俗中,这一天是要打扫房间,洗衣洗澡去晦气的,全家干干净净的等待新年的到来。老北京就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语。

腊月二十八贴花花

这一天要把春联、窗花、年画都张贴出来,寓意是辟邪,压伏邪气。

腊月二十九祭祖

中国人对祖先的尊重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到了这一天,一大早就会上坟请祖,全家人按辈分依次排开,为祖先上椒酒,行跪拜礼。

腊月三十除夕守岁

这一天,全家聚到一起守岁,守岁的年夜饭要慢慢吃,一般从黄昏时分就入席,很多人家都是吃到深夜的,不论男女老少,终夜不眠,一起等待新年的到来,“守岁”寓意着为新年祈福,全家和睦,团团圆圆。

正月初一早起

虽然除夕夜大家睡得晚,但是正月初一必须早起,象征着一年里阖家都会辛勤劳作,而且要放开门炮仗,喜气洋洋。还有流行至今的拜年,亲朋好友之间互相上门问候,一起吃饭,还要给小孩子压岁钱,热闹非常。

虽然现在的人生活都很忙碌,辛苦一年,过年这几天只想清净的休息一下,但是中华民族自古留下的传统习俗,希望我们都不要丢掉,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过年,才最有年味儿!

百家号年味征文专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6

左手托着一支长约一米的水烟筒,右手,将一小摄烟丝或者掰掉了过滤嘴的香烟按在烟嘴上点着火,嘴巴贴着水烟筒上端筒口,啪啪嗒嗒,咕咕嘟嘟地吸着烟,吸一阵,抬起头,吐出一缕乳白色的烟雾,惬意、满足。

老文山人可以家徒四壁,可以身无长物,一无所有,但家中不能没有一支漂亮的水烟筒。每家每户,每店每铺,每个单位的办公室,总要有支水烟筒。探亲访友,话不急着说,事不急着提,主人第一时间递上水烟筒。

肯定有很多小娃像我小时候一样,趁大人不在,把头伸到烟筒里也想试一试“咕噜咕噜”的声音。

腊烟杆

将一小撮辣烟丝插入辣烟杆,点上火,口含另一端深吸气,烟丝卷着火处红光忽闪,鼻孔、嘴角一股股白色烟雾便喷涌而出,浓烈呛鼻的烟雾,在眼前缭绕飘散。

烟丝的选择颇有讲究,众多的烟丝,只要摆在行家面前,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马上就能够知道烟丝的优劣。

以前我爷爷很喜欢抽腊烟,老远就能闻到腊烟呛鼻的味道,实在闻不习惯。后来有一次被父母骂到哭,爷爷布满老茧的手帮我擦眼泪,闻到手上的腊烟味时却觉得很温暖。

烤茶

先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边或火盆上,把陶罐烤热后,放入茶叶,然后不断抖动小陶罐,使茶叶在罐内慢慢膨胀变黄,待茶香四溢时,将沸水冲入陶罐内,此时"磁"的一声,陶罐内泡沫沸涌,茶香飘溢。待泡沫散去后,再加入开水使其烧涨,即可饮用。

就像柴火饭与电饭煲煮出来的饭不可同日而语,真正的烤茶一定要用柴火慢慢煨烤,边烤边话家常。每家每户都会砌有一火塘或置一火盆。客人来了,宾主就围坐下,然后点火烧水烤茶,一边寒暄着,一边烤着茶。

鸟笼

遛鸟是旧时文山人的雅趣,现在去双桥花园,还有很多中老年人拎着鸟笼,互相比较着谁家的鸟叫声好听、鸟笼更精致。悠闲自在,嘴里还哼着小调儿,不时低头趣逗一番,引几声清脆的鸟叫。

遛鸟的人是起得最早的一拨。每天一清早,七花广场、双桥花园就已经有很多人在遛鸟了。不过养鸟的大都是从五十岁到八十岁的人,年轻人很少有养鸟的了。老文山人喜爱的物件还有很多,待小编慢慢道来,与你重新看看这些即将逝去的民俗文化。

第2个回答  2017-12-26

我知道,和别人相比,我的困惑可能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我仍然期待你的解答。

我和男友是大学同学,学生时期恋爱比较单纯,也没想太多物质方面的,虽然知道他家里条件好像不是很好,但是觉得这对我们的爱情也没影响。他算很有能力的那种人,念书的时候一直很积极的做各种兼职,赚来的钱足够他的生活费和学费,而且约会我很少要他出钱。

但是现在刚毕业,衣服、化妆品、房租、生活用品、柴米油盐之类的东西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虽然我的薪水和同学相比不算低,但是和工作几年的同事相比就少多了。每到月底都捉襟见肘的,又不好意思再和父母伸手要钱,逐渐发现生活里真的不能没有钱。

可是他还是在学校里的老样子,没找到正式工作,每个月忙活几份兼职就很满足了。虽然他几份兼职的工资比我现在多几百块,但是可能是我保守吧,总觉得兼职什么的都不是长久之计,随时都会失去这份收入。而且我的工作一直做下去经验多了收入也会增加,他的那些工作我实在看不出什么前途。

最近他和我说他不想找工作了,想这样做兼职,然后那之前攒的钱来做一点小生意。说实话,我要想嫁个做小生意的,何必找他。他要是志向是做小生意,又何必念大学。他说他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能有事情做、能糊口就好了,还指责我虚荣心太强(对他的工作和我日常装扮的消费)。但是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很高,以他现在的样子我们很难一起努力留在这里。他说无所谓,在哪个城市生活都不是问题,只要是觉得舒服,还说我们都不小了应该考虑结婚了,太晚生孩子不好。

最近我们为了这些事情(结婚和工作)吵了很多。他说我不够爱他,要不为什么不能接受裸婚。他奶奶就是这么嫁给他爷爷的,他妈妈嫁给他爸爸的时候也什么都没有。其实我妈妈嫁给我爸爸的时候,我爸爸家里也没什么钱,有的一些积蓄都是结婚后两个人共同努力存下的。而且工作不分贵贱,我这样看不起做小生意的人是不是不对?但是我总觉得什么都没有就结婚,接着又要面临生孩子,事业又不稳定,心里特别没底。

不知道我说清楚我的困惑没有,真的希望收到姐姐的回复!

回复

宝贝,裸婚这种事这几年媒体炒得很多,绝大多数人的态度无非两种:一种声音是:没钱没房怎么能结婚?另一种态度是:老一辈的人都裸婚也过得好好的一辈子,为什么我们不能?

先不说这两种态度到底谁对,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所谓的“老一辈”人的裸婚到底是“裸”到什么程度?

太往前的年代就不提了,常年战乱、自然灾害,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法解决温饱,所以待嫁的姑娘们根本没机会认识家境好的人。当然,那时候的女人嫁人也是要看条件的,身体好的(毕竟当时全国基本都是农民,男人是主要劳动力)、家里地多儿子少的(这样没人抢财产)、有养家糊口的技能的(比如会做木匠活什么的)。总之,裸婚在那个时代是唯一的选择。

到了我们的父辈,直接奔赴社会主义了。那个年代,农村土地和牲口、甚至住房是大队按人头分配的,城市里房子是单位分的、医疗费是单位负责报销的、粮油是按月发购物票的、孩子念书是免费的。如果你现在找到了个男人是公务员,医疗费、子女教育费全报销,每月发各种生活补贴、分房,他这已经接近中产了,根本就不叫裸婚!再说,当年的姑娘们也在努力找条件好的男人嫁,乡下的姑娘都希望嫁给城里的男人、城里的姑娘都希望嫁给大学生、干部子弟、党员、国营单位。如果一个男人的单位不是国营性质,而是集体性质的,他一样很难找到条件好的女朋友。

所以说,祖辈们的所谓“裸婚”是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如果你的男友拿着这种理论来教育现在你,这实在很可笑。结婚对男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享受有老婆给他生孩子、收拾房间、做饭、洗衣服、承担共同生活成本的同时,他想没想过自己在婚姻里要履行怎样相应的义务?在指望生个孩子给自己养老的同时,他又打算在孩子小的时候怎样来抚养他?

说到底,裸婚这种事只能女人来提出,男人提出的话作为我来说是完全无法接受的。女人可以为了爱这个男人,主动和这个男人一起吃苦;但是男人要求女人跟着自己过没有保障、不知道未来的生活,怎么看都很猥琐。

第3个回答  2017-12-26

传统竹编有很多种类,有工艺品也有生活用品等。竹编是一种手艺,无论是工艺品或生活日用品,都能看到编织者的心灵手巧。当然,工艺品比生活用品手艺高得多。随着社会的发展,轻工业的不断发展,塑料制品盛行,竹编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有些品种还有一定的空间。在农村中的一些日用品和劳作工具人们还喜欢使用竹编或竹制品。竹编或竹制品都带着时代的印记。其实,竹编也是一种文化,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资源,不同的工艺技巧和艺术设计,有不同的地方和风俗特色。竹编和藤编(藤制品)都曾兴盛一时,塑料制品盛行时代,人们用塑料带进行编织,这是对竹编或藤编的延伸,并在美化、实用性、多样化方面得到提升。不同年代的人,看到这些时代的标记,都会有一份情感和回忆。在街市上走过路过看到这些不起眼的东西,都会用心多看几眼:

老伯在村里晒场边存放建筑用旧料的棚架傍编竹蓝子。远处见到的水泥结构房屋在村里举目可见,虽然住得不豪华,但他们也不缺买塑料蓝子的几个钱。竹编蓝子结实耐用,他们喜欢使用,乐于编织。

有些人想用,但没材料或不懂编,没时间编。有需求就有市场,有手艺有时间的人就会编织拿到市场卖,也是一种生计。

市场的一角,竹编制品占有一席之地。

竹编种类很多

挑的、取暖的、盖东西的、筛东西的、坐的等等都有。

这些手艺掌握在中老年人的手里,年青人不屑去学这些科技含量和经济价值低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东西有一天会被历史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