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只要是三代旁系以外都可以结婚,那么古代同姓不婚是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因为当时的古代人有着很重的家族观念,他们认为一个姓氏就是一个家族,家族内的族人结婚,不合礼仪。而且古代人也知道同姓族之间结婚,后代有可能出现身体缺陷。所以古代人就不赞同同姓氏之间成亲。

现代生活中只要是超出三代旁系就可以结婚。但是在古代,从西周时期开始,人们就有意识地禁止同姓氏之间结婚,因为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发现同姓氏的结婚以后,后代会出现身体缺陷,或者是非常不健康的情况。所以大家族之间的结亲都是两个不同的姓氏

到了先秦以后,帝王就制定了有关法律,明文禁止同姓氏之间结婚,保证了后代不会有太多的缺陷出现。随着历史的变化更替,这条禁止同姓氏结婚的法律被一直延续下来,甚至有的朝代,还对这条法律加上了惩罚,一旦发现会有非常严厉的惩罚。

而且在古代,人们有着非常深的家族观念,他们认为同一个姓氏都有着同一位祖宗,这样算起来同一种姓氏的人都是亲戚关系。所以都会比较排斥同姓氏之间结婚。

而且在古代的历史事件中,也有着不少同姓氏家族的男子因为对同姓氏女子的爱恋,导致兄弟亲人之间反目成仇的故事。所以家族的长辈们为了防止这种事件的发生,就开始严令禁止近亲之间结婚。古代人对同姓之间结婚非常忌讳,认为不合礼仪,有违常理。所以在古代人们就不同意同姓之间结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4
同姓的话可能是一个家族的啊,所以就同姓不婚。
第2个回答  2019-11-24
因为古人担心同性结婚后会不能生育,或者是生出来的孩子有问题。
第3个回答  2019-11-24
那是古人知道近亲不可以结婚,结果容易生出畸形儿。
第4个回答  2019-11-24
按照《国语·晋语四》记载就说明了早在三千多年前,古代先民就知道了同姓近亲结婚会导致生下来的孩子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