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地图

如题所述

汉武帝继位后,在其前四十年(公元前140—前100)内不断向外扩展疆土。

北方疆域的开拓。 公元前127年汉将卫青出击匈奴,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还收复了河南地。

北边疆界达阴山以北。

置河西四郡。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击河西,匈奴休屠王降,设置酒泉郡。以后至公元前67年间陆续分置了张掖、敦煌、武威3郡,合称河西4部,连同公元前81年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又称河西5郡。

南方的扩展。公元前111年又平南越,以其地置南海、郁林、苍梧、合浦、交趾、 九真、日南、象8郡。次年又跨海于海南岛上置珠崖、儋耳2郡。 以上10郡包括今两广地区和越南北部,较秦时更为扩展。

扩展资料:

汉朝疆域:

1、国土范围

秦末天下大乱,中原战乱不休,致使河套为匈奴所据,南越、闽越、黔中等地相继独立,至汉初国土仅剩214万平方公里 。

到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开边拓土,于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置朔方郡、五原郡。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武威郡、酒泉郡,后又分出张掖郡、敦煌郡。

元鼎六年(前111年),攻灭南越国并进占海南岛,于该地设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又平西南夷设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

元封二年(前109年),吞并滇国置益州郡,将西南边境推至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

元封三年(前108年),灭亡卫满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自此奠定汉地基本范围。

太初三年(前102年),又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将北疆推进至戈壁沙漠一带。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在西域乌垒城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东汉相对西汉国土有所收缩,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将真番郡、临屯郡并入乐浪郡、玄菟郡 ,至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弃岭东地。

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放弃珠崖郡、儋耳郡而失去对海南的控制。

交州的日南郡象林县于汉顺帝永和二年(137年)被林邑割据独立。

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匈奴内附并被安置于河套,又于建武二十六年(50年)置匈奴中郎将监护南匈奴降部。

建武二十五年(49年)乌桓率众内属 ,内迁于北部诸郡之北,又置乌桓校尉监护乌桓并兼领鲜卑。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内附,以其地置永昌郡,西南得以扩充至缅甸北部;汉和帝永元六年(94年)彻底平定西域,西境抵海滨 。

后“及孝和晏驾,西域背畔”,直至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并于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平定西域诸国,然而乌孙及葱岭以西诸国已脱离汉廷的控制,自此“三绝三通”而终。

东汉末年,因海内虚耗、人口锐减,曹操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并将盘踞于河东的南匈奴分为五部,各设汉官司马兼领之 。

汉朝初期,刘邦封异姓王七人。但因各地叛乱不断遂而消清大部分异姓王,仅留长沙王吴芮。同时大封同姓诸侯,这些王国“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谮于天子”。

地方王国势力的强大导致中央政府所实际控制的区域萎缩。吕后时期,增加外戚诸侯王。到文帝时期又纷纷铲除,增加刘氏诸侯王。但是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已经对中央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文帝接受贾谊的建议,用分地的方法削弱诸侯的势力。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直接缩减王国的封地,引发诸侯王的强烈反弹,导致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但未几就宣告失败。景帝借此缩小各王国的辖地。

武帝时期则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位由嫡子即位,而余子皆分一县或一乡的土地。

因此王国不断缩小,汉郡不断扩大,加上边郡的开扩,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日益加强。同时,政府将大量面积较大郡予以分割。到平帝元始二年,共有郡国103个,辖县、侯国、邑、道等县级政区1587个。

蜀汉时期的领土范围大致为今四川、云贵、陕西旧汉中府及缅甸北部地区一带,虽然昭烈帝刘备曾经大举伐吴,诸葛亮、姜维屡次北伐,但终究未曾改变蜀汉的基本国土范围。

2、行政区划

州作为行政区,在西汉武帝时萌芽,到东汉末年正式成型。自元封五年,始在郡之上设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

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东汉末年,地方多事。中平五年,朝廷选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军民  。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至此,中国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十三个州为:司隶(治洛阳)、徐州(治剡县)、青州(治临淄)、豫州(治谯县)、冀州(治高邑)、并州(治晋阳)、幽州(治蓟县)、兖州(治昌邑)、凉州(治陇县)、益州(治雒县)、荆州(治汉寿)、扬州(治历阳)和交州(治龙编)。

兴平元年(194年),又分雍州。则至汉亡,全国有十四州。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汉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5

汉武帝继位后,在其前四十年(公元前140—前100)内不断向外扩展疆土。

北方疆域的开拓。 公元前127年汉将卫青出击匈奴,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还收复了河南地。

北边疆界达阴山以北。

置河西四郡。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击河西,匈奴休屠王降,设置酒泉郡。以后至公元前67年间陆续分置了张掖、敦煌、武威3郡,合称河西4部,连同公元前81年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又称河西5郡。

南方的扩展。公元前111年又平南越,以其地置南海、郁林、苍梧、合浦、交趾、 九真、日南、象8郡。次年又跨海于海南岛上置珠崖、儋耳2郡。 以上10郡包括今两广地区和越南北部,较秦时更为扩展。

扩展资料:

秦末天下大乱,中原战乱不休,致使河套为匈奴所据,南越、闽越、黔中等地相继独立,至汉初国土仅剩214万平方公里。到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开边拓土,于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置朔方郡、五原郡。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武威郡、酒泉郡,后又分出张掖郡、敦煌郡。

元鼎六年(前111年),攻灭南越国并进占海南岛,于该地设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又平西南夷设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

元封二年(前109年),吞并滇国置益州郡,将西南边境推至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元封三年(前108年),灭亡卫满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自此奠定汉地基本范围。

太初三年(前102年),又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将北疆推进至戈壁沙漠一带。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在西域乌垒城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9

汉朝的领土构成了汉族人基本分布区域。也是中国古代扩张最大的时期。
汉(1400万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东面吞并了朝鲜,西面吞并了西域(新疆)。南面占领了海南岛。把中国周围凡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占领了。汉朝没有占领的地区,都不适合农耕文明。例如黑龙江流域的原始森林,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缅甸泰国台湾等。汉朝的领土构成了汉族人基本分布区域。也是中国古代扩张最大的时期。在两汉最顶盛的时代,由西汉武帝和后人西汉宣帝、东汉光武帝、东汉明帝打下了惊人的国土。现在朝鲜的几乎全部,越南的北方。大半的新疆,包括中亚相当大的土地都在汉的西域都护府范围中,还有全部的四川和云贵的大片土地,辽宁的全部土地也在汉治下,和吉林的一片土地,内蒙也有相当大的土地在汉的治内,估约国土为1040万平方公里。东汉后期出现严重缩水,失去了云贵和内蒙的土地,新疆北部的土地也丧实殆尽,国土应为890万平方公里。

第3个回答  2014-01-30

在楚汉战争中取胜的汉王刘邦建立汉朝,不久削除异姓诸侯,后又有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由于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得西汉前期国力薄弱,无暇顾及边防。河南地在秦汉之际复为匈奴所有[南越,闽越,黔中地区亦先后放弃。国土大幅减缩。文景之治后,到汉武帝时期,武功极盛,领土空前扩张。公元前127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云中、雁门二郡的北界也向外扩展。汉朝的北部疆界至此推到河套,阴山以北。前121年,汉将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酒泉郡。后又分割为张掖、敦煌、武威三郡。连同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合称河西五郡。前138年,东瓯王迫于闽越王的威胁,举国内迁到今江淮流域。前110年,汉军把闽越国收入版图。前111年,汉军平南越,又占有了海南岛,在该地设十郡。在西南地区,汉军征服了诸国,边界一度推移到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前108年汉军吞并了卫氏朝鲜,设置了东北四郡。边疆形势蔚为改观。并在汉宣帝神觉二年(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都督西域诸城邦。

新莽末期,疆域萎缩。在辽东地区撤消了真番、临屯二郡。在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并且放弃了海南岛与象郡。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后收复了新莽末年丢失的领土,并且有所扩张,东汉晚期,中原战乱不断。遂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河套、陕北、晋西北、河北北部地区在这个期间先后放弃。高句丽与林邑两国蚕食东北及南方国土。只有西南地区扩展至大盈江一带。

东汉

第4个回答  2019-02-24

东汉末年不是九州,应为十三州。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著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

东汉地图: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

由于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横行朝野,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而人民饱受此现象的苦果,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他们于是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者是黄巾之乱。

时代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著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私人武力的军阀,如曹操、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中央政府由于不修政事,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

地方豪强发展到后期,又逐渐分化为士族与寒门两个阵营。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占有了优势,也因此拥有垄断政府高层的实力,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