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的“捣乱”现象?

如题所述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一定的教学常规和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有序地进行,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之一。但是,孩子生性好玩、好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倾向,因此有时会在课堂中出现“捣乱”、甚至“恶作剧”等这样那样的“小插曲”。此时,教师的态度和观念就会显得格外重要。《小蜻蜓》这首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生动优美、惟妙惟肖。由于有了教学光盘中制作的歌曲MTV,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学会了歌曲。于是,我趁热打铁,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根据歌曲中的小蜻蜓形象,一起进行表演。随着柔和的音乐响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表演了起来。喜欢唱歌的同学很投入地用自己最动听的歌声演唱歌曲;喜欢跳舞的同学,则随着音乐展现出了或优美、或活泼的舞姿;喜欢画画的同学在黑板上或在自己的纸上描绘出可爱的小蜻蜓;喜欢打击乐的同学则选用乐器给歌曲伴奏;还有些可爱的“小蜻蜓”成群歇在凳子围成的“花丛”中伴唱咧。正当我为学生们的表现高兴,为自己教学过程设计的成功感到自豪时,忽然“嘭——嘭嘭”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入了大家的耳膜。“怎么回事?”我皱眉问道。“老师,王某某来捣乱了!”有学生忿忿地喊道。(王某某是他们班里最顽皮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还喜欢搞破坏,在我给这班上第一节音乐课时班主任就向我提醒过他。)我向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王某某扭着屁股,张牙舞爪地要往“花丛”边的同学堆里挤。我看了有些恼,想过去马上制止他,并批评他。这时,我想起曾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班级中一些顽皮、淘气的学生往往是自卑的、缺乏自信的孩子,他们是想以一些捣乱的行为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一观念提醒我,发火遏制是不明智的,也许我可以试着为王某某的“捣乱”行为找个理由。于是,我再看了他的动作,发觉很像狮子,我灵机一动,微笑着对他说:“王某某,你是在表演百兽之王狮子吗?”他以为我要批评他,便歪着脑袋,低着头不吭声了,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却偷偷地观察着我的反应。同学们都静静地注视着我们,看我怎么做。我笑着对那群跳舞的同学说:“小蜻蜓们,原来你们还请了狮王来做客啊!你们还请了哪些小动物呢?”同学们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眨着眼睛看着我,露出了疑惑的表情。“还有小蝴蝶!”有位胆大点的学生冒出一句。“请得很好啊!小蝴蝶的舞姿很优美,肯定能为我们的‘森林音乐会’增色添彩的!”我马上鼓励道。“还有小黄莺,它的歌声很动听!”又有学生接道,“还有小青蛙,它会跳舞!”“小猴会演奏乐器……”学生们纷纷加入进来了。课堂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兴致也上来了。他们依据自己的喜好,还操起了乐器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形象,结合进的了原先的歌曲当中。再看王某某,也不再乱叫乱搞了,跳得也是有模有样、有滋有味的。望着兴致勃勃的学生们,我突然有了个感触:这不是很好的二次创作吗?虽然和我原先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但是课堂教学本身就存在这许多机动、偶然的因素。看这情景,我想可以取名叫《森林音乐会》了。上完这堂课,我感触颇大,我想自己在教学设计时是绝对没有想到过,课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尾。无疑,学生们创造出的《森林音乐会》是课堂学习的升华,是想象力、表现力的极好体现。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当然,这要归功于那位“捣乱”的学生,还要归功于我为那位学生找了个恰当的理由。设想,如果没有他给我的启示,我就不会对学生提出那样的疑问;如果没有我对他的包容,而是严厉地责备,他肯定会有逆反情绪,恐怕从此以后他会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正是对他的“独出心裁”给予肯定,并巧妙地加以引导,才有了后面精彩的场面,才有了《森林音乐会》的诞生。由此可见,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学生,这就要教师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会给学生的行为找个理由,这就是教师宽容心态的体现。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老师完全可以给给予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教师的宽容,象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气氛比起疾风骤雨更见效。她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创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无拘无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和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的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所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因此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一定要冷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