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为什么要制定“生前遗嘱”

如题所述

所谓金融机构的“生前遗嘱”,又称 “恢复与处置计划”,由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提出,要求金融机构拟订并向监管机构提交,当其陷入实质性财务困境或经营失败时快速有序的处置方案,以促使机构恢复日常经营能力,或者实现部分业务功能分拆或机构整体有序关闭的制度安排。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日前在“2013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表示,“生前遗嘱”制度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针对“大而不能倒”的银行制定的风险化解机制。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2-2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0
所谓生前遗嘱(LivingWills),指由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提出,要求金融机构拟订并向监管机构提交,当其陷入实质性财务困境或经营失败时快速有序的处置方案。之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已宣布签署“生前遗嘱”,而建行等其他多家银行则在研究相关方案。而平安银行正式启动生前遗嘱,为中国银行业首个对外确认实施的银行。
从根本上讲,生前遗嘱不是真正的遗嘱,它是个人表达自己希望在疾病的晚期,或者持久无意识期间所能接受或停止接受某项医疗措施的意愿,比如生命维持系统、插管进食等。生前遗嘱在个人活着的时候有效,并不转让财产。
生前遗嘱”制度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针对“大而不能倒”的银行制定的风险化解机制。针对信托业,“生前遗嘱”的订定可以围绕四个方面。
一是激励性薪酬怎么样回吐。“所谓激励性薪酬,就是超额奖金。只要你能力强,业务做得好,可以拿高额年薪,谁都不能眼红。但是当你的业务或者这个机构出了问题,你必须给吐回来,用于对冲风险损失。”
二是红利回拨或限制分红制度,就是要写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股东要减少分红或者不分红,甚至将前3年、5年的分红收益返回公司承担风险。
三是业务的分割与恢复安排。就是要有业务分割机制,某些业务出现问题之后,要把这部分砍掉或者托管出去,以免影响整体,以及如果公司不行了,怎样让好的业务继续经营下去。
四是机构的处置与处理。“要事先写好这个机构真要是不行了怎么办,是股东救助,还是兼并重组,谁来出资,谁来主持,都要写清楚,让后人照做就行了,不至于忙乱,产生更大的风险。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3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为确保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经营失败时能够得到快速有效处置,以缓解所谓的“大而不倒”问题,自2009年起,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开始着手构建金融机构有效处置的法律框架。2011年11月,FSB发布了《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框架的关键属性》,其中明确将“恢复与处置计划”(即“生前遗嘱”)设定为有效处置框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所谓“生前遗嘱”,是指由金融机构拟订并向监管机构提交,当其陷入实质性财务困境或经营失败时快速有序的处置方案。由于这是金融机构在其经营失败之前制定的处置方案,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生前遗嘱”。
根据要求,“生前遗嘱”必须详细分析并说明,在破产程序中如何对金融机构进行处置,包括处置过程中要采取的行动,详细描述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法律实体、相互关系和依存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业务活动的其他关键组成部分。
首先,有助于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处置体系。目前,建立金融机构市场化的处置、破产制度,已成为新时期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已酝酿多年,近期将择机推出。作为处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对传统制度的补充,“生前遗嘱”制度的推行将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其次,国际监管变革的影响。目前在FSB的推进下,美国、英国以及欧盟都已着手制定并实施各自“生前遗嘱”制度,进展较为迅速。鉴于大型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各国“生前遗嘱”制度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监管外溢”效应,如果我国不能及时推出本土的“生前遗嘱”制度,有可能会导致中国金融机构按照域外制度实施的“生前遗嘱”,对境内机构及业务产生不利影响。当然,这也意味着,在“生前遗嘱”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银行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以确保各国政策的一致性和适当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