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馆舍简介

如题所述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以矿业文献为馆藏特色、理工文献为馆藏

重点,文、管、经、法各类文献兼具规模的高校图书馆。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图书馆,1951年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图书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这三校的矿业工程类文献也相应并入中国矿业学院图书馆,1988年4月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自建馆以来,馆址随学校经历了焦作、天津、北京、四川等地的迁移,分别设立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图书馆。现徐州校本部分设文昌校区馆和南湖校区馆,文昌校区馆有独立馆舍12000平方米,2007年10月新建落成的南湖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建筑面积48500平方米,各院系资料室面积1694平方米。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现有职工9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3人,约占职工人数的25%。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建馆百余年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献建设,已形成了以矿业为特色,以理工为重点,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纸质与电子文献总量达400万册(件),其中纸质文献馆藏中既有矿业类的权威著作如:天工开物、矿业要览等,又有不少矿业类核心期刊,且有20多种矿业类及其相关学科的学术期刊已连续收藏60年以上,有的已连续收藏100多年,电子文献有SCI、EI、Elsevier SD、IEL等30个外文数据库,CNKI期刊、CNKI博硕士论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32个中文数据库,自建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低碳新能源数据库”等5个数据库。2006年,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通过“十五”“211工程”建设,完成了汇文文献信息管理双机集群系统、光纤网络存储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将图书馆文献服务系统延伸到各院系资料室,形成了全校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服务格局。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也是煤炭信息研究院科技查新代理单位。除提供常规的书刊借阅服务外,还提供STN国际联机检索、各类电子资源检索、咨询解答、科技查新、 查收查引、读者培训等服务。从1984年开始就一直为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课。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一直把建立高水平、高效率、现代化的图书馆作为自身追求的目标, 1993年在江苏省教委组织的“江苏高校图书馆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总分第一名,1993年、1998年连续两次被江苏省教委授予为“高校图书馆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通过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建设”验收,教育部专家组认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文献保障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地,文献服务特色鲜明。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作为CALIS成员馆之一和JALIS的苏北地区文献中心,在矿业学科导航数据库(CALIS)、矿业工程会议论文数据库、国际采矿会议及相关矿业类会议的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与大英图书馆、OCLC及清华、北大、中科院图书馆46单位建立了资源共享合作关系。联系苏北地区高校之间的文献共享,通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为读者提供快捷、有效的文献信息服务。2006年,获得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授予“文献传递服务奖”二等奖。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依托自身馆藏优势,高度重视文献信息的“共建、共知、共享”工作,确立创建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理念,不断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为建设与多学科性、研究型大学相匹配的现代化图书馆,成为学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及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地方经济尤其是煤炭行业经济科技文献信息的支持中心付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自动化管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文献传递、资源共享与资源整合等文献信息服务管理一体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