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征战NBA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如题所述

腾讯体育8月4日讯 生活有时会发生这样的反转:苦等多年的女神终于走到你面前,道出了一句:“我答应和你在一起。”而你却以现实感受回答了这三个字:“算了吧。”类似情节在NBA并不少见,虽然这里是最牛最狂最能承载篮球运动员梦想的圣殿,但就是有人在拒绝NBA。
近日一系列NBA新闻正体现了相关内容。2008年第8顺位秀乔-亚历山大在今夏拒绝了凯尔特人的合同邀请。2009年第14顺位秀厄尔-克拉克正盼望着篮网尽快裁掉自己,以便他能够去海外打球。2007年第6顺位秀易建联也拒绝了湖人的邀请,放弃了重返NBA的机会。
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体会NBA生存之艰辛的主要是边缘人,绝大多数拒绝或放弃NBA机会的都是中下层球员。换句话说,不管美国人视野中的“海外联赛”在怎样程度地挖走人才,都很难从NBA中挖走真正的骨干球星。但NBA的绝对诱惑力就是在发生着变化,“在NBA打球”的理想已被越来越多的球员淡化于现实遭遇中。
NBA的饭碗太难抢
理想的淡化,决定性因素是现实难度。在NBA中立足太难了。即使是在上世纪60年代NBA选秀能进行20多轮、直选到无人可再选的时代,在NBA立足就已是很难。因为球队就那么几支,每个球队的阵容名额就那么十几个,自小就喜欢并会打篮球的人却多了去了。
随历史行进,NBA的球队在增多,但饭碗相对增多的同时能抢得饭碗的难度更在增大。自1989年起选秀大会的轮次限制为两轮,NBA从选材到持续建设的方方面面都越发规范化,从高中球员到大学球员再到NBA球员,这主流选材模式构成了标准的金字塔型。金字塔的造型,就意味着进入NBA的难度。
自1998年开始,针对顶尖美国高中生球员的系统评测确立了起来(名为RSCI)。持续统计显示:进入评测的高中生精英能在NBA打上球的比率刚过34%。折算来说,如果不能进入每年高中生评测的前30位,NBA就遥不可及了。如果再从竞争更为激烈、国际球员相对更多的美国大学球员层面来看,在NBA打上球的难度就更大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23
你说的是谁?比方有些欧洲球员就不愿远征NBA,选择在自己国家联赛,有的是情怀。再说离家近,钱多,事少,还不如不去NBA呢,易建联就是这样想的。。。望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8-23
去NBA坐冷板凳,还不如去其他联赛多些机会。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8-23
能力有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