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是什么

如题所述

“问题解决”在小学二年级一直是令教师们感到困苦的教学内容,如何在小学二年级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与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解释和解决。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能正确把握“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合理利用多种实践策略,引领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文阐述了“问题解决”教学目标的合理把握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目标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近年来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提出的数学教育的行动口号,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2011版《标准》的学段目标中将旧版的“解决问题”修改为“问题解决”,把“解决”置于“问题”之后是因为关键点是“解决”,我们的教学关注点也应该放在“解决”二字上。小学低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不容易接受和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问题解决”在小学二年级一直是令教师们感到困苦的教学内容,那么如何在小学二年级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与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解释和解决。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能正确把握“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合理利用多种实践策略,引领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一、“问题解决”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小学数学的问题解决是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它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操作性的思维方式和智力活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许多对“问题解决”教学目标的错误认识。
1、教学目标概念不清
我们的教师往往将“问题解决”教学目标和曾经的“应用题”教学目标混为一谈。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生活,重在题目的分类,数量关系的背诵和套用。而“问题解决”从学会解题转向培养应用意识,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思考与交流的能力为目标。“问题解决”不仅仅是四大目标领域之一,同时,解决问题的要求贯穿在知识与技能的四个学习内容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2、目标设计缺乏重视
教师对“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许多数学教师并未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应有的精力,照搬教学参考而没有真正的理解,出现一类题,就教学一类题,于是仅仅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并没有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导致学生只会做教学过的题型,却不会分析题目。表面上是达到了目标,实际却完全违背了教学目标。

二、合理把握“问题解决”教学目标
1、前后联系,规划教学目标
“问题解决”的目标要达到什么层次,第一学段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容易将目标定的过高,教学是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题型的归纳总结,做题的方法教学以及多种方法的展现,最后却发现学生掌握的不尽人意。所以教师需要对学段目标和前后教学内容有正确理解。
下面是2011版《课标》中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问题解决”的学段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