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世纪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的意义

要具体答,欧洲和亚洲的格局都要提到,还要具体到不同迁移的民族(匈奴,日尔曼等)带来的不同影响。我在网上查很久了!一定要详细回答!

公元前后数百年间,亚欧大陆农耕诸国与游牧诸族南北对应,从东至西,大体分布为:东亚农耕中心是汉朝中国,其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东北有乌桓、鲜卑,西北有羌、月氏、乌孙等。在中亚、南亚地区,农耕国家主要有贵霜帝国和印度,其北方游牧民族有康居、大宛、[口厌]哒、大月氏等。西亚,南方有帕提亚帝国(中国史书称安息),其北有马萨革泰和阿兰等游牧民族。在欧洲,南部为东西罗马帝国,其北东欧草原地带则为斯基泰和萨尔马特、日耳曼、斯拉夫等游牧、半游牧民族。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1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东方,迁徙促成了中国民族大融合和暂时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成为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

【大漠霸主匈奴的西迁】公元前后数世纪,中国北方大漠中最大的游牧民族是匈奴。它原兴起于黄河河套地区及阴山一带,后经北进南迁,东西扩张,占据了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大漠南北,绵亘数千公里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世纪,约当战国末年,匈奴开始形成部落联盟,其内部渐渐出现贵族、平民和奴隶三大社会集团。在向阶级社会的过渡中,匈奴人的扩张性和掠夺性更为强化。在东灭东胡,南并楼烦,西走月氏,北服丁零后,匈奴势力大为扩展,控制了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尽辽河,西逾葱岭的广大地区,成为1个十分庞大的游牧国家。

匈奴与中国中原地区的交往素来密切。战国时期,匈奴屡为中国北方边患,燕、赵、秦三国不得不在各自北疆修筑长城,以御匈奴骑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三国长城连接,重新修缮,东西扩展,建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沿黄河北走至河套,傍阴山东去至辽东的“万里长城”防御体系,遣大将蒙恬将兵30万守卫。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乘中原大乱,竭力向南扩张,人口几达200万之众,成为亚欧大陆游牧世界东部地区的强大政治势力,对新建的西汉政权构成极大的威胁。公元前200年,“白登之围”后,西汉王朝无力抗击匈奴,只好采取和亲政策,向匈奴出嫁公主,奉送酒、米、帛絮。汉武帝时,南北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汉武帝遣卫青、霍去病为主帅,数次出击,击败匈奴并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月氏、大宛、乌孙等,以断匈奴右臂、从此匈奴势衰。

公元前1世纪中叶,在天灾、内乱、外患的促使下,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公元前51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服汉朝,汉元帝的宫女王嫱(昭君)出嫁单于,汉与匈奴一度和平相处。公元48年,匈奴内讧再起。南匈奴得东汉光武帝之允,入居塞内,分布于晋、陕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与汉人杂处,逐渐转向定居农耕,并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北匈奴留居漠北,在原归附的鲜卑、丁零等族的反抗和南匈奴及汉王朝的不断进攻下,势力大为削弱,处境日益困难。“南部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北匈奴“不复自立”,于公元91年“乃远引而去”,开始了漫长的西迁过程。

西迁的北匈奴,人数并不多,估计为20余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l/4,其余的大部分,约60余万人仍留居漠北。西迁的北匈奴在北单于和贵族的率领下,首先奔向西北,进人乌孙西北的悦般地区(今天山西北至伊犁河下游一带)。105年和l06年,北单于曾遣使汉朝,请求和亲,汉帝未予理睬,从此北匈奴便不与汉通。北匈奴在悦般驻牧约70年左右,因受鲜卑人的挤压,遂于2世纪中叶,弃悦般,再走康居。康居位于中亚锡尔河流域,北匈奴在此驻牧约1个世纪左右。至3世纪中叶,可能受到贵霜帝国和康居民众的联合攻击,北匈奴又被迫迁往粟特地区。百年之后,北匈奴更西迁至东欧顿河流域。向居住在黑海北岸的阿兰人进攻,双方大战于顿河河畔,阿兰人败绩,其“王”被杀,土地被征服,大部分人众被匈奴合并。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历史学家才有关于“匈人”的记载。他们所说的匈人即北匈奴的后代。匈奴西迁不仅席卷中亚细亚,而且冲入欧洲内地。在匈奴西迁的强大压力下,其他游牧、半游牧民族,波涛相逐,先后涌人亚欧大陆农耕世界。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南徙】3至5世纪,活动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除匈奴外,还有乌桓、鲜卑、丁零、月氏、乌孙等,其中尤以鲜卑及月氏在历史上影响较大。

原居住在鲜卑山的鲜卑人,公元前2世纪初时归附于匈奴人。待1世纪中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南徙之后,鲜卑乘虚而起,占领漠北,日渐强盛。2世纪中叶,在首领檀石槐的领导下,鲜卑人建立空前强大的部落联盟,东起辽东,西至敦煌,拥有精兵10万之众,不断攻掠东汉边地。已届末世的东汉王朝,实力衰微,难以抗衡。檀石槐死后,联盟瓦解,势力大衰,但仍是漠北一大势力,并在后来南徙中承担了主要角色。

月氏人原居敦煌、祁连山之间的河西走廊,原很强盛,有控弦之士10万。匈奴曾一度依附于月氏。从公元前2世纪初起,匈奴势力渐强,屡屡进击月氏。月氏被迫西迁,先至天山北伊犁河上游,后再度西迁,过大宛(今锡尔河中游费尔干纳盆地),占阿姆河北岸之地。西迁的月氏习称“大月氏”,留连祁连山的残部称“小月氏”。公元前1世纪初,大月氏南下征服阿姆河以南的大夏(巴克特里亚),统治此地n余年的希腊人被逐至兴都库什山以南,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灭亡。l世纪初,大月氏的贵霜部联合大夏的吐火罗人,建立强大的贵霜帝国。

从3世纪起,居住于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5支游牧民族,在中原汉族先进文化的强烈吸引下,不断向南移徙。魏晋统治者为了利用“胡人”当兵、种地,也往往强制他们迁居内地。至3世纪末,内迁的南匈奴大部集中在晋南的汾河流域;匈奴羌渠的后裔羯胡迁居晋东上党一带;鲜卑东部迁至辽西,鲜卑西部则分布在甘肃、青海;氐族和羌族部分迁入甘肃东部和陕西境内,部分南下四川。到西晋初年,内迁的匈奴、鲜卑、乌桓等族人口达40余万;迁入关中的氐、羌人口达50余万,几达关中人口之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0
【日耳曼民族】
395年,罗马分为东西罗马
5C初,日耳曼人从北欧向南迁,并居住在西罗马边境,日耳曼民族开始“基督化”
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人灭亡,西欧分裂为多个日耳曼国家,主要有东哥特与西哥特

【日耳曼迁移的影响】
日耳曼民族迅速的基督教化以及封建化,其中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作为野蛮人的日耳曼统治者(查尔斯大帝)不得不屈从于教会,教会势力开始渗入政治领域,其后国王与教皇之间的大战也让欧洲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还有国家混战,造成了476年——814年的黑暗时代,。但是推翻了腐朽的西罗马帝国,日耳曼人给西欧带来了新鲜的血液,让欧洲又重新焕发了活力(此观点是陈衡哲提出)。

【斯拉夫民族】
2c--3c前后,斯拉夫人开始东迁
主要有迁往了3个地域,波德平原(西斯拉夫)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伏尔加河流域(东斯拉夫)
斯拉夫人和东罗马帝国接触频繁,也被基督教化
9世纪,辅基公国受罗马皇帝的册封
【影响】
斯拉夫人南渗,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在失去了巴尔干半岛之后,东罗马帝国仅仅剩下君士坦丁堡,同时小亚细亚方向阿拉伯人兴起,拜占庭彻底的失去帝国的雄风,在拜占庭被攻破后,南斯拉夫成为了防止YSL化的桥头堡,这对今天欧亚格局是有很大贡献的。同时东斯拉夫完全继承了拜占庭的艺术文化宗教各个方面的成就,对文化继承性也是有很大贡献的(不同于哥特人对西罗马破坏性的掠夺)

【匈奴】
匈奴自被汉武帝打败后,一部分南迁成为南匈奴,一部分开始西迁,西迁的匈奴是4—6世纪欧亚大陆民族迁移的原因。同样匈奴的迁移也导致了,东胡,东夷在内的许多北方民族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北方的民族群雄崛起争取生存空间,终于在311年爆发了“永嘉之乱”,北方民族的大规模南迁也在中国大陆上出现。

【迁移顺序(中国为中心点)】
由东向西:汉(1世纪前后打败匈奴)——匈奴(1—2世纪)——斯拉夫(2—3世纪)——日耳曼(4—5世纪)
由北向南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 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凉(汉)、夏(匈奴)、北燕(汉)相续在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建立。

这就是历史上的“蝴蝶效应”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7
【日耳曼民族】
395年,罗马分为东西罗马
5C初,日耳曼人从北欧向南迁,并居住在西罗马边境,日耳曼民族开始“基督化”
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人灭亡,西欧分裂为多个日耳曼国家,主要有东哥特与西哥特

【日耳曼迁移的影响】
日耳曼民族迅速的基督教化以及封建化,其中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作为野蛮人的日耳曼统治者(查尔斯大帝)不得不屈从于教会,教会势力开始渗入政治领域,其后国王与教皇之间的大战也让欧洲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还有国家混战,造成了476年——814年的黑暗时代,。但是推翻了腐朽的西罗马帝国,日耳曼人给西欧带来了新鲜的血液,让欧洲又重新焕发了活力(此观点是陈衡哲提出)。

【斯拉夫民族】
2c--3c前后,斯拉夫人开始东迁
主要有迁往了3个地域,波德平原(西斯拉夫)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伏尔加河流域(东斯拉夫)
斯拉夫人和东罗马帝国接触频繁,也被基督教化
9世纪,辅基公国受罗马皇帝的册封
【影响】
斯拉夫人南渗,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在失去了巴尔干半岛之后,东罗马帝国仅仅剩下君士坦丁堡,同时小亚细亚方向阿拉伯人兴起,拜占庭彻底的失去帝国的雄风,在拜占庭被攻破后,南斯拉夫成为了防止YSL化的桥头堡,这对今天欧亚格局是有很大贡献的。同时东斯拉夫完全继承了拜占庭的艺术文化宗教各个方面的成就,对文化继承性也是有很大贡献的(不同于哥特人对西罗马破坏性的掠夺)

【匈奴】
匈奴自被汉武帝打败后,一部分南迁成为南匈奴,一部分开始西迁,西迁的匈奴是4—6世纪欧亚大陆民族迁移的原因。同样匈奴的迁移也导致了,东胡,东夷在内的许多北方民族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北方的民族群雄崛起争取生存空间,终于在311年爆发了“永嘉之乱”,北方民族的大规模南迁也在中国大陆上出现。

【迁移顺序(中国为中心点)】
由东向西:汉(1世纪前后打败匈奴)——匈奴(1—2世纪)——斯拉夫(2—3世纪)——日耳曼(4—5世纪)
由北向南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 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凉(汉)、夏(匈奴)、北燕(汉)相续在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建立。

这就是历史上的“蝴蝶效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