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以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让我们学习到了....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麻烦帮忙写下,谢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31
大学生就业压力对策探析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择业竞争的激烈,大学生毕业前的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部门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难以落到实处。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但有些省市在执行这些政策时打折扣。如,政策规定“省及省会城市打破户籍限制”,但许多城市为了局部利益对外地生源的专科毕业生做出落户限制规定。
(二)高校专业设置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高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导致专业及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供给结构严重失衡。有些学校的专业划分过细或专业设置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毕业生的能力水平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三)部分用人单位“求高”趋势提高了就业门槛。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引致的毕业生生源“充足”让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上更加挑剔、更加苛刻。的确,随着社会进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一部分用人单位需要高技术、高素质、高能力、高层次的人才加盟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冲击,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部分企业单位对待毕业生态度居高自傲,形成了“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等等再看,大专生靠边站”的盲目求高现象。并且从近年来的形势来看,这种“求高”的趋势仍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在客观上对许多大学毕业生造成不利影响。
(四)毕业生的个人因素
1、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就业能力偏低,不能充分适应社会需求,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复合型的创新人才,但高等教育的改革却滞后于社会的需要。专业划分过细、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由于没有建立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新机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就得不到培养和发挥。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却有着较高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相当一部分高校对高科技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不清楚。这样,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满意程度必然降低,就业成功率自然不高。
2、个人职业期望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大学教育是脱离了义务教育的高等教育,是为社会所认可的培养较高层次人才的平台,在享受这个层次的教育时,学生个人必须支付相对较高的费用。这样一种情况下,大学生容易过高地估计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为自己的职业岗位做出脱离现实的层次定位,很容易产生急于获得与其高等教育费用成绝对正比或是更高比例的物质回报。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对策
(一)就业市场要加强就业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如今形形色色的人才市场的确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供需见面的平台,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真正在人才市场觅到合适岗位、签约成功的几率是相当低的,且不少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的就业市场未能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就业市场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致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建设,促进就业市场信息化,力求在市场运作中节省资源、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统一规范、有序竞争,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
(二)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课程
1、做好专业调整。专业设置要市场化。首先,要以市场预测为依据,不能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坐在办公室里搞决策,名校办什么专业,也跟着办类似专业,造成专业设置雷同。应该在市场预测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定位、师资情况,做出适合的专业设置。其次,利用就业作为反馈,将教学质量不高、就业不好、前景不佳的专业减招或停招,这是大学专业设置市场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方法,无疑将使大学生受益。
2、专业课程要社会化。人才培养要瞄准社会需求、盯紧市场变化,更新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走出招聘误区,完善用人单位聘用制度。用人单位聘人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能胜任工作、具有潜力的人才,盲目崇拜“光环”、信仰学历,忽略对个人实际能力的考察,无疑为造假行为提供了市场。由此,应形成“不求最好,但求最适”这一用人观念和“重能力、轻经历”考察人才的方式。对于学生提供的材料,用人单位应建立起严密的核查制度,主动与学校沟通,辨识材料的真伪,使造假者无空可钻。
(四)毕业生个人方面
1、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增强自身在专业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增加竞争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指出:学校教育最多只能占一个人一生的三分之一,而其他的三分之二教育,一方面与早期的家庭教育有关,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是来源于工作地点的培训和自身的不断学习。他认为,人们高估了学校教育在人一生中的作用,而且只是强调认知技能,而严重忽视非认知技能的教育和作用。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非常容易造成期望值过高而落空,以致最后对就业充满牢骚。同时,现在许多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实践经验。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到实践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把课堂上的知识与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做准备。
2、调整择业期望值,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大学生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值,才能确立合适的择业角色。一般来说,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想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是不现实的,要是不能清醒地认识这一点,极有可能走入择业的误区。有些同学的择业期望值过高,一心要找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其结果是常常碰壁,使自己陷入困境。因此,大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在择业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遵循“服从社会需要原则、发挥优势原则、有利于发展成才原则”,并且能从小事做起,把远大的理想落实到现实的努力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本职工作,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

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

一 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二 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 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

三 实力与努力并重

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 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你不远了……

总结

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1-05
牵扯到自己就业的事还要作弊吗?鄙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