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八年,湖南为什么是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不仅仅我们感兴趣,小日本也研究了很久。在中日建交不久,日本人就迫不及待派遣考察团到湖南考察。考察的主题居然是想研究为什么在抗日战争初期,横冲直撞大半个中国的“皇军”,到了湖南就屡遭失败。

抗战之中湖南人民的英勇和智慧,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湖南是日本战略上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段,因为只要拿下湖南,大后方就算完蛋了。湖南保卫战不仅仅是在保护湖南,更是在保护我们的大后方。8年抗战,坚毅的湖南人民和日军对抗了7年,最终日军还是没有完全侵占湖南。而且三次长沙会战让他们损失惨重,衡阳守城一战,日军以3万对8千的代价才使得衡阳陷为孤城。

湖南地势较为复杂,日军想要攻下必须拉长供给线,久攻不下的情况之下耗损加重。况且湖南又是出了名的富产,靠着洞庭湖,鱼米之乡可不是白叫的,湖南战士们吃饱喝足,接下来就和日军慢慢耗着好了。久而久之,日军在攻陷湖南上耗资越来越大,越来越得不偿失。

具有天时和地利共同优势的湖南,也培养出了一大群优秀的将士。武汉失守之后,湖南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战场。日军想要通过宜昌向西方挺进,最终无法行进,只得改变策略想要通过湖南到达四川。

第九战区乃是名将薛岳把守,在面对上级要求他退出长沙的电报之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绝交并且誓死捍卫,薛岳在这里镇守了日军长达5年,伤亡一共60万人。湖南人比日军想象之中更加勇猛,在面对外敌之时丝毫不惧死亡。

楚文化之中“死不足惧”的死士精神,在这场家园保护战之中,被湖南人民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军队与日军交手过的二十二场大会战之中,有六场就发生在湖南。为了抗御外敌,湖南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文夕大火”几乎将长沙烧尽,满眼尽是废墟,两万多百姓葬身火海。长沙是继斯大林格勒、长崎、广岛之后,在二战之中毁灭最严重的的城市。

一场大火没有烧灭湖南人的斗志,而是让他们越战越勇。国军在湖南招收的抗日军人就有一百多万,每年湖南的父老乡亲们都为战士们提供一千万担粮食。

1941年,日军偷袭美国成功,刚开始他们十分得意,在年底气势汹汹地攻占了香港。1942年新年刚过,日军像打了鸡血一样再次攻进长沙,声称要到长沙去过新年,结果遭受重大军事失败。

在薛岳的指挥之下,国军佯装败逃,将日军引入了捞刀河和浏阳河之间,再以精锐兵力围歼,这就是有名的“天炉战法”计划。他们宁愿再来一次焦土抗战,也不愿一粒米落在日军手中。

日军无法攻下湖南,不仅仅是因为湖南地势、气候,更重要的是湖南人民不惜一切的抗日精神。长沙会战的胜利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强烈的影响,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英国媒体也用“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确切、光辉夺目”的标题进行报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4
抗战已经改为14年了。湖南不是因为难攻克,是因为湖南被攻克了,重庆就不保了,所以重兵死防,也就显得难以攻克了。其次,日本在中国战场上陷入了拉锯战,自身元气也不足了,不如刚开始那样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