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先养水,怎样养好水呢?

如题所述

讨论自来水养鱼的问题,评测RO机处理自来水的效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怎样养水转贴大家都知道,从水龙头放出来的自来水是不适合直接养鱼的,必须先除氯、增氧,要求高的,还要对水的硬度、PH进行调整。我们通常把进缸前对水的处理称之为做水,当然,也可以把做水看作是养水的一个环节。经过除氯、增氧、调整硬度和PH值的水算不算好水呢?从常用的测试指标来看,可以算好水,但这种水有两个缺点:一是不够稳定,二是比较瘦。用做好的水养鱼,水质很快就会发生变化,因为它缺乏自净能力;做好的水通常比较干净,几乎没有有害的物质,但同时也缺少对鱼和其它生物有益的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养水就是培养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物质转化作用使水获得自净能力。水族箱既是鱼的饭堂,又是鱼的厕所,鱼的吃喝拉撒全在里面,本来干净的水很快就被污染了。残饵、鱼便等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腐败,产生有害的物质,特别是氨和亚硝酸,对鱼有强烈的毒性。此外,有机物的分解会大量消耗氧,使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降低,引起鱼的浮头,一些致病菌也会乘机繁殖起来。氨毒、缺氧,还有鱼病,是养鱼(包括水产养殖)最常见的三大问题。新鲜的自来水中只有少量的细菌(以自养菌为主),但放了鱼以后,由于有机物源源不断地进入,各种异养菌开始繁殖,有机废物逐渐被分解,转化为无机物,又为自养菌(如硝化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各种浮游生物、原生动物等也相继出现,水中的生物和各种成分趋于多样化,并形成了简单的食物链,水开始具有了活性。各种菌类不仅仅生活在水中,在缸壁、底砂、以及缸内其它固体表面,都附生着大量菌类,硝化细菌主要是附着在物体表面生活,水中反而数量很少,而且缺乏活性。还有许多异养菌也是在固定表面上生活更有活性。一个良好的微生态水环境,包括水体、缸体和过滤系统各个要素,离开了缸,水的稳定性就会降低,同样道理,一个成熟的好缸,也不会因为日常换水而破坏水的稳定性。养水可以很简单,在水族箱里放入干净的水,再加几条闯缸鱼,就可以开始养水了,古人养鱼都是用这种方法。现代的水族箱,一般都配有过滤器,包括滤材。我们一般把滤材分为物理滤材、化学滤材、生物滤材三大类,实际上,大部分物理和化学滤材同时也有生物培养功能。配置生物滤材的目的,是为了给各种微生物提供充足的附着表面。在水族箱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果受到生存空间的限制,就很难适应高密度饲养的负荷,利用滤材扩大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就能够获得比自然条件下更强大的自净能力。适合微生物附着的滤材种类很多,我们通常会选择比表面积大的材料,以减少过滤器的体积。应该注意的是,滤材为硝化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并不是说只有硝化细菌才能利用,其他微生物也会去抢地盘,事实上,在开缸阶段,首先繁殖起来的恰恰是各种异养菌,在生存空间竞争方面,硝化细菌较为吃亏一点。要解决这个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滤材,扩大生存空间。在滤棉上有较多的有机物,这里也是异养菌大量繁殖的地方。除了滤棉外,还可以使用生化棉作为菌床,因为它的孔隙比较大,不容易堵塞,可大大减少日常维护。底砂也是一种良好的滤材,既可以培养硝化细菌,也可以培养异养菌,另外,底砂可形成局部乏氧区,对某些厌氧菌的生长有利。现在流行的石英(玻璃)环,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是公认的优秀滤材。有的人认为,石英(玻璃)环是专门培养硝化细菌的,应该避免异养菌去争地盘,主张通过前置物理过滤,挡住有机物进入过滤系统的通道,形成有利于硝化细菌而不利于异养菌的生长环境(据说硝化细菌不喜欢有机物多的地方),这种想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这样简单。被分解的水溶性或微小颗粒有机物,一般的物理过滤无能为力,指望前置物理过滤切断异养菌的食物来源是不可能的。市面上销售的方(圆)桶过滤器,其滤材的标准配置,恰恰是把滤棉放在最后,这样做当然有它的道理。有不少人只强调硝化细菌的作用,看不到异养菌对维持水质的重要性,常常把一些由异养菌造成的水质问题,如生物性浑浊、油膜、浮沫等,算到硝化细菌的帐上。其实,水族生态是一个系统,不同的微生物各有自己的作用,硝化系统固然重要,但改善水体的富营养化也不能忽略,不要担心异养菌的活动旺盛会增加硝化系统的负担,由于富营养化带来的弊病远比NO3的累积更难处理。有机物浓度偏高,虽然对大多数鱼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隐患。水中常见的纤毛虫,在有机物浓度高的情况下容易大量繁殖,这是水族箱中爆发纤毛虫病(如白点病)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生物耗氧量大,各种好氧微生物和鱼争氧,对鱼的健康不利,鱼的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得病。有机物浓度高还为各种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种环境中,鱼儿易患水霉病和细菌性肠炎等疾病,有些微生物,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杆菌、痢疾杆菌等,会产生多种外毒素和内毒素,对鱼有直接的危害。此外,富营养化还会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不利于观赏。养水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有一些方法可以加快这个过程。1)休眠状态的硝化细菌,只有在水中的氨氮达到一定浓度才被激活,主动在水族箱中添加一定量的含氮物质,可加快硝化系统的建立。常听有人在开缸时添加硝酸铵、味精(含7%左右氨基酸态氮),或死鱼虾(含蛋白质、氨基酸)等,就是这个道理。2)现在市面上有许多成品硝化细菌销售,也可以考虑添加。硝化细菌属于自养菌,必须在体内合成有机物,繁殖比较慢,建缸初期添加足量的硝化细菌,有助于硝化系统的建立。如果缸里已经有一定数量的鱼,还可以减少氨和亚硝酸对鱼的毒害,比较稳妥的做法是按说明书每天添加一定量的硝化细菌,连续23星期。除了纯硝化细菌,近年还出现了不少复合型的硝化细菌,里面有多种有益菌,建议优先选择。3)有机物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氧,会造成水体氧含量降低,不仅威胁鱼的生存,而且不利于好氧菌的生长和工作。及时补充水中氧的损耗,在有机物浓度高的情况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硝化细菌是典型的好氧菌,在缺氧时无法有效氧化氨和亚硝酸盐,而氨和亚硝酸盐达到一定浓度时也会造成鱼的死亡。过滤系统的效率和氧含量成正比,采用供氧良好的滴流或呼吸(潮汐)过滤方式,可以加快菌膜的生长,如果采用其它过滤方式,除了提高水体的溶氧量以外,也可以考虑对过滤系统进行局部增氧。在水族箱中最容易出现缺氧的是下层特别是底部,利用气泵、水泵等造流,完善水体循环很有必要。硝化系统的建立通常只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快则20天,这时养鱼已经没有大的问题了,但由于生物系统尚未稳定,抵抗冲击的能力比较差,处理不好就容易出问题。开缸后具体需要多长时间系统才能达到稳定很难说,也许一个月,也许几个月,有的水族箱甚至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系统稳定的因素很复杂,比较常见的是生物过滤系统薄弱,负荷能力不足,此外,随便增加鱼只数量或频繁更换品种;饲喂不定时不定量;过度清洗滤材;过滤器时开时停;以及随便在缸内用药等不当的做法,都会妨碍系统的稳定性,甚至造成系统的崩溃。微生态系统的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适应短时间的外部变化的压力,如饲养量或投饵量的变化;(2)对环境压力具有抵抗性和修补能力;(3)可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如跟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调整。稳定性和微生物的多样化有关,一个稳定的系统,其微生物的种类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不会因为个别种群的变化影响整体结构。当微生物的种类达到某个程度,并形成相对均衡的结构,系统才能获得比较高的稳定性。再好的水也需要维护,从这个意义上说,养水贯穿于养鱼的全过程。对于一个良好的水族生态系统来说,水质的日常维护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控制好鱼的饲养密度和投饵量,保证过滤系统正常运转,再加上适时换水就可以了。当然,对水温和PH值等也要注意观测,必要时加以调整。在水族箱这个人工生态环境中,很难形成完整的物质循环,由于饲养密度高,有机物分解的压力大,可能会出现分解不完全的现象,一些中间产物不能被继续分解,只能通过换水来稀释。某些矿化物,如硝酸盐和磷酸盐,利用生物法去除有一定难度,这些物质的积累,是相当常见的问题,这也是水族箱需要定期换水的原因之一。换水的频率和换水量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是根据饲养密度、投饵量、水族箱的有效容积、鱼的品种、生物系统的净化能力等灵活掌握。有的缸一两个月不换水,鱼的状态仍然良好,饲养密度大的可适当提高换水频率,如果水有腥臭味,或鱼的食欲下降,就应该马上换水。对于许多水质问题,换水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过度依赖换水来维持水质,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家庭饲养观赏鱼受到条件的限制,水族箱的数量和容积有限,而许多人见到喜欢的鱼就忍不住买回来,饲养密度越来越高,再加上投饵无节制,加重了水质的污染。生态系统在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稳定性差,缺乏缓冲能力,水质波动大,对鱼不利,如果耗氧和复氧平衡不好,还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控制饲养密度是维护水质的一个重要保证。在专业养殖中有生态防病的做法,即合理掌握放养量,以保持鱼、环境、致病病源三者的关系处于平衡状态,实现效益最大化。家庭养鱼一般不追求效益最大化,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好处多多。有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什么是老水?从字面上看,老水就是养鱼时间比较长的水,这样的水未必是好水。如果我们把老水理解为通过长期养水获得的具有活性和稳定性的水体,而且日常换水不改变其性质,那么,这样的水就是好水。有时,鱼病了不一定用药,放在老水中静养一段时间就痊愈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2-29
养鱼所使用的水主要是经过水厂处理过的自来水,但这种水是不能直接用来养鱼的,需要人为的第二次处理之后比较安全,我先来介绍一下自来水中对鱼类有害的一些主要成分和去除方法。1。氯气:静置2-3天,或燥晒1天(如果急用可按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大苏打,即硫代酸钠即可立刻使用)2。氯胺:这个成分一般文章不会提到,但这也是养好鱼的关键问题之一。有些地区的水质中有较高浓度的可溶有机物,如果这时水厂直接加入氯气,就可以与这些有机物结合形成一些致癌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水公司在水中同时加入氯气和氨气,这两种物质可以结合成一种新的物质叫氯胺,而氯胺不与水中的有机物结合,所以当除掉水中的氯气后氨还是在水中,这需要一个良好的氮循环,既利用生物过滤可以去除,(在这里要提醒刚买新缸的朋友,为什么许多朋友在换新缸时很容易死许多鱼,就是因为,新缸中的生物分解过滤没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氨的浓度会越来越高,以至会杀死你的爱鱼。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沸石片去掉水中的氨。3。PH值:PH值7水为中性,大于7为碱性,反之为酸性。如何安全的调节PH值呢?如果想增加PH使用:碳酸氢钠(小苏打)如果想降低PH使用:磷酸二氢钠注意同时使用PH试纸,每天调节PH值的度不要超过0。5,但是你要知道,0。5对于鱼来说相当于水里的酸或碱增加了50倍……最后提一下:不断的为水中充氧气可以起到稳定PH值的作用。4。适当的鱼数量你也许会问,这和水质有什么关系,回答是当然有,而且有相当大的关系呢!鱼类越多排出的废物越多,污染,疾病,死亡,随之而来……基本原则:平均10升水养的鱼的总长度不超过5。5CM(注意:体长标准是从鼻到身体末端的距离,不包括尾巴)*5。介绍一下微妙的氮循环的化学变化只要鱼缸中放入鱼,它们就会排出氨和其他废物到水里,水中的氨浓度会升高,水中有些有益微生物就会分解氨,(注意:这些有益生物的形成需要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里,鱼受害比较严重),只要这些有益生物群落形成,氨的浓度就会降低,直到为零。但是,事情并不这样简单,因为这些有益生物只是把氨转化为亚硝酸盐,但对鱼还有毒害!所以大家要明白,当氨浓度下降的同时亚硝酸盐的浓度却在升高。但在这时另一种类的有益生物会形成群落并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相对无毒害作用的硝酸盐,但是这个过程又需要一周或更长的时间了。最终的产物硝酸盐的浓度由换水控制,这才是换水最重要的原因。以上所说:整个由氨到亚硝酸盐再到硝酸盐的变化过程就叫氮循环。要使一个新鱼缸达到良好的氮循环状态,需要2-3周左右的时间。*如果你的生物过滤没有形成,而你的鱼出现问题你急需处理水质:对氨的处理:1。换一部分水(降低浓度)2。在过滤器内加入沸石(吸附氨)3。加入有益细菌。(分解氨)亚硝酸盐的处理:1。换水。2。以平均4。5升水中加入1匙鱼用盐(虽然不能降低含量,但是在应急时可以中和毒物,而且盐不会对鱼造成伤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1

好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感官判断

判断鱼缸水质的好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眼观鼻闻来进行感官判断,这是每个养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对水质的感官判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质清澈、柔韧而不腻。

判断水质好坏首先要看的就是水的澄清度,用鱼趣观赏鱼专用养水机的细心朋友说,自己的水里悬浮颗粒较少,感觉是清澈透亮、晶莹剔透,很担心应验了“水至清则无鱼”的说法!小编提示,安啦,人如果生活在帝都的雾霾里会开心吗?鱼也是同理的嘛!柔韧而不腻是指好水有一定的韧性,肥瘦适中,温润洁净,却不像纯净水那样清瘦。

2、略带水色

养水的一个基本功就是看水色,真正的好水是略带水色的,这是熟水的标志。

什么叫养水?养水就是在养菌,不但要养硝化菌,还要养其他有利于维持水质的各种微生物。如果鱼缸的水像纯净水那样无色透明的话,说明水太瘦,水里的含菌量太少,不是我们希望的好水。水色是由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主要是各种藻类,硅藻、绿藻、裸藻、隐藻、甲藻等,好的水色应该是呈现非常淡的茶褐色、黄绿色、油绿色,而出现灰白色、灰黄色、黑褐色为坏水。

3、气味正常

好水应该基本是无味的,或者带一点淡淡的鱼腥味,如果出现浓腥味、腥臭味,甚至是氨水的味道那么水质就一定出问题了。

二、检测指标

1、氨和亚硝酸盐

“无毒”是养鱼好水的最基本条件,但也是最关键的指标。毒素指标是判定水质好坏的决定性指标,是排第一位的。只要检测出有毒素指标,不管你的水有多么清澈都不是好水,都不适合养鱼。毒素的存在说明硝化系统还没有建立健全,水还没有养好,养鱼真正的好水毒素指标应该为零。

判定水的毒素指标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必须要使用检测液来检测。水质毒素检测试剂我认为是养鱼必备的检测手段之一,检测试剂包括氨测试液和亚硝酸盐测试液两种。

对鱼有致命危害的毒素有氨和亚硝酸盐,它们都是剧毒,极低的含量就能造成鱼的死亡。氨浓度超过0.012毫克/升时鱼就有中毒的危险,亚硝酸盐含量在0.1毫克以下是安全的健康水质,0.1毫克是轻微污染,0.25毫克以上的严重污染,1毫克或以上水中生物便开始走向死亡。

在一个成熟的硝化系统中,氨会马上被亚硝酸菌分解成亚硝酸盐,然后由硝酸菌分解成为硝酸盐,硝酸盐的毒性很低,可以通过换水降低,这也就是我们鱼缸为什么要换水的道理,推荐大家使用养水机换水哦~

2、菌群结构

都说养水的实质是养菌,那么水里的菌群结构就至关重要了。为什么有的鱼缸里的鱼总是会得病?这除了和鱼的体质有关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鱼缸里的菌群结构。当病原微生物在鱼缸里大量繁殖的时候,那些抵抗力不强的鱼必然要发病。理想的菌群结构应该是益生菌占主导地位,形成鱼缸里的强势菌团来抑止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菌落的数量是可以测量的,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总大肠菌群每升水不超过5000个。在我们日常养鱼中这个指标自己是做不了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贝加尔硝化细菌等生物制剂,用生物手段来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为鱼缸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3、pH

在合理的范围内保持pH的稳定是我们“养好”鱼的基本要求。 pH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水的pH值决定了鱼血液中的pH,而鱼血液中保持pH值的酸碱平衡是鱼最重要的生理特征。Ph6-8都是养鱼的好水,一般城市自来水的ph在7左右,例如你用卡迪诺ph测试仪测试了一下水质,水质是7.41,那么很ok,你的水就可以放心养大多数的观赏鱼了。如果养鱼水的pH在短期内出现急剧变化,俗称“pH震荡”,鱼会发生急性酸(碱)中毒,甚至暴毙。另外水质酸跌也是造成鱼患病或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家中常备ph测试仪很重要。

4、水的硬度

各地水质不同,水的硬度也相差较大。水的硬度和ph值是有紧密联系的,我国南方水质偏软、微酸,pH一般在6.5-7.0之间。我国北方水质偏硬、偏碱性,pH一般在7.0-8.0之间。其实除了少数非洲三湖鱼喜欢硬水高ph的水质外,大多数热带鱼喜欢酸软的水质,一般情况下人能喝的水的硬度都适合养鱼。所以小编喝剩下的水懒得倒掉就倒进鱼缸被老爸骂时就会狂冤屈的呐喊!难不成还要拿个GH硬度检测试剂测试了再倒进去!然后就没然后了……

水的硬度对鱼的生理机能有着重要影响。可以影响鱼的渗透调节系统、改变鱼体的盐水平衡、影响钙的吸收、鱼卵的孵化。水的硬度对某些杀虫剂的毒性也有影响,一般来说硬水会减弱杀虫剂的毒性,但会增加氨的毒性。

5、溶解氧

水中溶氧多少是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养鱼水体的溶解氧一天24小时中,必须有16小时以上大于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mg/l。溶氧不足,会使鱼类的食欲减退,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当水中溶氧下降到1mg/l左右时,鱼就会浮头。这个指标一般在家庭养鱼时不做检测,养鱼少的时候只要保证滤器能正常工作,水是流动的就不会缺氧,但鱼多的时候要打氧,建议使用疯狂沙头加大溶氧量,否则极有可能造成鱼只缺氧死亡。

6、温度

很多人鱼友鱼病了第一反应就是换水,上加热棒,升温,没错了,温度对于鱼来说就是这么至关重要啊,而且是要经常监控的指标,不过需要提示的就是用非卡迪诺加热棒的鱼友,一定要注意防爆啊。热带鱼的温度跨度很广,根据鱼种的不同对应的温度也不同,一般18-32度都可以饲养不同的鱼种。

养鱼的“好水”应该是:水质无毒、清澈透亮柔韧而不腻,气味正常可略带水色、含有大量有益菌、溶解氧丰富、温度适宜、硬度PH等物理化指标合格的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30
养鱼先养水。水好,鱼就好,那么,什么才算是“好水”呢?怎样才能养出“好水”呢?让我们简单的说,尽量不使用专用名词。
一、什么是“好”水? 直观判断法: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晶莹剔透,水中基本没有或有极少量的悬浮微粒,鱼儿健康、安详、自在、无病无痛。
二、怎样养出“好”水?
1、养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是建造一个好的微生物系统,把主要有害物质(鱼的粪便和食物残渣等东西,它们是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物质;这是最核心的思想,无论那一种缸,用什么方法开的缸,都不能排除微生物系统的作用。这里我们更强调提高微生物系统的能力。
2、好的微生物系统里有什么? ――喜欢氧气的好氧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它们能把粪便和食物残渣等有机物快速分解成氨;比如枯草菌等等;――喜欢氧气的硝化菌(不是消化菌哦):繁殖速度很慢,它们负责把氨分解成硝酸盐;这个过程有两个阶段,比较复杂,有兴趣的可以找更专业点的资料看看;
3、建立微生物系统要有那些条件呢? ――提供居住的地方:细菌要有家才能大规模繁殖,过滤器是它们最主要的家,房子越多越好,性价比最好的房子是玻璃环和沙子。假如养鱼的水总共有100升的话,那么我建议你需要准备10升以上的直径3毫米的沙子作滤材或至少3升的玻璃环。多点更好,虽然浪费了,但是有个储备能够应急。房子要提早建好,等待细菌们的入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