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高中 大学 命名来源

为什么我们受教育的阶段叫初中、高中、大学?跟古代的中举有什么关系,与‘高中’、‘连中三甲’又有什么联系?

一 小学:“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指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自学。读书必先认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
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岂专引笔画篆、缴绕文字而已。苟失其原,巧伪斯甚。 ——《国故论衡·小学概说》

下文可供参考:
“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门学问古代称为“小学”。“小学”开始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大戴札·保傅篇》云:“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这类学校要教授学童识字,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段玉裁注云:“国子者,公卿大夫之子弟,师氏教之,保氏养之,而世子亦齿焉。六书者,文字声音义理之总汇也。”有关文字的学问因之渐被称为“小学”。称文字之学为小学始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汉书·艺文志》谓汉法,“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

二,大学,语出《大学·中庸》。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23
这是根据学制来的,没什么特殊原因。你要是学习教育学就回知道的。
第2个回答  2009-12-23
| 学习
|
小 中 大
小学 | 大学
初级中学
高级中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