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带华侨团需要注意事项

如题所述

一、发团前准备工作:
1、检查出团单(核实游客领队、地接导游、送机接机司机的姓名和电话,充分理解行程,了解目的地的概况和景点情况)、旅游包帽、导游旗、导游证、自己的身份证件;
2、与领队联系(核实集合时间及地点,对天气、路况及乘车时间做充分估计),并叮嘱游客务必随带有效身份证件及日常用药(特别是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老年人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的情况);
3、通知司机(核实车牌号、出发时间和地点),并叮嘱其准时到达;
4、联系地接,确定接车地点和时间;
5、针对团队出发直至地陪接团这一段行程做充分准备:准时接团、车上讲解、注意事项等情况。
二、出团当日的处理步骤:
1、使用闹钟,绝对不能迟到,一定要在在集合时间之前赶到集合地点等候游客,所有必备物品绝对不能遗忘;
2、游客上车,核对人数后进行车上讲解(切记微笑服务);
A:致简短欢迎辞、公司介绍、个人介绍;
B:检查游客的身份证件,并顺便将身份证收齐,核对姓名及身份证有效期;
C:告诉游客作为全陪导游的职责与任务;
D:行程内每天游程的分解介绍(景点尽可能介绍简单,可以设置一些疑问,使游客提起游兴便已达到目的);
E: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的具体体现(结合自己的知识与了解为游客展现当地的风貌,比如餐饮特色、酒店状况、入住注意事项、行车安全等);
F:行程中其它常见的、必须引起注意的事项(如景区安全、出入安全、卫生等);
3、讲累了可以请师傅放老歌或者老电影,声音不能太大,有些老人会想要休息;
4、和地接保持联系,确认客人数量、房间数量和具体到达时间;
5、到达目的后,尽快与当地导游接上头。
三、游览过程中的全陪服务:
1、照顾游客旅途中的食、住、行、游、购各方面,解决旅途中遇到的麻烦,与地陪互相合作,提供优质服务,务必使游客轻松旅游,心情舒畅,并尽最大努力,发挥监督职责,维护旅行社及游客的切身利益;
2、与地陪多沟通,多交流,每天的行程了然于胸,老年团的行程不能太赶,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沟通时表现的强势一点,有些桂林地陪会欺负新全陪什么都不懂,到时候带着你的客人到处走你都不知道就麻烦了;
3、及时了解领队和游客们的意愿,并协助地陪满足游客正当的愿望,满足不了的,要及时向游客说明原因,并请游客谅解;
4、按照行程安排严格执行,监督地陪和地接社,按照双方确认的各项标准及质量要求认真操作,保障游客权益。与行程不相符时,要及时干预,并征询游客与地陪的意见,如果游客提出加点或与行程不符的要求,必要时可以请游客代表另外签字证明。追答

你想多了。带哪里的团工作都一样。都是这

带哪的团,都注意,以上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29
接团准备-接团-清点人数,行礼件数-欢迎词-讲解注意事项-准备门票费用-拿好导游证小旗喇叭-定好集合时间地点-进景点-讲解-去洗手间-上车集合数人数-用餐-确认客人用餐需求-看菜单-盯菜-询问客人用餐情况-用餐结账-要发票-入住酒店-拿房交押金-查房-第二天准备-早餐收房卡-退房结账要发票-填意见单-欢送词-办理登记手续-送团-回公司报账

导游带团技巧
一、把握全局法
所谓把握全局法是指导游员有计划、有步骤、妥善而又完整地把握旅游活动的全过程, 并运用灵活机动和确实有效的做法, 去完成旅游接待任务的一种导游方法。 把握全局是导游员最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 也是导游员工作的灵魂和核心, 更是导游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导游员要带好一个旅游团队确实不容易, 这是因为旅游团队本身就是由各种旅游者所组成的缘故。 这些游客中间有富商、 绅士、 有政府官员、 新闻记者、平民百姓等。由于旅游者在年龄、 职业、 爱好、性格和性别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再加上 " 百姓百姓, 一百条心 " 这 样一个特殊而又无法改变的现实, 无形中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服务对象。 同时, 旅游者在不同的地方、时间和环境等又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导游员接触的面既广又复杂, 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 如果导游员没有清醒的头脑和灵活机动的处事方法, 以及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是难以接待和满足好各种类型的游客的。要把握好整个旅游团队的全局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
充分认识游客在体质上存在的差异
对一个旅游团来说, 除上述情况之外, 体质上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旅游团队可不像体育比赛的代表团, 成员们身体个个棒得没话说, 对于导游员来说在参观游览时就要重视和注意这个问题。 此刻导游员应以 " 我 " 为核心, 四周是紧紧围着艺术或者相对紧跟着你的游客, 而不是七零八落 " 溃不成军 " 。 导游员一方面要满足游客求新、求美、求知的需求, 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好年老体弱的游客。 比如, 导游员带领游客去景点游玩, 去饭店用餐等, 都应在行走速度上掌握节奏, 要知道一般体质好的游客大多数是跟在导游员身后的, 而那些体质较弱或年老体衰者总是落在队伍的最后面。
又比如, 曾记得有位导游员与笔者谈起一件事。那是一个去黄山的旅游团, 那时上山的索道还没建好, 一个团从山下爬到山顶, 从第一个到达者和最后一个上山者, 前后时间竞相差 了 2 个多小时。 这多危险! 万一路途中有位游客发生不幸怎么办? 面对这么长的队伍, 导游员照顾谁好呢? 当然, 这些事情的发生只是极个别的。为此, 导游员在处理行走节奏上, 其办法是尽量使整个旅游团队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活动, 整体移动使得导游员既能管住 " 面 ", 又能抓住 " 点 " 。 有位导游员在带领游客参观南京中山陵时, 从底下走到纪念堂前共有 392 级台阶 ( 其中有 8 个平台 ) 。 导游员带了一段路就站在原地开始讲解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一生。 等到后面的游客到齐后, 又总的归纳性地总结以及介绍些孙中山先生的趣闻轶事, 然后再带领旅游团队继续行走。 过了一会儿, 这位导游员又停了下来, 讲解孙中山先生墨迹 " 天下为公 " 的历史背景和由来。 以后, 他停下来讲解纪念碑、两侧的桂花树……就这样, 导游一会儿停, 一会儿讲, 停停讲讲, 讲讲停停, 带着游客一直来到纪念堂门前, 游客既不觉得累, 又增长了不少知识, 整个旅游团没有一个游客掉队和走失。 总之, 导游员要善于将较长距离的路程 ( 包括爬山 ) 等, 有计划地分割成几个较短的路程, 加上导游员在此期间的风趣幽默出色的表演以及宣传鼓动工作得当, 是能够比较妥善地解决游客在体质上的差异问题的。
导游员心里也应该十分清楚, 如果走失了一位 " 弱者 " 游客, 那是导游员的失职行为,要把走失者找回来,其精力和工作量远远要超过带团时所耗费的体力。另外,导游员还要经常关心“弱者”,使他们心里真正感到导游员是可以信赖的。
既管大又抓小 , 有机结合
所谓 " 管大抓小 " 是指导游员如何正确处理多数游客与少数游客利益关系的问题, 同时又是如何把两者关系尽量圆满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导游员来说, 总是希望游客在他的带领下 " 步调一致 ", 但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在一个旅游团中所组成的人员各有所需, 游客之间虽然彼此认识, 或者同属一个企业工 作, 但是, 他们之间毕竟存在经历、层次和修养等不同的特点。 由于这些原因, 加上游客们普遍存在一种意识, 我们是出钱旅游的, 作为导游员应该满足游客的需要。因此, 在旅游过程中, 时常会出现多数游客与少数游客发生利益矛盾的冲突。导游员应该努力使自己所带领的团队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合理而又可能的要求, 而不应该有意或无意地去伤害少数游客的自尊心。导游员对待游客发生利益矛盾冲突的问题, 最为恰当的办法莫过于事先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比如, 一个旅游团队中, 大部分游客想去某景点观光游览, 一小部分游客认为该旅游项目没多大意义而想去购物。这时, 导游员就将购物的游客安排在旅游景点附近的购物商场, 并且确定全体集合时间, 先将购物的游客送到购物商场 ( 必须要指派领队或一名游客负责安全问题 ), 然后带领另一部分游客进行景点观光游览, 再按照规定时间上车, 将全体游客集中起来进行下一个旅游项目。 导游员千万不要临时 " 抱佛脚 ", 来一招所谓 " 举手表决 " 方式, 这样的结局也许不是多数与少数的问题, 可能出现四分五裂以及意见得不到统一的尴尬局面, 那时导游员完全处在被动的地步。至于游客提出的过分和不合理的要求, 那应另当别论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