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如题所述

1.知识目标
一是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常见动词: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
例如:学生可以背诵本篇课文。
二是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常见动词: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
例如:学生可以说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三是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常见动词: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
例如:学生可以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解释生活现象。
2.技能目标
一是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是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常见动词: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临摹、扩展。
二是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景下运用已有的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的适用性等。
常见动词: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体验性目标
一是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常见动词: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
二是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等。
常见动词: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
三是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度,的态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