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胤礽真的烂泥扶不上墙吗?真实历史上,胤礽为何被康熙废掉?

如题所述

胤礽是康熙钦定的太子,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太子了,雍正登基后再次进行了改革,开始采取秘密立储。但太子胤礽并不是烂泥扶不上墙,相反,他的能力还是很突出的。

康熙之所以废了他,主要目的也不是因为胤礽的能力不行。而是他没有处理好与皇帝以及与皇子之间的矛盾,这是根本。身为储君他的势力越大,对皇权的威胁也越大,无形当中让康熙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了压迫。

当然了,之所以造成这个矛盾,也不能怪康熙,也不能怪太子,这是一个死结,而是皇位继承制结下的苦果。

胤礽是康熙的第二子,不过也是嫡长子,他的母亲是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他刚过满月就被册立为太子了。说实在的,这个时候根本看不出来胤礽有什么能力,连话都不会说,谈不上聪明伶俐。

胤礽小时候得过天花,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病,康熙当年能够顺利接班,跟这个不无关系。不过胤礽还是挺了过来,这让康熙非常高兴。

为了培养接班人,康熙也是下了大工夫,在汉人大臣中选择学问优长的人来辅导太子。而胤礽表现的也不错,聪慧好学,能文能武。随着年纪的增长,胤礽开始参与到一些事务。

胤礽大婚后,也经常监国,尤其是在康熙亲征期间,奉旨监国,表现得还不错,多少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当时在很多大臣的心目中他是皇子中最优秀的人之一,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都认为他会和康熙一样,成为优秀的帝王之一。

久而久之,胤礽把很多事情变得理所当然了,在他心中他也是未来的皇帝。但康熙在位时间太久了,以至于他老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严格说起来,康熙是一位慈父,他疼爱每一名儿女,毕竟康熙的儿子很多,有能力的也不少,康熙自然也很喜欢,对其很重视,比如老八胤禩这样的人。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胤礽心态发生了变化。他感到了威胁,而长期的养尊处优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使其人格分裂,贤德不再。他开始大肆享乐,放肆地广罗美女、豢养面首。可以说私生活越来越不检点。

而这与他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讽刺的是其他皇子逐渐成人,表现却越来越好,尤其是老八,成为了贤王,在群臣中威望越来越高,这让康熙非常痛心。

于是胤礽第一次被废了,但是康熙并没有对他彻底放弃。所以在他与诸皇子竞争太子之位的时候,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

可是胤礽并没有些许改变,反而变本加厉,行为疯癫,康熙甚至认为他鬼上身了。而且太子与皇子之间的矛盾还是没有解决,甚至愈演愈烈。而康熙与他之间的矛盾更是逐渐激化,太子甚至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这让康熙怒不可遏,再次废了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7

康熙的太子胤礽并不是烂泥扶不上墙,而是扶持过头了,结果持宠而骄、狂妄无德被废。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胤礽和他被废的前前后后。

其一:少年就有头脑的胤礽。

胤礽是康熙十三年出生的,出生后不久,还在襁褓中的胤礽就被册封为皇太子,是康熙正宗的嫡长子。

康熙对儿子们都很关爱,对太子胤礽更是非常关心,太子出天花后,康熙亲自陪伴小胤礽渡过难关。

康熙对胤礽的培养也是很用心,往往亲自教导他,不到十岁就带他狩猎、参加各种活动。

为了更好培育胤礽,康熙允许胤礽和外国传教士来往,也允许他结交江南一带士绅的代表人物,树立他的威信和形象。

胤礽在康熙亲自过问和教导下,也表现的少年老成,处理政事头头是道。康熙三十五年亲征噶尔丹时,让胤礽监国,才22岁的胤礽把朝政处理的恰当,赢得了康熙和大臣的夸赞。

其二:康熙的过度溺爱“害”了胤礽。

康熙不但是一位大有为的皇帝,也是一个慈祥的父亲,对子女们非常关怀,也正是如此,康熙一朝的皇子大多都有所作为。而康熙对太子胤礽,更是关爱无比。

康熙宠爱胤礽没有错,但过度溺爱,纵容他的过分之举,最终把胤礽给害了。

比如,对于胤礽在仪仗、衣服规格上超出太子应有的规格后并没有及时制止和教导,而是默许了这一行为。

还有,在外出期间,康熙纵容胤礽挥霍无度,对于太子搜刮民脂民膏现象并没有严加制止。

长期的溺爱和纵容,让太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和行为作风,在脾气上暴躁,在生活上也不检点,经常搜罗美女,甚至还豢养面首。

对于太子胤礽的种种恶行,康熙经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对相关官员进行呵责处罚,并把太子的这些过错归咎于身边人的教唆和影响,严厉处罚太子的侍从,一茬一茬的更换太子身边的太监宫女。

久而久之,事情过后太子并不收敛和反思,甚至越演愈烈,越来越嚣张跋扈,少年时彬彬有礼的君子风范荡然无存,猝然成了一个暴躁的储君。

其三:终究和皇位无关,晚景凄凉。

皇太子长期犯错暴躁,甚至多次越权,威胁到康熙对黄权,日益引起康熙的不满,最终被废。

胤礽被废后,引起了皇子之间的争储风波,闹得兄弟失和,康熙为了缓和矛盾,再加上对胤礽的爱还在,再次立胤礽为太子。

可是,重新得到太子位的胤礽并没有消停,为了防止再次被废,一度和大臣策划提前逼迫康熙退位的事件,这一行为直接触碰了康熙底线,胤礽再次被废。

从此之后,胤礽再也没有了翻盘机会,晚景凄凉,在禁锢之地度过了余生。

纵观胤礽一生,他原本并不是一个付不起的阿斗,在父爱的关怀下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储君,但父亲的溺爱又让他走向放纵无羁的深渊,最终与皇位无缘。


第2个回答  2020-12-28

康熙皇帝与其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胤礽,不仅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更是唯一的一位被公开册立的皇太子,同时他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太子。本应有着美好未来的他,就是因为其荒诞不羁与处事不当,最终难逃被废圈禁的命运。

对于胤礽的培养,康熙可谓是耗费了其半生心血。

康熙四年(1665年),为了拉拢当时的首辅大臣索尼共同对付权臣鳌拜,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康熙皇帝迎娶了索尼的孙女、也就是索尼长子噶布喇的女儿赫舍里氏为皇后。而以索尼、索额图为首的赫舍里氏家族,也没有辜负孝庄太后的期望,在康熙“智擒鳌拜”以及清算整个鳌拜集团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这也使得赫舍里氏家族成为当时朝堂上名望与地位最为显赫的家族。

康熙十三年(1674年),赫舍里皇后为康熙皇帝生下了嫡子胤礽,但是赫舍里皇后因为难产,于胤礽出生两个时辰后去世。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皇帝将当时只有13个月的胤礽册封为皇太子,这不仅仅是出于对赫舍里氏皇后的感念,同时也是为了表彰整个舍里氏家族的功绩。

在此之前的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与赫舍里氏皇后曾有过一个儿子,即康熙皇帝的嫡长子承祜,可是活了不到三岁就早殇了,此后康熙所册立的两位皇后,即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皆未诞育皇子,所以胤礽也就此成为了康熙一生之中唯一的一位嫡子。

而为了让胤礽能够茁壮成长,并且成为一为合格的国君,康熙皇帝做出了一系列颇为用心的安排,并且是亲力亲为,参与到整个培养过程之中。可以说,为了胤礽,康熙是耗费了其半生的心血。

首先,康熙皇帝让荣妃马佳氏帮助抚养、照顾胤礽。

马佳氏是康熙初年最受宠的妃子,她十年内先后为康熙生育了五男一女,尽管最后只活下来了皇三子胤祉以及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但也足可见其受宠的程度。

而马佳氏的这一双儿女,在所有康熙的所有子女中,绝对称得上是出类拔萃的。

固伦荣宪公主是康熙最喜欢的女儿,她深明大义,远嫁漠北蒙古札萨克多汗部,为了维系大清王朝与蒙古诸部的关系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受到了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推崇。而皇三子胤祉自也不用多说,是所有康熙皇子之中,读书最多,也是学问最大的,并且他通古博今、知书达礼,同时精通骑射,又对西方的算术、例律颇有研究,典型的学究派,其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更使其名噪一时。

从这个角度来看,让荣妃马佳氏抚养胤礽,可以说是康熙“慧眼识人”。并且为了让胤礽得到更好的关爱,康熙还不惜将刚刚出生没多久的胤祉送出宫外官员家中抚养,直到多年后才重新接回马佳氏身边。

其次,康熙先后为胤礽安排了四位“当世之鸿儒”为老师。

这四位老师分别是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

张英、名臣张廷玉的父亲,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足可见其人品,官至康熙朝时期汉官的最高职级足可见其能力。

李光地,著名的理学大家,并且政绩也是非常突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名声显赫。

熊赐履,曾不惧鳌拜权势向康熙皇帝进献《万言疏》而广受好评,也曾出任东阁大学士,在程朱理学上颇有造诣。

汤斌,同样是以儒学名扬天下,其去世后被上谥号为“文正”,就此成为清朝八大“文正公”之首,为天下文人所供奉。

可以说,康熙皇帝为太子胤礽选择的这四位老师,不仅学识卓越、才能出众,更是皆以清廉著称,而由此也可见康熙对于胤礽学业的看重,更体现了其一番良苦用心。

再次,康熙皇帝对胤礽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并且给予了其充分的机会进行锻炼。

康熙皇帝除了给胤礽找了四位名臣作为老师,他自己也时常亲自监督胤礽的学业,并且每次康熙出巡,都将胤礽带在身边,加以时刻训导。

而在康熙亲征噶尔丹期间,更是委以太子胤礽监国的重任。

“凡事俱著皇太子听理,若重大紧要事,著诸大臣会同议定,启奏皇太子。”

而这无疑是在培养胤礽施政能力的同时,提升其在朝臣之中的威信与影响力,为日后其登基做着提前的安排和准备。

不仅如此,康熙还曾因朝鲜上奏的公文中,没有避讳胤礽而对其进行了严厉的训斥,这些都能体现出康熙对于胤礽权威的支持与帮扶。

然而,尽管康熙对于胤礽的照料是无微不至的,对其的培养更是亲尽全力的,可胤礽回馈给康熙的只有无尽的失望。

胤礽荒诞不羁的表现,就此引得了康熙皇帝的极度不满。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朋友对于那位因为自己的荒诞不羁与自以为是最终导致两度被废的太子胤礽,必然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历史中,胤礽的表现较之于《雍正王朝》,还要更加的糟糕与恶劣。

康熙皇帝与胤礽之间的矛盾第一次爆发,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时的“乌兰布通之战”期间。

康熙在北上过程中因风寒病倒,太子胤礽在与皇三子胤祉共同探望病中康熙。然而,在见到在病床上的康熙的时候,胤礽时全然没有伤心之意,甚至还表现出了兴高采烈的神情,这引得了康熙的极大不满,胤礽不仅遭到了康熙的训斥,还被直接撵回了北京。

这件事情可以说给康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以至于近二十年后康熙“一废皇太子”的时候,仍提起了此事。

“朕承太祖太宗世祖弘业,四十八年于兹,兢兢业业轸恤臣工惠养百姓,惟以治安天下为务。今观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难出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

可这仅仅是个开始,康熙在此之后发现,胤礽已然是越来越“坏”。

一来,胤礽非常的贪婪。

身为太子,胤礽的俸禄已经是远超其他皇子,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胤礽不仅违规私自动用大内库银,更是经常性主动向官员索贿,并安排其心腹人员,打着自己旗号到各地收受贿赂。对于外国使臣进贡的礼物,他也是随意的进行取用,全然不顾及朝廷的礼仪制度。

二来,胤礽的生活是非常的铺张和奢靡。

胤礽的生活奢靡程度远超他的父亲康熙皇帝,甚至在使用的器皿、铺盖、装饰等方面,比康熙所使用的还要贵重。

三来,就是胤礽对于朝臣和兄弟们的态度是非常的傲慢,并且常常越权行事。

胤礽经常仗着其尊贵的身份,打压、排挤、羞辱其他的皇子,使得皇子们对于太子胤礽都有着极度的不满,特别是十三阿哥胤祥,可以说是与胤礽势同水火。在对待朝臣上,太子也非常傲慢,让朝臣对其是怨声载道。而他甚至还敢直接将康熙已经批阅办理的事情擅自修改,直接触动了康熙的皇权威严。

面对太子胤礽愈发不堪的表现,康熙首先联想到的是康熙最为重要的政治靠山,同时也是其叔姥爷的权臣索额图。

特别是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走到德州的时候太子病重,康熙急召索额图赶来照看太子胤礽,索额图与太子就此朝夕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在此之后,太子的种种恶习一下子全部都暴露了出来,并且是愈演愈烈。而在此之前,索额图与另一位权臣明珠,两人结党营私、党争不断,弄得朝堂上是乌烟瘴气,这本就令康熙非常不满。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下令将索额图圈禁,进而将其活活饿死。

康熙皇帝本想借索额图的死,给太子胤礽一个提醒,希望胤礽能够有所警示,然而胤礽却就此产生了浓厚的报复情绪,与康熙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恶化,两人之间的矛盾也就这样被彻底摆上了台面,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之后“一废皇太子”事件的发生。

胤礽被康熙两度废黜之后,就此堕入无尽的“深渊”。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就在康熙皇帝带领着众位皇子在热河秋闱期间,接连发生的三件事情,让康熙皇帝对于胤礽是更加的不满。

康熙到达热河后,以皇长子胤褆、皇八子胤禩为代表的一众皇子,对于胤礽平日的一系列行为进行了检举与揭发,尤其是对胤礽纵容其党羽贪赃枉法的行为表达了强烈的抗议,这也使得康熙对胤礽是愈发的愤恨。

紧跟着,皇十八子胤衸病重,胤礽再一次的表现出了毫无同情之心,在康熙以及所有皇子都对胤衸的死表示叹惋的时候,只有胤礽毫无悲伤之意,康熙痛斥其“毫无骨肉兄弟情谊”。

而更为康熙所震怒的是,康熙发现胤礽在深夜靠近自己营帐,向内窥视,康熙瞬间感觉

“未卜今日被鸠,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

于是,康熙就此认为胤礽是“所行不善,难托重器”,就此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

然而,康熙对于“一废皇太子”是非常的伤感,以至于其六天六夜没有合眼,而更令他感到伤心与无奈的是,众位皇子为了争夺储君之位,已然到了剑拔弩张、兄弟阋墙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在“一废皇太子”之后的第二年,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新复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康熙这样做既是为了稳定局面,缓和朝局的动荡,同时也是为了再给胤礽一次机会,毕竟康熙不想让此前自己的半生心血全部付之东流。

可胤礽似乎也是看到了这一点,自认为康熙是除他之外不会再另立太子,所以胤礽依旧是我行我素,继续贪污腐败、结党营私、铺张奢靡,并且一再触怒康熙皇帝,挑战着康熙的忍耐底线。

终于,胤礽的行为不仅让康熙对于其是彻底的失望,更让康熙开始认为胤礽已经是真的无可救药了。

在这之后,伴随着“托合齐会饮案”的看破,太子胤礽一系列不堪入目的罪行也就此被公之于众。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康熙皇帝在畅春园召集诸皇子宣布:

“皇太子胤礽复立以后,狂疾未除,大失人心,断非可托付祖宗弘业之人,故予拘执看守。”

康熙皇帝第二次,也是最终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并将胤礽永久性的圈禁在了咸安宫之中。这一次,康熙没有了此前“一废皇太子”时的伤感,可以说,他是非常平静同时也是非常理性的接受了这一结局。

而胤礽也就此退出了政治舞台并且失去了自由,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去世,再也没有离开咸安宫半步。

从康熙培养胤礽的整个过程,以及后来胤礽的两度废立,都可以看出康熙对其的耐心与宽容,如若不是胤礽实在是“无可救药”与“烂泥扶不上墙”,康熙也绝不会如此决绝的放弃胤礽。

所以,胤礽最终以如此惨淡的结局收场,很大程度上,都是其咎由自取的结果。

第3个回答  2020-12-28

太子胤礽真的烂泥扶不上墙吗?真实历史上,胤礽为何被康熙废掉?

第4个回答  2021-01-19
胤礽并不是烂泥扶不上墙,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个贤明的太子,只不过他当太子太久了,就想当皇帝,他之所以被康熙废掉,是因为他造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