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父母解释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

如题所述

一、孩子不适应的幼儿园的主要现象:

1、哭泣现象。

孩子刚上幼儿园基本会出现整天哭(入园后的1~2天),间续性的哭(2~3天),偶尔哭(1到2周)。一个月后多数孩子经过前面几个阶段,情绪已经基本稳定,只是早上入园时以各种理由推脱和哭泣。

2、离群现象。

初到幼儿园时,孩子需要时间慢慢融入集体,所以会有独处、恋物或拒绝一切沟通和互动行为,他们可能一言不发,不和老师同学言语。他们会小心翼翼的观察一切变化,总是喜欢一直拿着自己喜爱的某一样东西,拒绝老师的一切建议,一心只想摆脱幼儿园早些回家。

二、孩子进幼儿园上学前,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1、熟悉环境—让孩子的从心理上接受上幼儿园这件事。

1)首先,家长选择幼儿园时,要先带领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环境,与同园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互相熟识建立关系。回到家后,家长可以与孩子聊聊幼儿园的游戏场所,说说与小朋友游戏的快乐,谈谈老师的亲切等等。

2)其次,在入园的前几个月,妈妈们可以给孩子阅读关于幼儿园的绘本,描绘幼儿园里轻松的氛围和上幼儿园的好处,让幼儿知道上幼儿园是自己必须经历的生活。同时让他们感受学习是快乐的事,使他们的心理提早承受,有个“前适应期”,给孩子创造期待去幼儿园的愿景。

3)最后,家长可以在家可以和孩子玩上幼儿园的游戏,从短的分离慢慢延长时间,让孩子适应妈妈短暂的离开。因为,孩子刚入园肯定非常舍不得平时陪伴他的人-妈妈或者其他监护人,所以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到时上幼儿园才不会哭闹得太严重,或者焦虑。

2、调整作息,并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从生理上提前适应上幼儿园的生活。

独立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往往比动手能力差的孩子提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为会生活自理的孩子往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强。

1)首先,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几个月,就要开始慢慢地提前调整作息规律,使之与上幼儿园的时间慢慢地靠近。

2)其次,家长要着重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训练孩子可以把他的任何想法、需求要用语言说出来,这样上幼儿园就会有优势。比如上文中的豆豆,她妈妈就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多教孩子说话,鼓励他上厕所时,用语言说出自己想“尿尿”或者“拉粑粑”。

3)最后,让孩子自己洗手、吃饭、穿鞋、上厕所,锻炼穿脱衣等,只有孩子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才能跟上学习的步伐,对自己更有信心,适应性更强。

3、家长细心准备入园的物品—从物质上帮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

1)入园前,家长应该让孩子完成全部预防接种,并且到当地社区打印好接种证明,接着准备小孩户口页的复印件。

2)家长提前准备好适合孩子穿脱的简便服装,舒适合脚的运动鞋、汗巾、名字贴。(名字贴用于书包、园服等)。

3)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学号,因为幼儿园水杯、毛巾、午睡床、储物柜都是贴的学号,认识代表自子的数字就能更快找到自己的物品区域。

三、家长可以提前了解下,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一天的基本生活是怎么样的?

大部分幼儿园一天的安排是上午:晨检、晨练、早餐、点名、上课、课间操(游戏)、点心、上课;中午:午餐、餐后散步、午睡;下午:起床、点心、上课、放学。

一天的时间,老师会安排丰富的课程,带领小朋友在快乐轻松的氛围里玩耍学习,孩子会觉得幼儿园生活很有趣,一天的时间度过也会很快。

在幼儿园,每个班级至少配有三位老师,其中一位生活老师主要负责孩子的饮食生活,帮助不够自理的孩子,孩子只需要及时的告诉老师自己的需求,比如想喝水、上厕所、尿裤子等,老师就会给予帮助。小班老师真的会帮吃得慢的孩子喂饭、穿衣服,如果孩子不午睡的话,有时候老师还抱着孩子哄睡。繁琐的工作重复做,大部分幼儿老师还是充满爱心的,所以家长不需要太过担心,给孩子书包备好换洗的衣服,以备不时之需,也适当理解老师有时候的照顾不周。

四、孩子入园后,家长特别注意的那些事情。

1、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送到学校不要在孩子视线里过多逗留。

接孩子时给孩子带上小点心,拥抱孩子,告诉他一天里你也很想他,给他足够安全感。刚入园的孩子可以采取阶梯式时间接送,即一开始提前2个小时,然后提前1个小时,提前30钟,最后按点接送,这个主要是针对入园特别分焦离虑的孩子;

2、给孩积极正面的暗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诋毁幼儿园或负面评价老师,有问题单独向幼儿园或老师提出。

3、不做诱导式询问孩子。例如:“今天老师打你了吗?今天同学欺负你了吗?”家长其实可以换个方式关注孩子,因为诱导孩子只会让孩子很关注这种负面的内容,特别是小龄孩子有时候说不清事实,也容易误导家长的判断。

4、如果出现需要在幼儿园服药,家长一定按剂量按要求独立包好。并写上孩子信息用法用量亲自交到老现手上,确保不出现误食药物。

5、多关注孩子身体和情绪是否有异常情况(比如身休暗处的瘀伤),情绪是否晚上惊醒恶梦等。

6、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多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现在幼儿园基本都有监控,发现事情有据所依,正规幼儿园对老师也有严格要求,并且有一定的监督措施。所以选择正规幼儿园,选择相信老师,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提前做好以上准备让孩子轻松入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2
小孩子对父母有一定的依赖感,出入幼儿园,离开父母的怀抱,有些孩子会有一些焦虑感和不安。
第2个回答  2020-09-12
那当然是离开熟悉的人和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第3个回答  2020-09-12
小孩子长大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就一定要及时进入幼儿园去过集体生活,这对宝宝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对宝宝来说,也是具有挑战性的。很多宝宝入园的时候都会产生入园焦虑,哭闹不止是起表现。那么如何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
孩子为什么会有入园焦虑
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3岁儿童的交往范围还主要停留在家庭中。因此,入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孩子小的时候,得到长辈们悉心的照料,是全家人关注的中心。可在幼儿园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要适应幼儿园里的日程,遵守幼儿园的常规,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老师的注意力和教室里的玩具、书籍……这一切,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如何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
1、要让宝宝有心理准备
宝宝平时对爸妈的依恋很强烈,让他们一下子离开爸妈,会使依恋感受阻,产生分离焦虑症,因其不安全感。因而让宝宝对上幼儿园提前有个心理准备是非常必要的。爸妈可以在假期里或开学前带宝宝到即将要去的幼儿园里转一转,玩一玩,让宝宝先熟悉一下幼儿园的环境。
2、培养宝宝独立能力
在家中给宝宝一定的独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客厅的一角,利用橱柜或桌椅隔离出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宝宝体验在视线中感觉不到成人注视的情况,在那里游戏、看图书等,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减轻对成人的依恋感。
3、消除疑虑产生信任感
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期待感,认为在幼儿园中老师是可以帮助自己的人,相信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在幼儿园中快乐地学会本领的。
4、培养自信自立的能力
爸妈还可以培养宝宝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上厕所、吃饭等;培养生活习惯,如午睡等,帮助宝宝增加入园后的心理自信。
5、教宝宝学会与同伴交往
引导宝宝和老师交往。由于很多宝宝围绕带班老师,有的时候,如果宝宝不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可能会被老师忽落。所以爸妈应教育宝宝学会和老师交往,向老师说出自己的需求。在于同伴交往中,要告诉宝宝小朋友之间要相互谦让、合作,有玩具要一起玩,与小朋友之间有了矛盾要找老师,不能打架。
第4个回答  2020-09-12
家中有老人的,都知道对待孙子孙女都是比较宠的,他们的方式就是顺从孩子的生理和物质要求,而作为子女的会被社会学校网络上得到的信息影响改变自己的行为(获取知识),假设子女和父母意见统一就不用解释了,所以矛盾在于教育子女的权威要树立起来,找到共同点,比如大家都听樊登读书,那就拿书出来一起分析,千万不要说你错了我对了这类话语,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说错了,欢迎探讨,顺祝平安。
第5个回答  2024-06-06
入园焦虑的成因
(一)婴幼儿在家中被过度保护和溺爱
目前家庭中独生子女很多。所以,很多婴幼儿在家里也享受到了极其优越的待遇,太过宠溺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时间这样做,只会使幼儿不能进行生活自理,缺乏许多独立性。纵然在托育园有教师的照顾,但在班级里数十个婴幼儿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始终做不到如家人般照料得那般及时及全面,这一类婴幼儿对团体生活更是不可忍耐。
(二)婴幼儿出生后的亲子依恋关系的影响
幼儿于诞生那一刻最先见到的便是自己的家人,他们会有者有别于其他人的亲密感和依赖性。而且婴幼儿们年龄都很小,极少与外界接触,他们的安全感就来自于与他们长期共处的亲戚。在进入托育园之前,长期备受父母的关怀与照顾,从未和父母分开过,构成某种安全的依赖关系。可以说,进托育园是婴幼儿们初次真正意义上的与父母分别自己去应付一些事情,此类安全性的关系出现了改变,幼儿便开始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对身边的事物感到害怕。
(三)生活规律发生了变化
婴幼儿在家里待了很长时间,已经习惯于父母或长辈设定的作息时间,在自己小小的身体中也形成了一整套个人所属的小生物钟。踏进托育园之后,属于他们的小生物钟需要随着托育园的作息时间表做出改变。这些突发性的改变也是很容易致使婴幼儿分离焦虑的。
(四)对周围事物厌倦的分离焦虑
部分儿童最初走进托育园时,分离焦虑反应现象还不是很突出。相反,对于身边的事物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初次入园时,关于身边的一切事物他们都拥有很强的好奇心与兴趣,这里玩一下,那里瞧一下、碰一碰,等等。然而,在熟悉了几天以后,关于这一新环境的好奇感便会慢慢回落,不再觉得新奇的时候,便察觉到其实这里远远不像自己长期所待的家里好,这也能导致婴幼儿的分离焦虑。
(五)传染性的分离焦虑
这些现象常常会出现在早晨进入托育园以及下午离开托育园的时候。原本有的幼儿未哭泣,在他们看见其他某些在哭用的同学之后,就使他们产生了依恋家的情绪,以至于也出现了哭闹的表现,即所说的传染性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