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食疗(一)

如题所述

《千金方》中的食疗(一)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首次提出了“食治”和“食疗”的概念,标志着食疗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唐代以后,食疗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食疗专著不断涌现,成为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疗的历史文化渊源
食疗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瑰丽奇葩,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食疗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而且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理论渊源,处处闪烁着我国古代先哲的智慧之光。
食疗的历史源流
饮食是与人俱生的行为,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饮食活动。《韩非子·五蠹》和《淮南子·修务训》都提到了古代人民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而受到疾病的困扰。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的饮食行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熟食的发展,烹调技术也逐渐兴起,人们开始懂得选择食物、调整饮食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从而发明了朴素的饮食疗法。
食疗的理论渊源
《黄帝内经》是食疗学的理论源泉。其中的精气营养、膳食结构、五味调和、饮食卫生、四时宜忌及药食结合等理论或观点,成为后代食疗孕育发展的基石。
精气营养理论
“民以食为天”,饮食活动是人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安谷则昌,绝谷则危”,通过饮食活动,不断地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保证生命存续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灵枢·五味》首先提出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食物进入人体后,滋养脏腑、气血、经脉、四肢、肌肉乃至骨骼、皮毛、九窍等的作用。饮食入胃,通过胃的消化、吸收,脾的运化,然后输布全身。可散布精华于肝,而后浸淫滋养于肌肉;可食气归心,精气浮于脉,以充营心脏、血脉。作为人体的营养物质,是必须靠饮食源源不断地予以补充的。
膳食结构理论
世界上的种族,按其膳食结构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以肉类为主食的肉食民族,以乳酪为主食的奶食民族和以五谷杂粮为主食的谷食民族。《内经》针对汉民族的特点,指出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应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就是要用各种各类食物,互相搭配,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发挥饮食对人体的积极作用,保证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
五味调和理论
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对人体的作用各有不同。五味调和,有利于健康,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中医学十分重视五味的调和。《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五味调和得当对人体的益处。中医是反对五味偏嗜的,人体的营养虽然来源于饮食五味,但五味过偏,又易使人体受伤。
饮食卫生理论
古代非常注重饮食卫生,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论语·乡党》),指出了食品要精细,烹调要得当,进餐要定时,变色、变味、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宜食。除了食品的清洁卫生不变质外,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过饥过饱;注意进食时间,定时饮食;注意食品温度,不寒不热。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进食情绪和饮食环境,保持端正的饮食姿势,把饮食行为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产生好的饮食效果,促进机体对饮食营养的吸收。《黄帝内经》认为,饮食得当则可养人五脏,失节则会伤人五脏。故长有天命。
四时宜忌理论
古人非常重视饮食与时间季节的协调,认为这是食养食治也包括药治必须遵循的原则。《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阴阳四时者,人物之始络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这些治病养生原则在饮食营养方面,也是必须遵循的。《内经》有春“在味为酸”,夏“在味为苦”,秋“在味为辛”,冬“在味为咸”,长夏“在味为甘”等记载。《周礼·天官》则提出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宜食辛以发散、冬坚实宜食咸以和软的观点。由于食品的获得常受季节气候方面的影响,加以古代的储藏方法落后,许多食品无法保鲜和保证质量,因此根据季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食味,不但古代盛行,直到现在也仍然应用。
药食结合理论
古代医学家在肯定医药治疗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强调了食治食养的重要性。《素问·五常政大论》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必养必和,待其来复。”对于疾病的治疗,祖国医学一贯主张不单纯依靠药物,认为使用药物,只是在病邪炽盛时,用以遏制病势的一种手段,一旦病邪已衰,即当适可而止。特别是作用猛烈和有副作用的药物更认为宜尽早停止,《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内经》还重视热病恢复期的饮食调护问题,如在《素问·热论篇》谓:“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将药治和食治结合起来,既可疗病,也可使患者获得需要的食养,这也是我国独特的医疗防病方式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