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臭椿,是一种小型乔木,树高在3-4米,干季时会有落叶,叶簇生于茎顶,形态类似棕榈。树皮呈现出暗灰褐色,厚实且粗糙,浅纵裂;小枝粗壮,灰褐色,有明显的纵条纹,表面覆盖着微柔毛。其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叶轴长达35-60厘米,叶柄长约叶轴的1/2-1/4,也布满微柔毛。小叶厚纸质,光泽明亮,6-13对,呈镰状长圆状卵圆形,尖端短渐尖或钝圆,基部偏斜,长约7-13厘米,宽4-6厘米,边缘平滑或微波状,无毛,背面散布着小而扁平的腺体。侧脉7-12对,清晰可见,花序为大圆锥形,近顶生,长达40厘米,花芽呈倒卵形,约3毫米长。雌花或两性花中,萼杯状,微毛覆盖,萼齿为宽三角形,尖锐;花瓣比萼片长两倍,长圆形,无毛;雄蕊较花瓣短,花丝无毛;花盘杯状,顶端有5浅裂,被微毛;子房倒卵形,约1毫米高,密被黄色微柔毛;花柱基部合生,短而扭曲,柱头长而分开。
这种常绿臭椿主要生长在西双版纳的丘陵地带,海拔540米的林阴干燥环境。在广东地区,包括广东沿海岛屿和福建厦门等地也有分布。在厦门和香港的林本标本中,小叶数量通常较少,Hemsley曾对此有所怀疑,认为可能是新种。与毛叶南臭椿(Ail. triphysa)相比,常绿臭椿有显著区别,如5个被毛的心皮,柱头长而分开,萼和花柱疤痕与种子顶端在同一水平。其果实特征也与小勐养标本相符。果期为12月至次年4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