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的NBA球员罢工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回顾过去,斯特恩和联盟董事会的成员会告诉你,罢工是不可避免的一场灾难,它是催生“工资封顶”计划的关键因素。球员和球员工会的领导者会说,这是一场值得的战斗,证明了他们可以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的利益坚持奋斗。
很多的球迷会说,这整个就是一场尴尬的闹剧,一场由400名球员和29位老板对20亿美元发起的争夺。如果幸运的话,双方会说,这样闹剧又不是发生在后911时代,毕竟美国军队正远征海外,石油价已经飙升到4美元每加仑。也许根本没有昨日重现。
98年大罢工及其引发的后果为今天的我们还是留下一些东西。“Max player(超级球员)”自此诞生,他们拥有最大限度的工资额。联盟希望对工资帽做出严格限制,然而球员工会则要求尽可能宽松的薪资唤厅空间,就像奥尼尔,阿朗佐·莫宁,朱万·霍华德和加内特享有亿元合同一样。根据“最大限度薪水”的规定,球队支付给球员的工资总额不得超出球队工资总额的某一比率。随后在1999赛季,球员合同被控制在大约8600万美元之内。
正因为如此,阿伦·艾弗逊和安东尼·沃克等人的合同跌落亿元大关。这同时也激发了史蒂芬·马布里对加内特的嫉妒。仅仅18场比赛之后,森林狼后卫通过交易离开明尼苏达。
由于最大限度的额度与资历挂钩,CBA先后避免了几次罢工。出于经济利益和自由的考虑,年轻的超级巨星,比如“小皇帝”詹姆斯(骑士),德怀恩·韦德(热火)和克里斯·保罗(黄蜂)纷纷缩短与各自球队合同的年限。
NBA同时饱受沃比根湖效应(Lake Wobegon)的困扰(注:沃比根湖效应源自盖瑞森·凯勒笔下虚构的草原小镇。这个心理学效应是说大多人都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但事实上不可能)。每一名球员都认为自己不同一般,差不多一半的球员都把自己归类为“Max player”。有些球队甚至要耗费十年才能识别出谁是天才,谁又是庸才(马布里,扎克·兰多夫,史蒂夫·弗朗西斯,小奥尼尔,保罗·加索尔就是其中之一)。后者往往自视颇高,结果球队赔了夫人又折兵。
大罢工促使联盟将最少工资额与球员资历挂钩,这对老将颇为有利。他们不必再担心享受菜鸟和第二轮选秀球员的待遇,征战NBA10年以上的老将合同至少价值100万美元。联盟一大票中产阶级因此和宴隐受益。
还是得感谢98年那场大罢工,“mid-level exception(中产阶级条款)”和“biannual exception(双年条款)”这样的新名词才会在篮球迷中广为流传。这就好比棒球迷谈论OPS(上垒率 + 长打率)和EAR(投手责任得分率)一样平常。对球迷而言,中产阶级条款简直是福音,因为球队至少有机会在每年夏天的转会市场上折腾一把。从首个赛季的175万美元到07-08赛季的536万美元,8%的年增长率,这对角色球员同样是一个好消息,小牛队新丁徳萨盖纳·迪奥普正式因此而受益。
当然,罢工也存在着残酷的一面。临近职祥铅业生涯尾声的老将从此失业—譬如说,巴克·威廉姆斯再也没有机会上比赛,而丹尼斯·罗德曼只上场打了35场比赛,职业生涯便草草结束。查尔斯·奥克利原本有望从纽约拿到的100万美元也在新合同条款中消失。格伦·罗宾逊和布莱恩特·里弗斯失去了最后一份多年合同。失去汤姆·古格里奥塔之后,森林狼在慌乱之中签下了乔·史密斯。继残酷的大罢工之后,森林狼又炮制了一份违规合约。这彻底惹恼了大卫·斯特恩,也葬送了狼队的美好前程。
肖恩·坎普也变身悲剧主人公。他在罢工期间体重暴增,因此教练们都担心比赛恢复之后他能不能在场上自由奔跑。西雅图超音速的文·贝克身材也走了样,表现糟糕的他甚至借助酒精来帮助自己度过NBA的动荡期。
大罢工已经深深印在NBA的历史中,赛场外的底色无法抹去。还记得前公牛主帅菲尔·杰克逊评价99赛季为缩水赛季,马刺的冠军成色自然也是减色不少。随后,禅师又回归湖人。事实上,除开比赛中真实的情绪表达,许多的原则和压力都是源于金钱利益。难怪斯特恩的“罢工场景”几乎可以媲美英格玛·褒曼的《婚姻场景》。以下是一些值得纪念的回忆:
·当时球员工会的主席,尼克斯中锋帕特里克·尤因主力策划了一些表演赛,目的在于保持球员与球迷之间的联系,为困难中的球员筹集资金。“看看那些打职业比赛的运动员,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不用为钱担心,”他说。“他们赚钱多,花钱也多。”最后一句话才是经典,到现在它都是尤因被人奚落的笑柄。
·大鲨鱼奥尼尔原本打算参加在达拉斯举办的一场慈善比赛,但是被主办方要求当观众,因为他们担心奥尼尔连XXXL型号短裤都穿不上。如果裤子穿不上,奥尼尔就必须坐在场边。“裤子穿在他身上就像是自行车短裤,”比赛的发起人肯尼·史密斯回忆道。“我说,鲨鱼,你肯定又肥了。”
·相比所有人,凯尔特人后卫肯尼·安德森最不想他为期7年,价值4900万美元的合约中断。《纽约时报》曾经对安德森的财务状况做过详细了解,安德森承认他每年大约有7万5000美元花在八辆汽车的养护上和保险。很明显必须要付出某些代价。“你知道的,甩掉奔驰,”安德森说。“就好像他们说的那样,挣得越多,花得越多。我必须要开始省了。”
·12月初的协商期间,一小部分球迷聚集在NBA总部旁的一家酒店外。仅仅是从球迷中走过去,乔丹就足以让他们感到开心。没有人提起,美国前任国务卿基辛格当天早些时候也从同样的地方走过。
·10月,奇才老板阿比·波林抱怨球队经济状况紧张。对这位未来老板和合伙人的抱怨,乔丹表现得相当不耐烦。“如果你不能和人比,那就把球队卖了。”年少轻狂的马布里更是这样评价波林,“嘿,球队老家伙太多了。”
·火箭老将马里奥·埃利厌倦了打篮球,网球成了他的新欢。“我必须培养新的习惯爱好,因为我厌倦了像这样比赛。”
·马里克·罗斯当时还只是一个边缘球员,他的总收入连50万美元都不到。罢工期间,他的雷克萨斯轿车被盗。由于刷爆信用卡,他又被纽约一家旅馆拒之门外。再加上公寓被收回,他只能回家和8岁大的弟弟里卡多挤一间房。
·球员工会理事长比利·亨特和斯特恩都是遣词造句的高手。1998年12月,斯特恩说,“我们这个赛季更有可能是吹了,而不是重新开打。”回到6月,他为罢工埋下了伏笔,“很多球队更擅长搞砸,而不是运营。”谈判期间,亨特质疑球队老板赚钱的权利。他说,“就好像是打扑克,他们先是等着看谁最耐不住性子。除非他们已经准备妥协,否则不会有98-99赛季,这个赛季眼看就要玩儿完了。”
·当最后的协议达成,双方的关注的焦点转而集中在公众的反应上。爵士后卫约翰·斯托克顿说,“如果球迷不会来观看比赛,我也不会责怪他们。没有一方在这个事情中是对的。”查尔斯·巴克利插道:“每一个都是输家。我们失去了三个月的比赛,我们伤害了球迷和比赛。肯定会造成不少伤害。”
无论如何,许多内部人士都城球队老板是这场罢工最大的赢家。球员接受的工资帽远远低于市场价值,还有很多其他的让步条件损害了球员和经纪人的利益。“这不是胜利,也不是平局。我们彻底输了,”著名经纪人丹费甘这样告诉《洛杉矶每日新闻》的记者。“总体来看,最后的协议十分糟糕。”费甘对亨特表示质疑,“如果你患脑瘤,你应该是进行脑部手术,而不是去外科。”
对于10年前这场劳资纠纷,谁输谁赢依然没有定论,但它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当镜头和记者渐渐远离芝加哥联合中心,通用汽车也将目光转向了CBA。乔丹对手指神经损伤的观察就此告一段落。这场所谓的雪茄切刀事故也许正是阻碍他重返公牛的原因。乔丹宣布了第二次退役,从而引发了NBA后罢工时代,后乔丹时期的一阵新混乱。这又是我们的另一个周年纪念,和第一个一样不受欢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