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对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

如题所述

压力作用于个体后会经过认知、社会支持、免疫系统的增益或消解。

压力作用于个体后,并不直接表现为临床症状,而是进入中介系统,经过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事件的相对强度和性质可以产生某些改变。中介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即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生物调节系统。生物调节系统作为压力的中介系统,最主要的是免疫系统。

压力作用于个体后会经过认知、社会支持和免疫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效应。以下是对这些因素影响的解释:

1、认知:个体面对压力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调节能力会影响其对压力的反应。积极的认知方式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可以减轻压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2、社会支持:个体所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会影响其对压力的应对能力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压力,并提高免疫系统的抵抗力。

3、免疫系统:压力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身体健康。长期的压力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疾病。而适度的短期压力,则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增强。

因此,当个体遭受压力时,需要积极应对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减轻压力,如寻求社会支持、进行正向情绪调节等。同时,也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保健,以维护身心健康。

压力的来源

心理压力来源于机体内外环境向机体提出的应对或适应的要求。这些可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紧张性刺激物称为应激源。对人类来讲,有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在内的生物性应激源,如不适宜的温度、强烈的噪声、机械性的创伤、辐射、电击、病毒、病菌的侵害等,

也有包括来源于现实社会中经常发生的冲突、挫折、人际关系失调等在内的心理性应激源,还有包括不断变化着的政治、经济、职业、婚姻、年龄等因素在内的文化性应激源。

生物性应激源:首先,生物性应激源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作用的,引起身心两方面的应激反应。一般先引起机体生理变化,随着人们对这种生理反应进行认知评价和归因,才产生心理反应和应激状态。

例如一个人患了病,有发热、虚弱、疼痛等症状与体征存在,在未诊断出结果之前,一般会归因于病毒或病菌侵袭的结果,可能不会引起过强的心理紧张。但如果经诊断这些症状与体征是由于某种严重的疾病(如肿瘤等)作用所引起,自然就会感到心理紧张,也相应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性应激源:其次,心理的失衡也可以造成应激状态。例如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经常存在着欲求不能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所引起的动机冲突;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紧张情绪状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彼此之间关系不能协调一致,

形成矛盾冲突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人有丰富的记忆资源和非凡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人们会进入回忆性、预期性或想象性的紧张情境与事件中,从而也会产生心理压力或应激状态。

文化性应激源:第三,社会文化环境的任何变动都会造成应激状态。社会文化的变动既包括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动,如战争和动乱等,也包括个人的社交、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如家庭、恋爱中的矛盾,亲人的亡故,学业与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职位的升降等等。

如果人们对变化着的社会情境与生活事件,不能通过自身调整进行有效的适宜性反应,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冲突,尤其是当人们失去了与集体的联系和社会的支持,处于孤立无援状态时,会产生严重的失助感和焦虑、愤怒、怨恨、忧郁与绝望等一系列的紧张情绪,从而产生心理压力或应激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