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一生中最爱的女子是谁?

如题所述

正史可考的纳兰性德的妻妾,共有四位。原配夫人卢氏,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成婚三年后亡故。续弦官氏,一等公颇尔喷之女。侧室颜氏,为纳兰性德长子富格生母。最后一位为江南才女沈宛,考证为纳兰性德去世前一年所纳。

关于纳兰的妻妾,按照豌豆所说的正史来说,原配卢氏、续弦官氏、侍妾颜氏三人应该说争议较少,纳兰家族资料上都有说明。

只是沈宛就有待研究了,从现有资料来看沈宛并未正式嫁入纳兰家,纳兰家也从未承认过她。这一点在纳兰家族的资料上都没有她的名字。有些资料虽然也说沈宛曾经为纳兰生下了第三个儿子,但也自相矛盾,不足以确信。

那些资料说在纳兰死后,她生了个遗腹子之后就不知去向。试想人们既然不知她的去向又怎么能知道她为纳兰生下了遗腹子呢? 再说了那时候明珠尚是当朝的权相倘若他知道沈宛为纳兰家添了子孙而他心爱的长子又命归黄泉,他怎能让容若的骨肉流落民间呢?在那个封建时代是很重视家族的,以明珠的精明和权势会找不到沈宛吗?即使有沈宛这个人,她也不能算是纳兰的妻妾。

严格地说她只是纳兰的红颜知己,用粗俗的话说就是纳兰的情妇。所以豌豆才说“最后一位为江南才女沈宛,考证为纳兰性德去世前一年所纳。”豌豆用“所纳”,而不直接说妾,就是因为她本就不是一个有名分的女人,但是在清女词人词集编入《选梦词》时,都以“适(纳兰)”或者“(纳兰)妇”来称呼她,可见她还是同纳兰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的,并且得到了社会上的某些认可。所以如果不提她是不应该的。相关资料可以去看赵秀亭老师的论文《清女词人沈宛--纳兰成德妾》[J]满族研究1987(4):33.,里面的资料充分、分析的也比较透彻,因为内容比较多,豌豆就不一个字一个字敲上来了,找来一看就明了了。

“试想人们既然不知她的去向又怎么能知道她为纳兰生下了遗腹子呢?

——所以,才一般认为富森为沈宛所生,就是因为不可能让他流落民间。

——本身研究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很早以前就没有涉及任何有关沈宛的研究,但是后来一步一步补充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当然,研究不是一言堂,就像 “京华何处渌水亭”一样,都是有几种意见和说法的。豌豆言及纳兰的妻妾。

我看纳兰和沈宛之间更象朋友。如果沈宛是顾贞观、吴汉槎等汉族男性文人,那么,纳兰和沈宛就是知音朋友,没有人会说三道四,也不会有什么事非争议。

可惜她是个女子,自古以来男女有别,她和纳兰交往就只能当纳兰的姬妾,即使不是也会被人误解为是。又因为她地位低下,所以连姬妾也做不成,最后就只能劳燕纷飞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3

      大家都知道,纳兰家是大家族,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是一代权臣,其家世是满洲正黄旗。叶赫那拉氏是清朝贵族八大姓之一。这么显赫的家族,和皇室应该有婚姻往来关系,所以首先查一查史书里康熙的后妃资料中,有没有纳兰家的人。查阅发现,有位惠妃,是那拉氏,是康熙当时四大妃子之首,传说是明珠的妹妹,容若的姑妈。但这个传说可能不靠谱,惠妃和纳兰明珠压根就不是一家人,只不过他们都是金台石之后。

  再查,发现有个通嫔,也是那拉氏,在康熙身边,起初是贵人,后来封通嫔,给康熙生了两个皇子,都早夭,幸亏有个女儿嫁了好女婿,为清朝立功,通嫔才升到这个位置。通嫔寿命应该比较长,活到了乾隆九年,即1744年。通嫔第一次给康熙生孩子是在1675年,就算这一年通嫔是15岁,这么算起来,她至少活了84岁。

  她也算是纳兰容若的亲戚,辈分没搞清楚,但就算和纳兰容若同辈,同是纳兰大家族,应是堂妹,不是表妹。

  由此看来,纳兰容若应该没有表妹选入后宫。然而,关于纳兰容若情定表妹,因表妹选入后宫而郁郁而终的传说,早在当时就传得沸沸扬扬。造这个谣言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清朝有本无名氏写的书,叫《赁庑笔记》,就煞有介事地提到这传闻,大意如下:“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纳兰喜欢一个绝色女子,已经有了婚姻之约,不久这女子就选入后宫,两人顿成陌路。这会是传说中的表妹卫琳琅吗?

  虽然已是既成事实,可纳兰不能忘情,琢磨着要和心上人见一面。“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夙因”,于是趁着宫中办丧事,纳兰容若假扮成进宫念经的喇嘛,见到了表妹。可惜的是,“而宫禁森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这段描述有场面,有氛围,有情节,有表情,故事说得有板有眼,但其实不靠谱。不过,作为一部短片爱情小说,它已经很成功了。

  据说纳兰为此惆怅不已,还写下《减字木兰花》,深情而痛苦地写道:“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两人想说话,却怕人看见,“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将这首词附会成纳兰与表妹在宫廷相见的场面,其气氛,其情态,还挺吻合的。据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也是讲他与表妹的情缘的。

  因此,剧中说纳兰容若与表妹卫琳琅的因缘纠结,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就算没有历史依据,也有传说依据,传说过得久了,尤其是传播得久远了,也是一种历史,算是一种文学源头。

第2个回答  2017-10-13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自己只活了三十来岁,才华已经充分地舒展开来,但人生还没有充分地舒展开来,婚姻也如此。他娶的第一任妻子卢氏,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是名门闺秀。结婚那年,纳兰公子20岁,卢氏18岁,夫妻恩爱。据说,两口子无论门第还是颜值,抑或才学,都挺匹配的。可惜的是,天妒佳偶,卢氏婚后三年死于难产。

这对纳兰的打击很大,因此写下浣溪沙表示悼念,“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不是西风就是黄叶,气氛很萧条,情绪很哀伤。纳兰这时已经不愿意面对现实,宁愿沉醉在酒乡,“被酒莫惊春睡重”,你们不要惊醒我春日酒后的沉睡。在追思亡妻的点点滴滴时,他忽然觉得拥有时是多么珍贵,那时看起来稀疏平常,如今却已无法挽回,“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认为他和卢氏的恩爱以及才情,丝毫不亚于赵明诚和李清照两口子。赵、李闲时比试记忆力,看谁能先说出某个典故出现在哪部经典的哪一页,谁先背出来,谁先喝茶,但是喝茶的那一位经常笑得把茶都泼出来。生活中的点滴,交往中的细节,彼时不觉得稀奇,如今却成为记忆中的珍宝,再也无法重复。

纳兰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丧妻的悲伤当中,写词也是一再以亡妻为吟咏对象,叶舒崇在卢氏的墓志铭上说纳兰“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甚至看到家中器具和装饰品,他都会想起亡妻,“晶帘一片伤心白,云寰香雾成遥隔”,连家中卷帘的白色都成了“伤心白”,真所谓处处伤心,触目伤心。

纳兰总是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怪不得体弱多病,活了30岁就没了。

卢氏之后,纳兰又娶官氏,同时还有一房妾,叫颜氏。卢氏、官氏和颜氏,按照当时的婚姻理念来说,都是明媒正娶的,不可能有什么一方被选进宫,另一方念念不已的无奈结局。

纳兰感情生活的收官一笔,应该是沈宛吧,纳兰30岁的时候和她相好,但才好了一年,纳兰就没了。沈宛是个文艺女青年,18岁就有诗集《选梦词》问世,还挺畅销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0-19
有趣的是,纳兰与其妻都是死在暮春,而且正是同一天,也算是谜一般的巧合。
我很喜欢沈婉,不过她确实并非纳兰最爱之人,沈婉和纳兰更像是一对末路里互相安慰的苦命人,看纳兰求纳沈婉的信就很明白——“弟胸中块垒,非酒可浇,庶几得慧心人,以晤言消之而已。”而且也是更加有缘无分的一对。
第4个回答  2017-10-19
最爱的女子?纳兰容若最爱的难道不是康熙么!?这个问题怎么对得起我们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