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手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历经五次重大变革,每一代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和革新。
第一代电子手表,被称为摆动式,1959年由瑞士率先研发,它利用了当时成熟的摆轮游丝技术和精密的制造工艺,以电磁摆轮替代传统的发条驱动,标志着电子技术在手表领域的初步应用。
第二代是1960年美国研发的音叉电子手表,它是电子技术和精密机械的初次融合尝试。然而,由于零件加工复杂,装配和调整技术难度大,音叉电子手表并未广泛普及,就被后来的快速发展的第三代产品取代。
第三代是1969年日本推出的指针式水晶电子表,即石英表。得益于1930年石英钟的发明和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石英技术得以在手表工业中应用,使得手表的精度大大提高。
第四代是液晶显示式电子手表,或称为全电子表或固态表,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瑞士和日本等国率先研发出可以直接显示数字的液晶表盘,这种全电子化手表无机械走动元件,内部采用集成电路,走时极为精确。1973年,这种手表开始投入市场,并且随后出现了具备多功能的数字式电子手表。
而第五代,即电波表,是电子手表的巅峰之作。它由原子时钟和无线电接收系统构成,能接收国家授时中心发出的精确时间信号,实现自动校准时间,代表了电子手表技术的精准和智能化的极致。
所谓电波表,机身由原子时钟和无线电接收系统组成,由国家授时中心发出准确时间,通过无线电接收系统接收、经CPU处理后显示时间,电波表30万年误差不会超过一秒。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接受标准时间信息的电波后,可以自动校对时间的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