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亿科研经费,成果转化为0,中国高校专利转化率为何这么低?

如题所述

1.31亿科研经费,成果转化为0,中国高校专利转化率这么低的原因如下:

1、一是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低。1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79亿元,实施科研项目702个,仅有5个项目成果实现市场转化,占比0.71%;1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31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实现成果转化0个。

2、二是高校科技项目立项聚焦重点不够突出。3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其中预算经费10万元以下的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811个,占比39.08%。

3、三是科研项目结余资金闲置。4所高校科研项目资金净结余6682.28万元长期闲置未及时盘活;2所高校22个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求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最高达到69.24%,造成914.02万元资金闲置。

4、高校专利转化率是指高等学府在专利成果转化为商业实际应用领域中的效率,它并不只是一个生硬的数字,而是反映了高校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高校陷入低专利转化率的困境,绝非偶然。首先,高校科研管理复杂,导致科研经费分散无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高校专利转化率的分析

以广西审计厅的数据为例,一所高校获得的1.31亿元财政资金被分配给了862个科研项目,平均下来每个项目仅能获得约15万元的科研资金。与此相对比,素有“专利狂魔”之称的大疆投入了160亿元的研发经费,申请了超过4600个技术专利,每个专利背后的研发投入为347.8万元。

其次,许多高校研究属于基础科学研究,缺乏转化的价值。对于高校来说,申请的经费属于探索性的,但对科学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知识创新成果主要是发表的学术论文,而非专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