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登黄鹤楼》古诗?

如题所述

李白的《登黄鹤楼》古诗?

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8
说到黄鹤楼,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诗——《黄鹤楼》。崔颢的这首诗不仅堪称历代吟咏黄鹤楼诗作中最佳者,更是受后世无数诗家赞誉,被推崇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就连当时最负盛名的“诗仙”李白也为之甘拜下风。
据传李白初登黄鹤楼时,胸中豪情欲吐,却无意中看到了崔颢题在墙壁上的诗。李白诗情顿收,为之折服,连连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自此不敢言题黄鹤楼,悻悻而去。
得登千古名楼而不能赋诗留墨,李白终究还有些耿耿于心。后来,李白登临金陵凤凰台古迹,有心赋诗与崔颢一争高下,于是便模仿崔颢的《黄鹤楼》写了一首诗,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登金陵凤凰台》虽是模仿之作,但以模仿至此,殊为可贵,可见其才力之盛。至于高下之分,后世也莫衷一是,有诗家道:太白此诗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也有诗家说:不及崔诗之超妙,惟结句用意似胜!更多的诗家则将两首诗并列为“唐诗登临怀古双璧”!
其实李白模仿崔颢的《黄鹤楼》写过两首诗,一首是人人皆知的《登金陵凤凰台》,而另一首则知之者较少,便是下面这首《鹦鹉洲》: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李白被流放夜郎遇赦归来途径江夏时,重游长江胜地,登黄鹤楼,望鹦鹉洲,再次模仿崔颢笔法写下了这首诗。崔颢诗意表“乡关”之愁,李白凤凰台诗则表爱国之思,而这首《鹦鹉洲》则表达“迁客”之悲!
鹦鹉洲是长江在江夏段的名胜,东汉末年的名士祢衡于此作《鹦鹉赋》,有展翅欲飞之态,故而得名鹦鹉洲!李白此诗开篇四句一气直下:鹦鹉飞来,江洲传名,鹦鹉飞去,方洲犹青青!一唱三叹,气势气流转自如,表达出对祢衡的怀念而又情韵幽深。比之崔颢《黄鹤楼》异曲同工而别具匠心。
颈联则承接“何青青”之意,描写鹦鹉洲春光美景,极尽明丽之态。而结尾则再次一转,面对如此美景,“迁客”却忽略不看,反而“极目”望远,只望“长洲孤月”不为迁客照明!联想诗人平生不遇,流放边远的遭际,此刻吊古伤今,其内心孤寂悲苦之意,可谓尽在一句“长洲孤月向谁明”!
《黄鹤楼》诗本歌行体而自合七律,亦行亦律,而《鹦鹉洲》则是李白以古体作律诗,亦古亦律!清代诗家曾评价道:崔颢《黄鹤楼》......以文笔行之,一气转折。太白《鹦鹉洲》格律工力悉敌,风格逼肖。未尝有意学之而自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