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怎样预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怎样预习?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初中阶段的自己学习。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预习习惯。
一、读一读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概念性数学知识的预习。
1.通读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新知识显现出来,为数学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预习《圆的认识》时,学生用笔勾画了以下内容:
“圆沿不同方向对折后,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精读内容,理解数学知识的重、难点
(1)通过举例子来理解概念。例如预习《倒数的认识》一课,根据“求一个数的倒数(0除外),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有学生举例:“的倒数是=2,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2)鼓励学生对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大胆质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预习《百分数的认识》后,学生提问:“百分数后面为什么不能带单位名称?”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他们的智慧火花得到了碰撞,他们的学习是积极的,效果是最佳的。
二、预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数学
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自然地学到了知识,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在预习《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对折自己做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发现折痕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它们都属于轴对称图形,并数出对称轴的条数。还让学生设计轴对称图形,他们通过折、画、剪的方法,创造出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轴对称图形,有衣服、松树、蝴蝶、花朵等图形。不仅张扬了个性,还培养了审美意识,数学课堂成了他们分享成功的乐园。
三、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推导计算公式
六年级数学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学生通过推导公式,提前了解了计算公式的来历。预习《圆的面积》,学生会发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等于圆的半径,由S平行四边形=ah得圆的面积公式是S=?仔rr =?仔(rr)= ?仔r2。在这一预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数学极限思想和转化思想,并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依据了乘法结合律。
四、试做例题,尝试练习
学生预习数学例题有一种误区,读完题马上看解题过程,导致不劳而获,似懂非懂,预习效果不理想。我让学生预习例题时,用纸蒙住解题过程,自己试做例题后与书上的过程对照,万一不会,再去看例题。这样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还应试做例题后边的“做一做”,检查预习效果。
五、注重落实,填好数学预习卡
预习要抓落实,让学生填写预习卡。六年级数学预习卡的主要内容包括预习思考题、我的收获、我的困惑、我的感想和我来出题。后两项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填写。在预习《百分数的应用》例3、例4时,部分同学的预习卡对我启示颇多。
张昕:“我的收获:通过预习,发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也要先确定单位‘1’,单位‘1’好比百分数应用题的眼睛,有了这双慧眼,才能看清题目的外貌,才能把题做下去。如例4的单位‘1’全班人数,是已知的,所以求及格人数实际是求45的80%,用乘法运算。我还发现例4和例5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与以前学过的分数应用题十分相似。我的感想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预习,我对学好百分数应用题有了信心。我们要学会一些数学知识就应该好好预习,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我们应该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当然,在预习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解决。
1.预习内容应具体,目标要明确
要有具体的预习思考题留给学生,难易要适中,保证学生“踮踮脚能够得着”。不要出现“预习数学课本X页——X页”之类的笼统要求。比如预习《利息》一课,我留给学生的预习内容是:“什么是利息、利率,怎样求税前利息和税后利息。”
2.允许学生的数学预习有个体差异,对学生的预习作出正确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所以,应该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我经常鼓励学生,只要认真预习,有了一些收获,并发现一些问题,你就是成功的,就会受到老师的表扬。以《百分数的应用》为例,前面提到的张昕,我对他们的评价是“张昕,你真了不起,在预习中发现了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异同,你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当看到一名学困生的困惑:“我想不通的是:例4列式为45×80%,老师讲过百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把百分数化成分数,而例题中为什么把80%化成0.8计算呢?”我及时评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有所提高。你的想法有根有据,的确要比例题中的简便,你的这种敢于挑战、大胆创新的意识值得大家学习。”被表扬的同学露出了笑容,透过笑容,我看到他们的自豪和成功感。
总之,六年级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可以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可以让数学课堂异彩纷呈。成为展示预习成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让学生的预习习惯成为一笔学习数学的财富,让他们受益终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