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理想度?何为最终理想解?解决创新问题时为何要先确定最终理想解

如题所述

1.所谓的理想度是个一个公式:

——————————————

理想度=收益/(成本+危害)

或 

理想度=有用功能/(成本+有害功能)

———————————————

它是用来衡量一个系统(产品或方法)的“理想程度”的。


2.所谓最终理想解(IFR)

是上述理想度公式中“分子无限大”,或“分母无限接近于0”的结果。即系统输出的只有收益(即最大收益)、没有成本,或没有不需要的输出。


3.为什么要先确定最终理想解:

我用阿奇舒勒先生在《创造是一门精密的科学》中的原话来给你解答:“IFR被系在一个绳索上,登山者抓住它向着陡峭的山峰攀登。绳索不会牵引你向上,但一定会提供某种支持,防止你下滑。脱开了绳索,你一定会跌落。”


简单来说,给你提供一个抓手,向其迈进就OK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7
理想度是用来判断技术系统的状态和改进空间的比值,最终理想解是一种解决技术系统问题的具体方法或者说是技术系统最理想的运行状态。在解决创新问题时,先确定最终理想解的原因如下:
1. 确定最终理想解可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2. 确定最终理想解可以避免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穷无尽的改进工作当中。
3. 确定最终理想解可以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
4. 确定最终理想解可以有效地把握技术系统改进的方向。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第2个回答  2017-06-13
TRIZ创新方法在推广的分析:  一、概述  随着精益生产的不断深入,对精益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统计表明,产品70%的成本是在设计阶段决定的,没有精益的设计,精益生产取得的成绩空间将越来越有限。如何在精益设计上更进一步,是设计部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TRIZ创新方法在的应用推广,不仅有效解决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推进了TRIZ理论在的应用,形成了示范带头作用。
二、创新方法在推广的分析  1、功能分析  要在成功推广应用创新方法,必须结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明确创新方法应用的目的和作用,才能在设计活动中有针对性地使用创新方法,为创造价值。
根据TRIZ理论,应当首先对功能进行分析与界定。应该看到,创新方法是精益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清晰认识了创新方法与研发体系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确定其功能以及在应用中的定位。但是TRIZ理论针对的是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也能使用TRIZ理论来分析。
TRIZ理论是一套完整的理论,包括了进化法则、创新原理、矛盾矩阵、分离原理、物场分析等多个创新工具,这些均可视为TRIZ理论的子系统,而创新协会、创新小组等组织形式则可以看作是TRIZ理论的超系统。有了系统图,可以采用TRIZ的“九屏幕法”建立分析模型,即对系统、超系统和子系统3个层面的过去、当前、未来进行分析,确定创新方法在应用的系统功能。
2、理想解的确定  TRIZ理论认为技术系统的理想状态是保持原系统优点、克服其不足,而没有使新系统更加复杂或出现新缺陷,实现持续不断的系统进化。TRIZ理论的“技术系统提高理想度法则”指出:“最理想的产品应该是这样的:该产品作为实体并不存在,但是其有用功能仍然能够实现。我们称这种情况下的产品,为最理想的产品;称这种状况下的设计方案为理想化最终结果”,“实际上,最理想的产品或者技术系统(也称理想系统),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但是,理想化最终结果是产品设计的一个努力方向,是技术系统向最理想系统进化的过程。”“理想化最终结果”也可以称为“最终理想解(IFR)”。在应用创新方法这个系统中,同样可以引入最终理想解,寻找该系统的进化方向。
该系统存在以下几个最终理想解:  ①超系统  创新方法融入到的方方面面,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作过程中能够自觉地推广创新方法,并不断提升创新方法的作用。
②系统  创新方法融入到研发体系当中,成为研发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研发活动中自觉运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和保护知识产权。
③子系统  形成了完备的创新工具的学习和应用环境,设计人员能够轻易获得学习的机会,并能随时在工作中实践运用。
确定了最终理想解,也就确定了应用创新方法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目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