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孩的结婚年龄大约在多少岁?

如题所述

印度女孩一般不到10岁就会被家里安排嫁为人妇,她们是没办法自己选择改变生活权利。即便是出生在高种姓家族女性往往不到12岁也是必须要出嫁。大部分国家都有自己认可信仰宗教,而印度的信仰是印度教。印度教认为女孩必须要在初潮来临之前出嫁,不然极。是必须依托于男人才能生存。在这种教育下,就产生了非常牢固的大可能会给家里带来不好的事情。他们认为宗教法典是神圣不可破坏的,《摩奴法典》中强调女人是一切灾祸的源泉,男尊女卑的思想甚至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童婚的习俗。

在印度家庭中,促成童婚很大程度是可以节省开支的。印度家庭男尊女卑的思想禁锢,为了生出男孩他们对于生育子女往往没有节制,生下女孩后,父母会早早为他们定下一门亲事,等女孩长六七岁就举行婚礼。早早嫁掉女儿不仅可以剩下抚养的费用,还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彩礼。


印度女孩由于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尤其是出生在低种姓家庭的女孩,7岁左右就嫁为人妇,老夫幼妻也是常事。女该在嫁人之前是没有机会读书。在嫁人之后,就必须承担起大大小小所有家务。一般在印度家庭里丈夫对妻子毒打是司空见惯,及时新娘告诉娘家人也并不会有所改善,反而可能遭到变本加厉鞭打。


虽然印度法定女孩结婚年龄是18岁,即使触犯法律惩罚也是很低,最多也不过就是1000卢布、或者十几天拘留。所以印度女孩童婚很大意义上是由于印度政府监管不力,和印度根深蒂固宗教思想。希望随着社会文明发现,能逐渐解放印度封建思想,从而解放印度女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9
1、首先,众所周知,在印度的远古生活中,有一项这样的规定:那就是24岁的男性必须要同8岁的女孩成婚。并且相关类型的宗教也有提及到:那就是在女生在发育之前成婚,父母亲与世长辞之后就能够上天。正是因为这样说法,在古代印度童婚的现象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了。
2、然后,随着时代的进展,印度这个国家明确的规定了:18岁以下的男性以及14岁的女性,不能够结婚。并且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显示,现在印度结婚年龄的最新规定就是:男性年满21岁,女性年满18周岁。
各国结婚年龄规定: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国结婚年龄规定:
1、中国:男性必须要达到22周岁以上,女性要达到20周岁以上。
2、美国:男性不能早于18周岁,女性不能早于16周岁;部分地区允许14周岁以上的男孩结婚,以及12周岁以上的女孩成婚。
3、加拿大:男女未到16周岁都不能够结婚;年满16周岁结婚就要经过父母的同意。
4、俄罗斯:这个国家允许男女结婚的年龄从16周岁降到14周岁,但是具体使用必须要经过上级的同意。
5、韩国:男性要到达18周岁以上,女性也要到达18周岁以上。
6、北韩:男性要年满18周岁,女性要年满16周岁。
7、日本,男性要年满18周岁,女性要年满16周岁。
8、英国:男女结婚的年龄一定要到达16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9
印度婚嫁习俗(震惊!),中国姑娘知足吧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国家。在印度近10.6亿人口中,男女总体比例为1000∶933,首都新德里更是只有1000∶821。更为糟糕的是,在1~6岁的年龄段里,印度男女比例已从1991年的1000∶962,下降到2001年的1000∶945。印 度有专家忧虑地指出,20年后,印度至少要有3500万男子打光棍。
嫁妆惨剧每天上演
按常理,如此稀缺的印度女子应该是“世上珍品、百万宝贝”,男子要想娶到媳妇,必然要费尽心思,送上厚重的彩礼,妻子过门后更应百般珍爱。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在印度,结婚时,女方反而给男方价值不菲的嫁妆,男方甚至理直气壮地向女方索要财物!如果没有嫁妆,或者嫁妆达不到男方的要求,那么必定成为被耻笑、侮辱、虐待和欺凌的对象,甚至发展到迫害致死的地步。
2003年5月20日,印度北方一个小村中,22岁的少妇巴比塔和她年仅一岁的女儿因嫁妆纠纷被夫家活活烧死。巴比塔婚后,夫家一直嫌她带来的嫁妆少。为此,父亲东拼西凑借了五万卢比给她,但男方并不满足,又要追加一辆三轮摩托车。可三轮摩托车的价格至少10万卢比,巴比塔家根本买不起。当天上午10时,巴比塔的丈夫和家人在她和小女儿身上浇了煤油,残忍地将她们活活烧死。
一名妇女由于嫁妆不够,被丈夫一家囚禁在暗室15年,直到2007年3月才被警方发现,但已精神失常,只好被送往精神病院。
这种有关嫁妆的惨剧几乎每天上演。不少家庭为了能使女儿嫁出去,且婚后不受夫家刁难,只好到处筹钱,最后落得倾家荡产。印度有句俗语“一家若有仨姑娘,全部家产折腾光”,这是对印度社会的真实写照。嫁妆的价值平均占到了新婚夫妻婚前财产的68%,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乘龙快婿一定高兴。婚后,如果男方对女方的嫁妆不满意,就会反复逼迫女子回娘家再索要,这个索要的过程可长达几年之久。如果未果或还不满意,男方及家人就会对该女子进行谩骂、殴打,甚至将其烧死、毒死、饿死、渴死、淹死。有些女子实在不愿再回娘家去向一贫如洗的父母索要,但又不堪忍受婆家的百般折磨,只好自寻短见,一了百了。一些实在无能力的父母,不忍心看着辛苦养大的女儿无人“问津”,甚至铤而走险,暗地里雇用X社会将当地的一些单身男子绑架,用棍棒等暴力手段强迫他们与自己的女儿举行传统婚礼。
嫁妆压死人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并未使印度的嫁妆制没落,其费用反而一路见涨。据一位印度社会学家测算,印度嫁妆的平均价格从1920年~1929年这十年均价的3998卢比飙升到1980年~1984年五年均价的71173卢比。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现在的印度青年男子竟然根据自身的条件而要求不同档次的嫁妆,自己仿佛是被贴上了标签的商品,明码标价。一般来说,大学讲师要价20万卢比,银行职员70万~100万卢比,获得MBA学位可得到150万~200万卢比,医生可望收取200万~300万卢比,海外印度人和印度政府高官最为稀罕,要价分别达200万~500万和200万~1000万卢比。而2006年印度的人均国民收入也只不过600多美元,印度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大部分人的年收入要比这个数字低得多。印度当前最流行的嫁妆为:手提电脑,手机,家庭影院,数码摄像机,微波炉,纯平数码电视,全套珠宝首饰,欧洲蜜月旅行,中型汽车以及一套房子。

嫁妆压死人,这在其他国家难以想像的怪事在印度却属正常。据印度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上世纪90年代因嫁妆问题被虐待致死的妇女每年约有7000人。2000年新德里平均每12小时就有一名女子因为嫁妆问题而被活活烧死。进入21世纪以来,嫁妆命案发案率仍以每年4.4%的速度增长,每年约有9000名印度妇女因为嫁妆达不到婆家要求而丧命,被虐待致残的不计其数,更甭说身心受到伤害的了。
而这种情况并非只发生在农村与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身上,很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海归女子也“在劫难逃”。24岁的罗蜜尔?瓦希,从伦敦学成归国,因未按当初说定的给婆家汽车,长年被婆家折磨,结婚三年后被饿死,而她的公公居然是北方邦的一个检查官;斯奈拉塔?苏克拉,医生,因未能按婆家要求筹集开办幼儿园的资金,被注射毒针而亡,而她的丈夫竟然也是博士。拥有博士学历的阿尼塔?简,因未能如数筹集嫁妆,被同样是博士的丈夫电死……
养女意味着赔本
嫁妆制的盛行不但夺去了许多生命,摧残了广大妇女的身心,还产生了其他严重的后果。其一,溺死女婴现象不断。印度女子从娘胎里就开始遭受深重的苦难。为了防止生女儿陪送嫁妆,不少母亲怀孕后都会到医院进行胎儿性别测定。假若第一胎是女儿,她还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希望,第二胎的机会就不大了,第三胎生存的希望就更渺茫了。如果一个女孩能够挣脱“层层戒严”,顺顺利利地来到人世的话,一定是有神灵在保佑她。生女儿意味着赔本,所以,谁也不想生女儿。在印度,咒骂男人的重话就是“但愿你生个女儿”。这导致了溺女婴现象十分普遍,进而又使男女性别比例进一步严重失衡。印度是世界上溺婴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二,童婚制的盛行。印度的风俗是,女子年龄越小,男方索要的嫁妆就越少。因此,很多不富裕的家庭,很早就将女儿嫁出,免得越养越贴钱。这是童婚制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印度女子的法定婚龄是18岁,可很多女子的实际结婚年龄都要比这小得多,10岁之前完婚的大有人在。有的印度学者认为,几乎一半的印度人是童婚。其三,人们对社会和生活自信心的丧失,阻碍了文明的进步。一个国家充斥着因嫁妆而产生的自杀、他杀、折磨等悲情气氛,是不利于国家整合、提高综合国力的。印度一直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而自豪,而嫁妆制是印度民主脸面上一个流血不止的伤疤。对此,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感悟最深:“嫁妆是邪恶的,是文明进步的障碍。”
为了摒弃恶习,印度政府早在1961年就制定了《反嫁妆法》,并进行多次修订。但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杀妻虽然是犯罪,但一般只要策划得细致周到,由男方亲戚或其他什么人动手,加上社会舆论并不谴责,所以一般惩罚都不会过重。而女方也鲜有站出来为自己讨公道的,原因在于广大农村女子所受教育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
男高女低差别的本质反映
几千年沿袭的嫁妆制,像一张无形的巨网,罩住了印度社会,也缠住了印度人的心。这张与现代文明极不相融的网,之所以能占据印度嫁娶的主流,根源主要在于:
第一,男女地位的严重不平等。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按照印度教的习俗,家中男孩不仅肩负着家族传宗接代的重任,而且在父母归天的火葬仪式上,如果没有儿子亲自点燃火葬柴堆,父母的灵魂将无法升入天堂。另外,儿子也意味着多了一条生财之道,结婚时可以大捞女方一把,是潜在的财富。因此,男孩从出生之日起,就比女孩金贵,在以后的成长和生活中,这种差别就更加明显。比如,在订婚时,男方显得高贵,女方显得低贱。在交往中,男方态度傲慢,趾高气扬,甚至出言不逊,女方则只好忍受对方的歧视和侮辱。最后,谁家给的嫁妆多,男子就娶谁家的女儿。嫁妆制其实就是这种男高女低差别的本质反映。
第二,宗教信仰。印度教圣典《摩奴法典》(本为古代婆罗门教法典,为印度教所继承)对嫁妆规定道:“媳妇如能带来充足的财富,女性受到尊敬,神就喜悦。一切愿望幸福的男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继续供给女儿各种装饰品、衣物及食品,一个妻子在婚后如果是违背了她的丈夫,她在来世会变做一条野狗。”印度83%的人口都信仰印度教,且十分虔诚。
第三,种姓制度。印度教把人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以及不可接触者(贱民)。种姓越高,与神的距离越近,越干净,地位也越高。在婚姻方面,男子可以娶同种姓及低种姓的女子,而女子则只能嫁高种姓及同种姓的男子。高种姓的男子一般只有在讨不到老婆的情况下,才会娶低种姓的女子,这种情况叫“顺婚”。而绝不允许高种姓的女子下嫁低种姓的男子,即“逆婚”。低种姓女子嫁到高种姓家不但意味着自己的子女从此出身高贵,而且自身也得到了净化,与神的距离更近了一步,这是低种姓女子改变地位的惟一的办法。因此低种姓的女子为了能达此目的,就用丰厚的嫁妆作为吸引高种姓男子“眼球”的手段。另一方面,高种姓的女子由于“逆婚制”的存在,可供选择的择偶范围非常小,为觅得如意郎君,也不得不陪以厚嫁。
第3个回答  2020-11-09
印度女孩一般不到10岁就会被家里安排嫁为人妇,她们是没办法自己选择改变生活权利。即便是出生在高种姓家族女性往往不到12岁也是必须要出嫁。大部分国家都有自己认可信仰宗教,而印度的信仰是印度教。印度教认为女孩必须要在初潮来临之前出嫁,不然极。是必须依托于男人才能生存。在这种教育下,就产生了非常牢固的大可能会给家里带来不好的事情。他们认为宗教法典是神圣不可破坏的,《摩奴法典》中强调女人是一切灾祸的源泉,男尊女卑的思想甚至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童婚的习俗。

在印度家庭中,促成童婚很大程度是可以节省开支的。印度家庭男尊女卑的思想禁锢,为了生出男孩他们对于生育子女往往没有节制,生下女孩后,父母会早早为他们定下一门亲事,等女孩长六七岁就举行婚礼。早早嫁掉女儿不仅可以剩下抚养的费用,还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彩礼。

印度女孩由于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尤其是出生在低种姓家庭的女孩,7岁左右就嫁为人妇,老夫幼妻也是常事。女该在嫁人之前是没有机会读书。在嫁人之后,就必须承担起大大小小所有家务。一般在印度家庭里丈夫对妻子毒打是司空见惯,及时新娘告诉娘家人也并不会有所改善,反而可能遭到变本加厉鞭打。

虽然印度法定女孩结婚年龄是18岁,即使触犯法律惩罚也是很低,最多也不过就是1000卢布、或者十几天拘留。所以印度女孩童婚很大意义上是由于印度政府监管不力,和印度根深蒂固宗教思想。希望随着社会文明发现,能逐渐解放印度封建思想,从而解放印度女性。
第4个回答  2020-11-09
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18岁。

  印度童婚
  印度童婚是印度的一种婚姻习俗。有人认为始于吠陀时期。印度不少古代法典中都有大量记载,并肯定童婚,提到女子在月经来之前可以结婚。印度农村现仍盛行童婚。童婚习俗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是印度严重的社会问题。印度政府1929年通过禁止童婚法,但未奏效。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18岁,但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山区部族,童婚仍很盛行。

  历史原因
  按照习俗,幼女婚后仍住在娘家。11、12岁后去夫家,此后的命运就由夫家决定。她们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家务,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经常遭夫家指责和打骂。有的十几岁就做母亲。守寡的少妇不许改嫁,要穿最粗劣的衣服,不准参加任何娱乐活动。童婚习俗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是印度严重的社会问题。印度政府1929年通过禁止童婚法,但未奏效。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18岁,但童婚仍很盛行。原因一是童婚是廉价的;二是童婚是印度教经典所提倡的。政府制定的法律常变来变去,但宗教经典却是永恒的。

  童婚是印度教长年沿袭的一项旧规。古代《摩奴法典》中规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女孩结婚。其他宗教经典也提到,让女孩子在发育之前结婚,父母死后可以升天。因而,童婚在印度早就成为宗教教义的一部分。到了中世纪,印度战火硝烟四起,印度教徒不愿意同异族通婚,因此父母们便赶紧把未成年的女儿嫁出去。如此一来,印度的童婚现象就更为严重和普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