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如题所述

截止到2019年,中国男人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是167.1cm,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55.8cm。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1cm,女性155.8cm,体重男为66.2公斤女为57.3公斤。与2002年相比,居民的身高和体重均有所增长。

身高、体重指标,不但反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而且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相吻合。身高是对人体纵向各部分的长度与比例而言,原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在20~24岁、女性在19~23岁,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

扩展资料:

影响因素:


1、遗传:

人体从一个单细胞的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复杂的多细胞个体,从一个幼小的胎儿发育成一个体格健壮的个体,均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体长的遗传力高达0.75~0.92,尤其对女儿的影响更大,遗传力高达0.85~0.92。证明遗传对子女身高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2、营养:

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即维持正常生命、发展身体、从事活动等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特别是人体两次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内,保证供给质优量足的营养,并使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锌等)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比农村同龄人平均高出2~4厘米,原因之一是城市营养好于农村。仅以蛋白质为例,身高的营养特别是由蛋白质“堆起来的”。营养不良既会影响生长发育,又会影响大脑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相反,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症,同样有损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3、体育运动:

在诸多影响身高的后天因素中,最积极而又有效的因素莫过于体育运动。影响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的是肌肉衰弱。因而体育运动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都证明,坚持运动的儿童青少年与不运动或缺少运动的同龄儿童青少年相比,胸围、肺活量、握力分别增加5~8厘米,500~1500毫升、4.6~5.7千克,坚持锻炼有助于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体育运动不但能促使长高,而且还影响身体机能的改善与运动能力的提高。

4、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环境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生长发育,以环境基本因素中自然环境(人类生态系统中围绕着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对身高的影响为例,一般来说,热带和温带的儿童青少年性成熟较早,身体发育水平稍差一些。

心理因素也会影响生长发育。心理因素可以说是情绪的总和,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就是情绪的表露。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的情感刺激就会影响人体的脏腑、气血的活动、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忧伤、压抑、生闷气等就容易使儿童青少年患各种疾病而影响生长发育。临床观察证明,精神受过严重刺激的儿童,不但容易患各种疾病,而且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造成未老先衰。这就是不良的心理因素影响了大脑和内分泌的功能的结果。


5、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内容包括极广,如饮食、运动、卫生、睡眠、作息制度、劳逸结合情况等等。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国民从 1892~1926的34年之间,平均身高增加了2.23厘米。主要原因在于过去绝大多数国民有盘膝而坐的习惯,盘膝而坐逐渐被坐椅子所代替,这就促使了下肢骨骼的生长以育。

身体姿势也影响身高,有些儿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站、坐、行、读、写的正确姿势,老是习惯性地低头、端肩、含胸、驼背,致使脊柱变形,会影响长高1~5厘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身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6

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成年女性平均身高是155.8cm。

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著。

扩展资料:

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比2002年降低2.5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比2002年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

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比2002年下降10.4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比2002年下降了7.1和11.7个百分点。

居民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

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较2002年下降1.5克。

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公布 男性平均身高为167.1c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男性(20岁--40岁)身高排名前十二位如下:
1.山东(175.9)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山东大汉可不是说着玩的!的确打块头!
2.陕西(175.8cm)
青壮年男子中陕西当执中国之牛耳,但和山东人比起来!~~第二。秦朝男子彪悍善战跟此也不无关系。
3.北京(175.4cm)
北京人的身高自不必讲,大家也应该见识过了,确实无愧于全国第三。
4.安徽(175.1cm)
安徽男人第四高,而且安徽人大都挺有毅力,有成大器的资本。
5.黑龙江(174.6cm)
肥沃的黑土地养育了手执铜琵琶铁绰板的关东大汉,性情梗直,待人直爽。
6.广东(174.3cm)
广东属南粤之地,水土不好,接亚热带,故此地原住居民大都肉黑皮糙,体格矮小。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改革开放后广东经济飚升至全国前列。人们饮食大有改观,营养充足,而且go-vern-ment一直注重发展体育事业,因此新生一代广东人大都比老一辈高出很多,现在已排至全国第六便是明证。
7.新疆(174.0cm)
新疆人维吾尔族挺多,属于白种人,与汉族等不一样。天生的遗传优势令他们也高于国内大部分地区。
8.内蒙古(173.8cm)
这个地方还未去过,不是很熟悉,不好下定论。但成吉思汗大元帝国在古今中外概莫能比的兴盛与著名的蒙古骑兵如雷灌耳。虽然在内蒙古仍然是汉族人占多数。
9.四川(173.5cm)
巴蜀之地,鱼米之乡,气候宜人,人民大都皮肤白皙,样貌端庄,聪明灵慧。但以前大个不多。然而建国后四川发展很快,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镇。70年代后出生的人显著比父辈身高体长,增幅惊人,跻身前十强。
10.山西(173.4cm)
关公故地,汾酒之乡。山西人热情好客,喜吃面食。关西人也大都是彪性大汉,身强体壮。
11.吉林(173.2cm)
东北人的魁梧与豪爽大气全国出名,不必多介绍大家就明白。但这么多年来东北人一直保持着祖辈的身高水平,甚至还有下降趋势,因此排在了好几省市之后。
12.河南(172.8cm)
历来是群雄逐鹿的中原重地,英雄枭雄倍出,人杰地灵。但个别河南人不将其智慧用于正道,导致有了千万不要相信河南人的说法。客观的讲,绝大部分河南人都很好。而且河南人既聪明又高大,只是计划生育不好,人口第一大省,质量下降不少。

以上就是截止2005年3月的国家民政部门关于各省市20岁--40岁男子的身高统计结果,各省份女子的身高排名这里不再赘述,跟男子的排名稍有出入但大同小异,大约平均低于本省男性9cm左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20
中国男女性平均身高体重数据公布
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一米六九点七,成年女性平均身高一米五八点六。监测公报显示,中国人的身高在二十至二十九岁期间呈现出稳定状态,同时处于最高阶段,男性平均身高一米六九点七,女性平均身高一米五八点六;中国男性的体重三十五岁后趋于稳定,四十岁至六十九岁达到最大,平均为六十七点七公斤,女性体重四十岁后趋于稳定,五十至五十四岁达到最大,为五十九点六公斤;中国男性的胸围三十五岁后趋于稳定,平均为九十点五厘米,女性胸围四十五岁后趋于稳定,平均八十八点五厘米。
接受本次监测的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在身体形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域差异。所有年龄段的城市人群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均明显大于同龄的农村人群;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和辽宁等北方地区的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在一米七一以上,而云南、广西、贵州、海南等南方地区成年男性的相应值在一米六八以下。
除身体形态外,本次监测的内容还包括各年龄段人群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情况。本次国民体质监测是二十世纪末中国最大规模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卫生部、国家计委等十一个部委联合进行。
这次国民体质监测的对象为全国三十一个省市区的三至六十九岁的中国公民。监测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获取四个不同年龄段的有效样本五十三万三千九百多个。
第4个回答  2022-10-27
18~44岁的中国男性平均身高169、7公分。
国务院新闻办215年6月3日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报告显示,2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1cm,女性155、8cm,体重男为66、2公斤女为57、3公斤。与22年相比,居民的身高和体重均有所增长。
根据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2年)》,如今,18~44岁的中国男性平均身高169、7公分,女性为158公分,较215年的统计数据分别增加了1、2公分、.8公分;6~17岁未成年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则分别增高了1、6公分、1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