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如意是干什么的?

如题所述

  玉如意
  常说的万事如意是句吉祥话,其中的意思人人明白。借其音,人们制作一种工艺品,互相赠送,这就是“如意”。如意一般长尺许,一边是翘起的如意头,中间是适宜用手把握的柄。“如意”大都用珍贵材料制作,如玉、翡翠、珊瑚、玛瑙、象牙、紫檀木等等,并且镶嵌有金银宝石等,精工细作。因此常常价格不菲。
  如今的“如意”是纯粹的摆设品,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是其来源却很平常。《裨史类编》有记载:“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背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意。”由此可见“如意”的来源就是今天的所谓“老头乐”或者“不求人”,也就是挠痒用的。因为能够在背脊痒时,可用它来帮助解痒,因此故古人形象地称它为“如意”。
  据说在魏晋时期,“如意”已经受到士大夫贵族的青睐,“如意”的功能主要还是实用的工具,但是它不仅是搔痒,人们还将如意拿在手中当作防身的武器,又是一种地位身份权威的代表,朋友见面又是表示恭谦心意的物品,就象西藏人用的哈达一样。
  宋代的“如意”上越来越多地出现祥瑞图案,工艺也越来越复杂,材料贵重,金质、玉、水晶、珊瑚、玛瑙、沉香木、骨角、奇竹等制作的“如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并镶嵌珠宝,长度也逐渐缩短。如意头上雕刻的图案大都是借“如意”二字顺意发挥而成的吉祥图案。有的“如意”头被雕成两个柿子状。“柿”同“事” 同音,因而叫作“事事如意”。有的“如意”头上刻上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大寿字飞翔“蝠”“福”同音,名为“五福捧寿”。这时的“如意”已变成了高雅的陈列品。
  清代的“如意”一直被视为宫廷贵重礼品。其工艺水平达到了顶峰。在清宫中,每逢新重大喜庆佳日,皇帝后妃大臣之间要互相赠送“如意”。外国使者来朝,也常常能得到皇帝馈赠的“如意”。
  “如意”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的价格主要依据其材质和工艺,一件软玉与一件翡翠“如意”的价格自然无法比较。现在工艺品市场上有一些新生产的低劣“如意”,几十元就能买到,与其原本高贵的身份实在相差太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23

玉如意 

制造年代: 清 ;材料: 青玉 ;规格: 长40.5厘米 

【介绍】

  如意约产生于魏晋时期,相传吴帝孙权曾得到玉如意一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及初唐编撰的《晋书》都有关于如意的记载。只是当时的材质、形状等现在都不明了。依据推测,如意源于爪杖,即民间俗呼“不求人”。目前所见的古代如意,多为明清所制,而以清代为最多。此时的如意已没有实用功能,只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陈设品,常被作为礼品馈赠友好。清代如意有以整块玉料雕琢成形的,如此器。而以扬州产白玉如意最著名。另一种为“三镶如意”,即以紫檀、珐琅、金银等材料作柄,柄首、腰、尾均作椭圆,分别嵌镶玉饰,多种材质,珠联璧合。 

  【玉如意特点鲜明,大多做工精细,是一个值得收藏的品种。】

第2个回答  2010-01-22
玉如意
制造年代: 清
材料: 青玉
规格: 长40.5厘米
收藏地: 私家
介绍
如意约产生于魏晋时期,相传吴帝孙权曾得到玉如意一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及初唐编撰的《晋书》都有关于如意的记载。只是当时的材质、形状等现在都不明了。依据推测,如意源于爪杖,即民间俗呼“不求人”。目前所见的古代如意,多为明清所制,而以清代为最多。此时的如意已没有实用功能,只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陈设品,常被作为礼品馈赠友好。清代如意有以整块玉料雕琢成形的,如此器。而以扬州产白玉如意最著名。另一种为“三镶如意”,即以紫檀、珐琅、金银等材料作柄,柄首、腰、尾均作椭圆,分别嵌镶玉饰,多种材质,珠联璧合。
玉如意特点鲜明,大多做工精细,是一个值得收藏的品种。

摘自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10-01-22
是一种古代高官代表身份的手柄
第4个回答  2010-01-23
痒痒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