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好,我却担心了,这种状态该让他怎么保持下去?

之前孩子成绩不好,我就去书店买了些辅导书来辅导他,可是,最近工作越来越忙,同时辅导孩子令我身心疲惫,越来越担心没有时间辅导孩子,要怎么保证孩子的学习呢?

你得帮他分析下成绩进步的原因,多加鼓励,然后帮他提升成绩。不知道你小孩多大了,低年级阶段理解力不够,可能你需要帮助他把知识理解透彻,我在家时帮我小侄女辅导数学,她该上五年级了,就用她买的教材帮帮她预习功课,我看了看这本书还可以,她主要是因为这本书好看才买的,简单的部分的的话她自己差不多结合着教材帮能看懂,像一些拔高的知识就需要我给她讲,不得不说小学题越来越难了,我也是差不多先用教材帮把知识了解透彻后,给她讲一些教材帮上的重点部分,感觉效果还不错,教会她使用这本书之后,大部分知识她自己就可以学习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7
我想指出这个残酷的现实在于:这个问题并不针对孩子,而是针对父母。如果你出生在一二线城市中产及以上家庭,且父母不是那种土著房二代拆迁暴发户之类的层次,且认知能力不低的话,小学成绩确实不太重要,我的意思是,一般家长到了这个层次,都不会刻意去纠结每一次考试或者作业的表现,而是有一种大局观。当然了,确实有很多父母自己学霸属性不错,事业也不错,但在教育上也表现的没有大局观,这也很正常,但是概率会小很多。至于家长重视不重视,很多情况下对于结果也帮助不大——我看过太多水平一般的父母,从小重视,有的甚至辞去工作,陪读,请家教,结果呢?还不如那些什么都不管的家庭,某种程度来说,几乎所有的学霸,他们的父母看上去都是“三不管”。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玄机?本期“佩学”带你解密。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小学阶段课业考察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几乎所有人都是小学生过来的,但是对这个问题的本质知之甚少,以至于他们没有能力辅导自己的孩子,其背后是元认知能力的缺乏。小学阶段的核心能力无非就那么几个。比如言语理解和表达。前面的拼音和识字都是在打基础,不是核心重点所在。真正进入正题应该是从造句开始,这就和你准备雅思考试一样,也是从句子开始,语言都是相通的;然后是三年级开始,进入中级阶段,开始有了语篇,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作文,虽然很简单,但是开始进入了语言应用的阶段。实际上,家庭的社会阶层对于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早期的语言能力的构成,学校教育是次要的,他接受的信息环境才是主要的。社会学家伯恩斯坦曾经提出过一个语言编码理论,研究过不同家庭教育的编码特征。社会阶层较高,文化水平较高的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运用了更精致的编码;而社会阶层较低,文化水平较差的父母,提供了相对粗糙的编码。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展非常完善,社会流动性不高,因此阶层地位和文化水平的相关性很高,这一点在目前的中国略有不同(以后会越来越接近),但是原理还是适用的。我曾经走访过不同层次的学校,收集的样本也印证了这一点。某城乡结合部的小学,里面的小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在语言发育上严重滞后,他们的汉语语法有严重的问题,语病连篇,这种语病不是那种考试中给你改错的,相对比较隐晦的语病,而是那种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的语病,甚至在表达一些复杂关系/情形/描述的时候,他们会出现卡壳的情况,也就是
第2个回答  2020-08-27
你自己也要花些时间去监督孩子,同时也要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能力,因为不管是是初中还是高中,如果老师不怎么管学生,这时候就要靠学生自己的自觉性,因为很多时候初中老师和高中老师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单独辅导学生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对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要很好的帮助。
第3个回答  2020-08-28
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好,这不正好说明孩子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吗?家长工作忙,还想保证孩子的学习的话,你现在需要培养他独立学习的能力了。还可以继续买辅导书,但家长要出来,让孩子自己使用这些书去学习。
第4个回答  2020-08-31
主要看孩子的学习习惯,如果他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家长可以适当减少辅导的次数,毕竟他以后学习也要有自主性,但是必要的陪伴还是不可少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