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出自哪首诗?

如题所述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出自哪首诗?——答:出自《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赋》,该赋写的是贾宝玉眼中的警幻仙姑的形象。文章从曹植的《洛神赋》中取意的地方很多。如"云髻堆翠"、"风回雪舞"等等,即曹植所写"云髻峨峨"、"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若将飞而未翔"、"含辞未吐"、"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像这样取喻相同的地方有不少,作者是有意使人联想到曹植梦遇洛神一事,所以作这样的模拟。作为赋体文章,文中反复铺陈,不厌其烦地比喻,夸饰有加地赞叹,这一大篇文字,只说了一个字,那就是"美"。从这篇赋中,读者可以窥见作者运用语言的绮丽才华。



【作品原文】

歌音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个美人来,翩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有赋为证: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髻堆翠;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欲颦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欲止而仍行。羡美人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美人之华服兮,闪烁文章。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比美人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生于孰地,降自何方?若非宴罢归来,瑶池不二;应定吹箫引去,紫府无双者也。

(出自《红楼梦》第五回。)


【作品注释】

1.坞:小的障堡。柳坞,柳树成林如屏障。

2.乍:初。

3.但行处,鸟惊庭树:说仙姑容貌美丽。《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原本说人之美,鱼鸟都感到惊艳。后来以"鱼入鸟飞"形容女子之美。

4.影度回廊:先见曲廊上身影移动。

5.仙袂(mèi)乍飘兮:袂,衣袖。兮,语助词,相当于"啊"或"呀"。

6.麝兰:香料,香草。馥郁:芳香浓烈。

7.荷衣:用荷花制成的衣服,神仙所穿(见屈原《九歌·少司命》)。

8.环佩:古人身上的佩玉,行动时相碰叮叮作声。

9.靥笑春桃:脸上笑靥艳如桃花。古人常说"桃花似笑"。

10.云堆翠髻:乌黑的发髻如云隆起。古代女子有一种梳得很高的发式叫云髻。堆,隆起。"翠"、"青"、"绿"等词,常代"黑"作形容头发颜色的修饰词。

11.唇绽樱颗:形容嘴唇好像樱桃绽裂。

12.榴齿:形容牙齿如石榴颗粒。

13.楚楚:原指鲜明的样子,引申为好看。

14.回风舞雪:形容身姿蹁跹。

15.满额鹅黄:六朝时,妇女于额间涂黄色为饰,称"额黄",到唐代还保持着这种妆饰。

16.宜嗔宜喜:意思是不论生气还是高兴,总是很美的。

17."蛾眉"二句:意思是说笑恼之情见于眉目之间,有一种欲言未言的神态。颦,皱眉头。

18.莲步:旧时称美人纤足行步为莲步。这二句说行步难察形迹。

19.闪灼:鲜明,绚烂。文章:花纹。这四句说仙姑性行如冰之清、玉之润,衣着鲜明、华美。

20.香培玉篆:好像用香料造就,美玉雕成。

21.凤翥(zhù)龙翔:龙飞凤舞,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翥,鸟飞。

22.其素若何:意思是:"她素雅的风格像什么?"

23.绽雪:在雪中开放。

24.被霜:覆盖着霜。

25.静:稳重,端庄。

26.文:文彩。

27.龙游曲沼:传说龙耀五彩,所以用游龙来作比喻。沼,池子。

28."应惭"二句:容貌美丽,应使西施、王嫱也自愧不如。王嫱,即王昭君。

29.孰:何。

30.信矣乎:意思是:"真的呀!"表示感叹。

31."瑶池"二句:意思是说,在瑶池和紫府中都没有第二个人比她更美的了。瑶池,神话中的仙境,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紫府,神话中的仙境,在青丘山上,天真仙女曾游此地。

32.如斯:如此。


【作品译文】

就像鸟儿刚刚飞离柳树芳林,又像蝴蝶飞离花房,香洒全身。美丽的仙子啊,你走到哪里都是风光一片,就连园中的小鸟看见你,都会惊讶你的美丽,离开枝头,跟在你的身后飞鸣殷勤。你轻盈的脚步刚一移动,你苗条的身影,就在九曲回廊上摇曳光临;你宽阔的衣袖刚一飘起,浓郁的兰麝早已芳香沁人;你荷花般的裙裾轻轻移动,早已传来环佩叮咚的一片玉音。脸上的笑靥能和春桃媲美,祥云般的发髻,像流淌的小溪垂洒在耳鬓。微笑的玉口如樱桃般大小,石榴般的牙齿,含香红唇。看那妖娆的身段,颤微微的就像雪花飞舞,清风吐波静无尘。和珠玉钗环交相辉映的,是那鹅黄和鸭绿。在眉毛和额头上,蕴含着彩色的光晕。你在万花丛中时隐时现,生气和高兴,都一样的美丽动人。你在池边留恋玩赏,风吹衣带,轻飘飘的,美轮美奂。蚕丝般的眉毛将要皱起,想要说话,却欲言又止,始终没有发出声音。莲花般的脚步轻轻抬起,想要停下来却又落在地上向前找寻。

我爱慕仙子的优良品质,像冰那样晶莹清澈透明,像玉那样洁白清芬。我爱慕仙子的华贵衣裳,闪烁的光彩映衬出灿烂的花纹。我爱慕仙子那倾国倾城的容貌,如同用香料做成了玉石,然后再雕出那美得天下难找,地上难寻的玉人。仙子的风姿好有一比啊,就像飞舞的凤凰在空中舒展,又像起舞的神龙在云中歌吟。你的洁白像什么,白梅带雪开在早春。你的清纯像什么,秋蕙披霜不染纤尘。你的宁静像什么,幽谷青松自成独林。你的艳丽像什么,朝霞映红池塘里的缤纷;你的文雅像什么,长龙在曲池中缓缓悠游的波纹;你的神采像什么,犹如晶莹的江水照着皎洁的月儿画一轮。这样沉鱼落雁的容貌,哪个美人能比得上啊?羞愧了那位浣纱沉鱼的西施女;还有那位远嫁塞北,让空中飞行的大雁看见她,只顾欣赏美丽,忘了扇动翅膀而跌落云头的王昭君。

太神奇了,我的仙子啊!你生在何地,来自何方?为何长得这样美丽,这样动人?我相信,就是在天上的瑶池也找不到像你这样的第二个,那里的七仙女,没有你这样举止文雅,丰姿绝伦。至于在神仙洞府里,你的容貌,更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独一无二,俊俏超群。我知道了:你是从天庭宴会上刚刚归来,你是不是坐在瑶池边上的,那位最美丽最尊贵的上座佳宾。你是仙宫中举世无双的好姑娘,天地间最最美丽的化身。你究竟是谁啊?我的警幻仙子,如此的美丽,你是一位绝无仅有的神仙美人。


【相关背景】

警幻仙姑的形象完全是出于虚构的,只因为小说要有太虚幻境的情节,才要虚构出这样一个仙子来。所以,她的形象并不是也没有必要写得全个性化。同时,既写了仙子,就得把她的美貌铺张渲染一番,以显得合理相称,因而也就不得不借用一般小说所惯用的套头。脂砚斋批注说:"按此书凡例,本无赞赋闲文;前有宝玉二词,仅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不得不用套。前词却是作者别有深意,故见其妙;此赋则不见长,然变不可无者也。"末二句话有一点是对的:赋的本身没有多大意义。附带应说明的是,脂砚斋批注中"此书凡例"的说法,指的是《红楼梦》一书的体例,并非指甲戌本卷首的《凡例》等。中国古典小说在介绍人物或描写景物时,常插入这一类的"赞赋闲文",唯独此书体例上有区别,基本上不用这种套头,所以脂砚斋在批注中特为指明。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大约在明代末年被编入满洲籍。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历经十年创作了长篇名著《红楼梦》,死后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该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01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出自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赋》

《红楼梦》原著相关内容具体章节:

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那宝玉才合上眼,便恍恍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悠悠荡荡,跟着秦氏到了一处。但见朱栏玉砌,绿树清溪,真是人迹不逢,飞尘罕到。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地方儿有趣!我若能在这里过一生,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管束呢。”

正在胡思乱想,听见山后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宝玉听了,是个女孩儿的声气。歌音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美人来,蹁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

1989电影版《红楼梦》警幻仙姑

有赋为证: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

  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

  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台版《红楼梦》张琼姿饰警幻仙姑

【简析】

 “警幻仙姑”是曹雪芹采取浪漫主义的手法,虚构出来的艺术形象。在她的引导下,贾宝玉梦游了她所管辖的太虚幻境,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册子,听到了《红楼梦》十二支曲子。曹雪芹借仙境演绎现实,向人们暗示了四大家族衰败的结局,以及贾宝玉不可挽回地走向反封建的叛逆道路。

“警幻仙姑”本来是受了荣、宁二公之灵的嘱托,要引导劝诱宝玉“入于正路”的。她引宝玉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要他“改司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但结果适得其反,宝玉仍然入了“迷津”,成为封建正统的叛逆者。

  曹雪芹并没有把这位神话世界的主宰者写得象人间的统治者那样严肃、凶恶、虚伪,相反在曹雪芹的笔下,仙姑的容貌是那样美丽,体态是那样袅娜,性情是那样温柔,品格是那样诚挚。她“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敢于谈“情”说“爱”,具有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一切美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曹雪芹的民主思想,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21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出自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赋》。

《红楼梦》原著相关内容具体章节:

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那宝玉才合上眼,便恍恍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悠悠荡荡,跟着秦氏到了一处。但见朱栏玉砌,绿树清溪,真是人迹不逢,飞尘罕到。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地方儿有趣!我若能在这里过一生,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管束呢。”

正在胡思乱想,听见山后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宝玉听了,是个女孩儿的声气。歌音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美人来,蹁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

有赋为证: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

  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

  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简析】

 “警幻仙姑”是曹雪芹采取浪漫主义的手法,虚构出来的艺术形象。在她的引导下,贾宝玉梦游了她所管辖的太虚幻境,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册子,听到了《红楼梦》十二支曲子。曹雪芹借仙境演绎现实,向人们暗示了四大家族衰败的结局,以及贾宝玉不可挽回地走向反封建的叛逆道路。

“警幻仙姑”本来是受了荣、宁二公之灵的嘱托,要引导劝诱宝玉“入于正路”的。她引宝玉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要他“改司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但结果适得其反,宝玉仍然入了“迷津”,成为封建正统的叛逆者。

  曹雪芹并没有把这位神话世界的主宰者写得象人间的统治者那样严肃、凶恶、虚伪,相反在曹雪芹的笔下,仙姑的容貌是那样美丽,体态是那样袅娜,性情是那样温柔,品格是那样诚挚。她“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敢于谈“情”说“爱”,具有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一切美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曹雪芹的民主思想,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8-22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警幻仙姑赋》

全文: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第4个回答  2022-08-24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出自 出自清诗人曹雪芹的《警幻仙姑赋》,原文如下:

       警幻仙姑赋

                    (清) 曹雪芹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
    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
    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
    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
    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
    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
    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
    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
    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