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转变,打通"最后一公里"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社会的作用,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政府职能转变已经进入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此前,中央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激发民间活力,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以来,国务院分四批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与此同时,企业登记数增长25%,其中民营和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明显超过政府性投资增速。
张立群说,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对财政、货币政策的依赖程度仍偏高。从地方政府层面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将切实解决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更为有效地释放改革红利。
李克强强调,政府机构改革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职能转变能不能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下放了许多权力,下一步还要看地方,如果地方政府改革不及时跟进,简政放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地方要负起责任,配合落实中央举措。中央和地方必须上下一贯,保证政令畅通。
避免走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怪圈 
分析人士认为,地方政府的行政审批等事项也很多,对市场和社会也存在过度干预的现象,职能转变的任务不比中央少。
李克强要求,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要重点抓好“接、放、管”。接,就是把中央放给市场的权力接转放开,把中央下放给地方的职能接好管好;放,就是把本级该放的权力切实放下去、放到位;管,就是把地方该管的事情管起来、管到位。
汪玉凯说,地方政府必须做到“管”、“放”平衡,中央给地方放权,地方政府要接好,但政府不能“一放了之”,该管的必须管起来,不能缺位。

专家指出,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之一在于把权力“越位”和“缺位”的问题解决好。在市场、社会能做好的事情上,不“越位”。在保障民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监管违法行为等方面,不“缺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过程中,要坚持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加快配套改革和法治建设,特别是长效机制的建设,在积极有序推进“放”的同时,加强调控监管,切实做到“放”“管”结合。
李克强强调,这次地方政府改革,要把市场监管重心下移,加强市县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和力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逐步做到疏而不漏,防止再走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
“瘦身”与“强身”并进 
这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要着力搞好“控、调、改”。控,就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调,就是调整优化机构编制结构;改,就是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机构编制释放潜力。
事实上,“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是本届政府上任之初向社会和人民承诺的“约法三章”之一。在整个政府体系中,地方政府占“大头”。我国90%以上的公务员、85%左右的财政最终支出是在地方。
“必须改变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局部存在的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状况,否则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不可能完成。”汪玉凯说。
人们注意到,现在机构编制不是总量不够,而是结构不合理,机构编制资源没有配置好。一些需要加强的重点领域和环节,有的人手急缺,管不过来。而另一些已经弱化的领域,闲职太多,效率低下。
事实上,往往越是基层部门人员越缺。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人马文达说,该所共有工作人员48人,但需要监管的有餐饮企业1264家,公共场所560家、医疗机构91家,学校176所,遍布城乡各个区域,监管难度很大。李克强说,现在有些机关上面很大、下面很细,成了鸵鸟。各地要下决心,该加强的加强,该弱化的弱化,特别要加强基层、加强一线,把上级机关“瘦身”与基层一线“强身”统筹考虑,把编制结构调整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4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

政府职能转变,打通"最后一公里"是指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是党解决好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最关键、最重要的步骤。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09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扎实推进,一个方案一个方案有序推出。不仅要有动作还需要有结果。

扩展资料:
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要着力打好组合拳。
1、坚持以“法治”打头
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才能确保方向正确、目标明确,也才能全面释放改革红利。特别是在改革进入关键期、深水区,尤其需要以“法治”打头,才能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突破“中梗阻”,防止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
2、坚持以“严明”立身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推进改革不断深入深化的核心和主体,其素质如何、作风怎样,将直接影响和决定改革的进程与成效。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尤其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少数关键”。要全面从严治党,特别要从严治官、从严治吏,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和整改落实“回头看”,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三严三实”主题教育。
3、坚持以“全局”谋事。
改革是全面的、系统的、相互联系的,必须始终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全面把握机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点带面,逐个击破,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尤其是当改革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时期、深水区域,更加需要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咬定发展不放松,狠抓改革不动摇,绝不能有部门利益观念和小团体、小九九思想。
4、坚持以“民本”为先。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始终坚持的执政思想和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尤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要树立“让人民得实惠”的思想,始终将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只要有利于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改革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凡是群众不满意、不支持、不答应、得不到实惠的做法。
5、坚持以“善终”收势。
行百里者,半九十。改革越是到了关键期、深水区,越不能有松劲思想、畏难情绪,要妥善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坚决做到一以贯之,敬终如始,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对于老百姓而言,获得更多改革释放出的“红利”,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肯定和认同。作为改革者来说,既要以“善始”开局,更要以“善终”收势,不仅要在改革方案谋划中动脑筋、出点子,更要在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的过程中,以肩负历史责任的高度。